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性现代研究进展

2017-01-15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配穴药性主治

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 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穴性现代研究进展

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 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从穴性的现代概念出发,分别从穴性与主治的关系及穴性的多样性、穴性与药性的异同、穴性与针法的关系、穴性的临床指导意义等5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文献综述,旨在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穴性,从而更好的指导针灸的辨证选穴,更好的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穴性;腧穴;现代研究;文献综述

腧穴的穴性是指对人体某些病证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性能,其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疾病的疗效影响和体内的内在影响[1]。了解和掌握穴性,就可以很好的指导临床辨证选穴和针灸施术。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对穴性进行了简要的分类。“穴性”一词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李文宪的《针灸精粹》一书中首次被提及。现将穴性的现代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 穴性与主治的关系

腧穴之所以有主治和功效,是因为穴性在发挥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腧穴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提出“热俞、水俞、寒热俞”,治疗热病选用热俞、治疗水气病选用水俞、治疗寒热病选用寒热俞[2]。古代歌诀《玉龙歌》强调腧穴的主治性质。腧穴的主要特点是主治,然而主治并不能代表穴性。现代往往通过主治概括穴性,但穴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能用腧穴的主治代替穴性。故《针灸问对》有“治病无定穴”的记载[3]。穴性体现在配穴上,选穴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能仅局限于局部配穴,而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在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配穴,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穴性配伍具有优越性,其可以上下、左右、远近配穴。腧穴配伍后具有相互的协同性,发挥应有各穴的治疗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及针灸的灵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穴性相近的腧穴进行配伍组穴,可以达到选穴精确、用穴恰当的目的,具有协同的相须作用。吴绪荣[4]采用针灸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分别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协同配伍的腧穴疗效更佳。张玉丽等[5]采用辨证论治配穴进行针灸治疗的研究,以神门、百会、足三里、气海及血海为主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辨证论治的阴阳气血配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1.7%。

2 穴性的多样性

穴性具有多样性,同一个腧穴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穴性。在《穴性赋》中用气、血、虚、实、寒、热、风和湿方面概括了腧穴的穴性,“经穴性质,气分为先……艾灸最良”[6]。以足三里穴为例,其具有调节胃气、祛寒、 泻脾胃实热、益气、补脾健胃之功效。穴性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不同的腧穴具有不同的穴性,同一腧穴也具有不同的穴性。在针灸临床中,有部分腧穴的穴性具有相反的作用,也用于治疗相反的病证。例如天枢穴即能止泻,又具有通便的作用,因此,天枢穴可应用于泄泻和便秘的治疗。内关穴既能止呕,又同时具有催吐的作用,因此,内关穴可应用于呕吐和食物中毒的治疗。

穴性具有特异性,王德军等[7]研究观察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针刺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特定穴和非经非穴治疗FD均有效。而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FD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优。

有些腧穴的穴性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林红[8]研究内关穴,结果研究显示,内关穴可以使脉率增快者变慢、使脉率变慢者增快。陆萍[9]研究三阴交穴,研究结果显示,三阴交即能治疗闭经,又能治疗月经过多。张丽香等[10]和张维等[11]研究天枢穴,证实天枢穴既具有止泻的作用,又具有通便的作用。文献研究[12-13]发现,百会穴既具有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又具有益气升阳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3 穴性与药性的异同

药性是通过药物本身的寒、热、温、凉之性发挥作用的,具有单向性。穴性是通过针刺手法、病症发挥作用的,具有双向性。“穴性喻药性, 处方不识药性,……针灸不明穴性, 焉起诸病之机。”[14]穴性和药性在性质上具有共同点,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取穴和用药。但穴性和药性在本质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吴其康[15]认为穴性不同于药性,认为针灸治病通过刺激腧穴激发体内的神气,从而达到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并进一步认为掌握穴性,要从整体出发,不能拘泥于局部,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进行合理配穴,从而体现针灸的理、法、方、穴、术。张登部等[16]认为穴性是腧穴主治性能的概括,其认为穴性等同于药性,如大椎具有通阳解表之功效,麻黄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效。徐春申[17]研究认为中药的药性不同于腧穴的穴性,指出腧穴与中药的治疗原则不同,中药是根据药物的寒凉性质作用于寒凉属性的病证。针灸是通过寒热虚实的病证不同属性,选用不同的补泻方法和针刺手法发挥作用的。同时,其指出中药的药性和腧穴的穴性发挥途径也不相同,中药是根据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理论发挥治疗作用的。腧穴是通过经络激发经气,调整阴阳偏盛偏衰而发挥作用的。

黄炳祥等[18]研究认为不能用药性理论套用分析归纳穴性,因为两者不能完全等同。药性具体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和归经。药性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而穴性的发挥取决于机体的病理状态和施治手段。

