动力灸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概述*
2017-01-15庞根生张涵逸李邗峻
庞根生,张涵逸,薛 亮,李邗峻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综 述
动力灸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概述*
庞根生,张涵逸△,薛 亮,李邗峻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动力灸是改良于太乙神针灸的创新实按灸法,综合了中药、艾灸、推拿三者的功效,发挥了较强的消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为探讨动力灸临床疗效、效应机制等,检索了近20年来有关动力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综述了目前动力灸临床主要应用范围、经验及其基础作用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动力灸应用范围及效应机制提供方向。
动力灸;脊柱相关性疾病;四肢关节病;作用原理
动力灸是在实按灸-太乙神针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灸法,有机结合了中药、艾灸、推拿3种治疗方法。它是用浸泡了中药药液的红布和有韧性的隔垫纸包裹点燃的艾条,红布接触人体皮肤,趁热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点、按、揉、摩、抖、振颤等推拿手法,使热量渗透到皮肤深层。这种灸法解决了太乙神针灸灸治过程中,艾条易灭,垫纸易燃,患者容易被烫伤等问题,相比于悬起灸,取效更快、更佳,《太乙神针》有云:“然悬起一法,取效较缓,实按一法,轻则布易燃,重则火易灭,均有微碍”。
现将动力灸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及其经验综述如下,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选用有效治疗方案以及为动力灸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1 动力灸治疗的疾病主要为脊柱相关性疾病
1.1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陈莉秋等[1]用针刺结合动力灸治疗50例颈椎病患者,针刺结束后,用动力灸在患者颈项部行推、按、揉、点、抖、震等手法,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魏治中[2]用动力灸加针刺的办法治疗因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先针刺颈部夹脊穴、阿是穴等,取针后用动力灸趁热灸治颈项部,与单纯针刺相比,患者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显著好转。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向后突出,引起神经根及相邻组织受压或刺激而发生的相应临床症状。郭言川等[3]收集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针刺以及动力灸疗法,针刺以足少阳、足太阳经穴为主,每次针刺结束后,用动力灸灸治腰部及疼痛区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腰部活动幅度较前改善,直腿抬高试验可见阴性。庞根生等[4]用动力灸治疗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穴以病变局部和辨证选穴为主,动力灸灸治行推、点、揉、按等推拿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5%。
1.3 腰三横突综合征
由于第3腰椎横突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造成的慢性腰痛,出现以第3腰椎横突出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马罕怿[5]研究认为动力灸可以解除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行小针刀后肌肉的炎症、粘连和痉挛等病理变化,用小针刀配合动力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小针刀针刺松解患处后48 h,用动力灸灸治患者第三腰椎横突体表位置以及相关疼痛部位,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小针刀1周1次,动力灸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腰部疼痛显著改善,有效率90.63%。
1.4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多因暴力外伤、过度用力、负荷过重等原因,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等急性损伤,一般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谭志强等[6]认为动力灸将热量、推拿、药物三者功效结合,能完全放松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部肌肉,再实施腰部斜搬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对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动力灸结合腰部斜搬的方法,动力灸通过点、揉、按、振颤等手法灸治患者腰部扭伤患处,灸治结束后行腰部斜搬,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针刺结束后行腰部闪罐,3天一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4%。
1.5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多是因为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致人体肌纤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亦被称为纤维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杨海文等[7]观察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采用动力灸灸治患者阿是穴以及腰背部膀胱经、督脉等穴位上,使热力向深层渗透,与单纯针刺相比,患者腰背肌疼痛、僵硬和沉重感明显改善,阴雨天或劳累后疼痛加重情况显著改善,认为动力灸的药物和热量可以透达深部,加速灸治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等效果。
1.6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病,以骶髂关节炎为早期病理标志,本病发病隐匿,以逐渐出现的腰背痛或骶髂部疼痛、腰部晨僵,活动后可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陈璋莲等[8]观察了5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和针刺组,针灸组患者仰卧位,在针刺结束后予动力灸疗法,灸治患者背部督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部位,每周5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标以及VAS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病情,与单纯针刺相比,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在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方面,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 动力灸对四肢关节疾病有显著疗效