4 穴性与针法的关系

针灸治疗发挥作用是通过手法直接作用于腧穴发挥其应有的穴性,针法直接影响到穴性的发挥。《灵枢·经脉》记载:“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这些记载都是古代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达到或补或泻的目的[19]。针灸治病对腧穴施以不同的手法,而发挥不同的穴性。例如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具有泄热之功效。艾灸气海穴,发挥其补益之功效。同时,同一个腧穴,施以不同的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穴性。例如足三里采用补法,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足三里采用泻法,具有疏导积滞之功效。泻合谷补复溜具有止汗之功效,补合谷泻复溜具有发汗之功效。周星娅等[20]研究认为腧穴的主治功能具有特异性,有些腧穴具有强壮作用,如气海、关元;有些腧穴具有泻实作用,如人中、曲池。运用针刺手法对腧穴特异性进行操作时,可以加强其应用的穴性而达到治疗作用。程光宇[21]认为在针刺操作时,采用补法可以强壮机体、补脾益肺,如补气海、关元、足三里;采用泻法可以祛邪泻实,如泻风府、曲池、人中。

5 穴性的临床指导意义

腧穴的分类有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同时,穴性具有一穴一性、一穴双性、一穴多性之分。从众多主治作用,可以概括穴性,具有指导单穴的临床应用作用。如大椎治疗外感风热时采用刺络拔罐,具有疏风散热之功效;大椎治疗痿证时采用毫针深刺,具有补髓壮骨之功效。正确掌握穴性,在临床中才能达到取穴少而精、疗效显著的作用。

在针灸临床中,掌握穴性,可指导辨证配穴。冯木兰等[22]研究指出,针灸辨证论治必须以穴性为依据,按照穴性确定补泻手法。此为针灸施治的基本原则和准绳。同时,程莘农[23]指出,只有明晰穴性,临床上才能正确辨证取穴,才能更好的指导针刺手法的正确运用。有了穴性的存在,针灸临床上才能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取穴,进行君、臣、佐、使配穴,从而达到针灸临床上的效专而力宏。

6 结语

穴性是近代提出的针灸理论概念,是近代针灸医学家探索出来的新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的现代临床中。其概念的提出,是受中药药性的启发,但是,在本研究中已明确阐述穴性并不等同于中药的药性。腧穴的穴性具有多样性,因此,便要求针灸工作者更好的掌握穴性,才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准确的辨证选穴,进行针灸临床。

目前,穴性的文献研究中,研究穴性与主治关系、穴性与药性异同、穴性与针法关系的文献居多,约占到穴性文献研究中的70%左右。而穴性本质和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今后应采用多中心的研究途径在此方向从事大量研究,为穴性更好的指导针灸临床、教育、科研提供更好的依据。

[1] 徐斌,王富春.针灸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王富春,周丹.关于穴性研究的思考与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567-1568

[3] 徐斌,杨兆民.穴性论[J].中国针灸,1999,19(1):29

[4] 吴绪荣.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3):175-176

[5] 张玉丽,白妍,东贵荣.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6 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22-23

[6] 曾昭旺,郑望,蒋坤极.针灸疗法歌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2

[7] 王德军,常小荣,严洁,等.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2,32(8):703-704

[8] 林红.针刺内关穴对正常人脉率调节作用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10):623-625

[9] 陆萍.针刺三阴交为主治疗闭经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6):44

[10] 张丽香,贺进英.天枢穴封闭治疗小儿腹泻18例[J].四川中医,2002,20(7):79

[11] 张维,刘志顺,李碍.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转运性便秘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0):26

[12] 傅秋彤.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4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1(2):44

[13] 王宗江.针刺百会穴治疗原发性低血压19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47

[14] 高立山.针灸心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15] 吴其康.论穴性[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2):1-4

[16] 张登部,刘建,杜广中.浅谈穴性[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4):237-238

[17] 徐春申.腧穴穴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39-640

[18] 黄炳祥,许金森.穴性探究及其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975-1977

[19] 凌宗元.腧穴穴性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2005,25(2):131

[20] 周星娅,周桂桐,王卫.浅谈腧穴穴性[J].天津中医药,2009,26(2):121-122

[21] 程光宇.浅谈腧穴穴性及临床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59-61

[22] 冯木兰,张凤华.施治针灸要体现辨证施治[J].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80-81

[23] 杨金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程莘农[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55

ModernResearchProgressofPointProperty

LIU Fu-hua, QIN Xiao-guang△, LONG Jun-hua, LI Mei

(Gans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Lanzhou730000,China)

This research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point property so as to guide the point selection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 This research retrieved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point property from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oint property and medicinal property, its diversity, its relation with indication, its relation with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nd its clin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Point property; Acupoint; Modern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R224.2

A

1005-0779(2017)12-0084-03

刘福花(1991-),女,2016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

△通讯作者:秦晓光(1974-),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传统针刺手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17-06-25

猜你喜欢

配穴药性主治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浅析涌泉穴
云南民族药方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