2.1 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高发年龄在40~60岁,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曹丰等[9]用动力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40例肩周炎患者,先用动力灸灸治患者天宗、肩三针、后溪等穴位,手法以点、按为主,灸治结束后行推拿治疗,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肩部疼痛明显好转,肩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有效率为92.5%。马罕怿[10]对肩周炎患者的患肩行动力灸灸治,以患者感觉舒适,热量可以渗透为度,灸治结束后行关节松动术治疗,与单纯使用推拿手法相比,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外旋等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2.2 冈下肌综合征
冈下肌综合征是以肩胛区以及颈肩部疼痛伴同侧手臂酸麻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难治性软组织损伤疾病。薛亮等[11]观察针刺结合动力灸治疗冈下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针刺后用动力灸灸治患者患部肩胛区冈下窝压痛明显处以及肱骨大结节处,行重按、重揉手法,使热力渗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单纯针刺相比,能更显著地改善肩背部、冈下窝疼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3 动力灸治疗脏腑病等其他疼痛类疾病有较好效果
3.1 痛经
妇女经期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连续发生3个月经周期以上称为痛经,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冷汗淋漓等症状,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袁晓明等[12]用推拿结合动力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先用按揉、点按、震法、擦法等推拿手法治疗关元、气海、曲骨、天枢、地机、三阴交、太冲、肾俞、命门和八髎等穴位,动力灸趁热灸治患者关元、曲骨、天枢等穴位,行推、揉、点、按等手法,动作宜轻柔,使热量渗透,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停用止痛药物,与单纯口服芬必得胶囊相比,患者经行疼痛消失或缓解,治疗组有效率100%,芬必得组有效率93.7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仍有92.3%,芬必得组有效率72.7%。李媛等[13]针刺加动力灸治疗痛经患者,取地机、归来、三阴交、次髎和肾俞等穴位,针刺后进行动力灸治疗,药液以温经通脉、破癥除瘀、活血止痛为主,趁热推拿灸治上述穴位,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行经结束,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有效率93.7%,随访有60.4%疗效维持至3个月以后。
3.2 中风后偏瘫
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偏瘫肢体感觉麻木,常可伴有酸胀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何晓晓等[14]对62例中风后肢体偏瘫麻木、伴酸胀疼痛的患者行刺络放血加动力灸治疗,刺络放血取患者T1~T5夹脊穴和手、脚十二井穴,每次先取夹脊穴再取手或脚井穴一组,隔两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天行动力灸1次,结合推、按、揉、点等推拿手法灸治患者,使热力渗透,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麻木、酸胀疼痛感消失或明显减轻,显效率91.9%。
4 动力灸的作用原理
4.1 药物
动力灸中包裹点燃艾条的红布是浸泡了中药药液的,一般多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地龙、丝瓜络、葛根、姜黄、当归等[15]。现有研究证实[16],中药活血类药物能消除组织水肿和炎症渗出,抑制急性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抗慢性炎症的肉芽组织增生等,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
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辨证施治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
4.2 艾灸
艾灸燃烧产生光和热,这是艾灸发挥主要效应机制的途径。有研究认为艾灸的温通作用是艾灸发挥抗炎效应的主要方式[17],可以治疗人体气血阻滞状态。而且现代医学认为艾灸的温热功效范围包括了热疗的作用,可以治疗局部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减轻神经痛、肌痛和关节痛以及抗痉挛,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再生[18]。
而动力灸毫无疑问充分发挥了艾灸的温热作用。艾灸中温和灸的温度曲线是渐增渐减型,而隔物灸方法的温度曲线与不同于温和灸,呈缓升缓降型,隔姜灸、隔盐灸以及隔附子饼灸等隔物灸都呈现了相类似的温度变化曲线[19],动力灸隔纸垫和红布的灸治方法,在灸治时热量的衰减也类似于隔物灸温度变化曲线。
4.3 推拿
推拿手法属于机械力刺激,有良好的镇痛、活血化瘀等效应,古籍早有记载,《素问·举痛论》有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亦有记载:“若跌打损伤,伤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俯、侧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痛,宜手法”。
现代研究[20]认为,推拿活血化瘀效应的实现是通过调控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干预内皮细胞钙离子通道信号转化而引发的生物学效应。推拿可以通过干预局部致痛物质以及局部镇痛递质来发挥镇痛效果。郑盛惠等[21]发现推拿可以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PGE2水平,PGE2是具有致炎致痛作用的炎症介质,也是椎间盘炎症介质的重要成分[22]。向开维等[23]研究显示推拿后患者血清中的亮脑腓肽(LEK)含量明显升高,而LEK是一种人体重要的内源性阿片肽的止痛物质。
动力灸结合了中药、艾灸、推拿的三者功效,在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四肢关节类疾病以及其他疼痛类疾病时能发挥较强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5 小结
综上所述,动力灸目前主要应用于脊柱相关性疾病、四肢关节类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的疼痛类疾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操作安全、渗透性佳、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动力灸基础作用原理是药物活血化瘀、艾灸热效应以及推拿的活血镇痛,三者的综合效应。
目前动力灸的临床研究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一是脊柱相关病研究较多,对其他风、寒、湿痹症等病种研究较少,临床应用范围局限;二是临床研究的文献质量良莠不齐,缺乏高质量研究;三是动力灸可能的效应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笔者期望:一是有人结合太乙神针、雷火神针适用疾病,拓展动力灸的临床应用范围,比如动力灸对头痛、胃痛、腹痛等的临床效果;二是扩大研究样本量,增加随机对照试验;三是深入、系统的研究动力灸效应机制,能更好地在临床应用动力灸疗法。笔者相信随着国人对灸法的重视与发展,动力灸所具有的临床优势,在未来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陈莉秋,张娜,马庭秀,等.针刺结合动力灸治疗颈椎病50例[J].中国针灸,2010,30(9):772
[2] 魏治中.动力灸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3):31-34
[3] 郭言川,丁曦.针刺结合动力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894
[4] 庞根生,薛亮.运动灸治疗腰椎间突出症160例[J].河北中医,2005,27(10):763-764
[5] 马罕怿.小针刀加动力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32例[J].江苏中医药,2013,45(2):57-58
[6] 谭志强,薛亮.动力灸加腰部斜搬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35
[7] 杨海文,赵忠扬.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6):34-35
[8] 陈璋莲,庞根生.动力灸辅助针刺治疗早中期成年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1):1157-1160
[9] 曹丰,张军.动力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56
[10] 马罕怿.动力灸加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6):42
[11] 薛亮,李艳芳.针刺结合动力灸治疗冈下肌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47-148
[12] 袁晓明,文豪,谢秩芬,等.推拿配合热动力灸治疗原发性痛经[J].山西中医,2016,32(9):32-33
[13] 李媛,蔡伟.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膜样痛经4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9):860
[14] 何晓晓,杨丹.刺络放血结合动力灸治疗卒中后偏瘫麻木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47-49
[15] 陶崑.动力灸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临床应用与研究[C]//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阳:中国针灸学会,2008:61-65
[16] 张轩萍,杨彩红,王洁,等.祛风息痛丸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3):225-227
[17] 姜劲峰,王玲玲,徐斌,等.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J].中国针灸,2013,33(9):860-864
[18] 刘密,彭艳,常小荣,等.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76-78
[19] 杨华元,胡追成.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J].中国针灸,2009,29(11):897-899
[20] 范志勇,傅品来,张竞之,等.机械力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应力效应及对推拿活血化瘀机制的启示[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250-2252
[21] 郑盛惠,吴玉娟,焦建凯,等.腹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杂志,2010,29(8):546-548
[22] 周军,方素萍,霍海如,等.葛根汤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组织前列腺素E2及环氧合酶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2,15(12):724-726
[23] 向开维,崔瑾,彭科志.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理研究[J].四川中医,2008,26(2):107-109
ClinicalApplicationandActionMechanismofDynamicMoxibustion
PANG Gen-sheng, ZHANG Han-yi△, XUE Liang, LI Han-jun
(QinghuaiTCMHospital,Nanjing210006,China)
Dynamic moxibustion developed from Taiyi moxa stick, it is a new kind of pressing moxibustion. It integrates Chinese medicinal, moxibustion and massage, playing a strong action of anti-inflammation, analgesia,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is study retrieved relative studies on dynamic moxibustion in latest 20 years, reviewed its application range and basic action principl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moxibust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dynamic moxibustion.
Dynamic moxibustion; Diseases of spinal related; Diseases of extremities and joints; Action mechanism
R245.81
A
1005-0779(2017)12-0081-03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编号:YKK16286。
庞根生(1972-),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张涵逸(1990-),女,住院中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