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旋毛虫病检疫与防制措施

2017-01-15吴翠红

中国猪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包囊肉品屠宰场

吴翠红

(广西平乐县畜牧站,广西平乐542400)

猪旋毛虫病检疫与防制措施

吴翠红

(广西平乐县畜牧站,广西平乐542400)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旋毛虫病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介绍猪旋毛虫病的检疫与防制。

猪;旋毛虫病;检疫;防制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是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本病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人旋毛虫病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病情特别严重的可致人死亡。猪旋毛虫检疫是屠宰检疫的一个重要项目,是防止带虫肉品流向市场的最重要环节。猪旋毛虫检疫在防制猪旋毛虫感染及公共卫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病原

旋毛虫成虫细小,肉眼难以辩识。虫体前端较细,后部较粗。前部为食道部,较粗的后部含有肠管和生殖器官。雌虫大小为(3~4)×0.06 mm,雄虫大小为(1.4~1.6)×(0.04~0.05 mm),幼虫包囊呈圆形、椭圆形,连同囊角而成梭形,长0.5~0.8 mm。成虫寄生于肠道内,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1]。

2 生活史

猪因采食带有包囊幼虫的猪肉残渣、鼠类尸体等而受到感染。旋毛虫包囊在宿主胃内被溶解释出幼虫,经2天后性成熟,于感染后7~10天开始产幼虫,一条雌虫可产幼虫1 000~10 000条,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幼虫常寄生在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雄虫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虫在肠黏膜中不超过5~6周即死亡。从感染后第21天到7~8周形成包囊[1]。

3 流行病学

3.1 感染来源

旋毛虫病感染来源是患病或带虫动物肌肉中的包囊幼虫。包囊幼虫的抵抗力很强,在-20℃时可保持生命力57天,高温70℃才能杀灭,盐渍和熏制品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在腐败肉里能存活100天以上[2]。钙化包囊内幼虫可存活3年(在猪体内者可存活11年)。据报告,幼虫在人体的肌纤维内保持生命力可达25~31年之久[3]。

3.2 感染途径

旋毛虫病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猪主要是因吞食了带旋毛虫的老鼠等动物肉尸而感染。而人则是因食用带旋毛虫的肉制品而发病。在有吃生肉或半生半熟肉品习惯的地区,人群中易发生旋毛虫病。切过生肉的菜刀、砧板均可粘附旋毛虫的包囊[4],另外也可能因食品污染而造成食源性感染。

3.3 宿主

旋毛虫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人及许多哺乳动物都可作为其宿主。旋毛虫病主要宿主包括人、猪、鼠、犬、猫、熊、狐、狼、貂和黄鼠狼等动物[1]。

4 流行情况

旋毛虫病发现于150多年前,长期以来,尽管采取了相应的防制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仍时有发生或流行。2007年,国际动物流行病办事处报道了1万头生猪感染[3]。旋毛虫呈全球性分布,据统计,发生过旋毛虫病的国家和地区共达70个。我国26个省(区)发现猪旋毛虫病,9个省(区)发生人旋毛虫病。一些地方猪旋毛虫感染率高达18.7%[5]。在调查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时发现,2001年和2002年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5.2%和14.07%[6]。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对广西南宁市两屠宰场来源不同产地的5 101头份猪血清进行旋毛虫抗体的检验,结果平均阳性率为16.47%。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钦州市区及灵山县、浦北县等12个屠宰厂(场)来源不同的4 821头份猪血清进行旋毛虫抗体的检验,结果血清阳性率为17.18%[7]。

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对旋毛虫的耐受性较强,病猪轻微感染时一般不致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处于长期带虫状态。严重感染时,旋毛虫钻入肠腺或黏膜下淋巴间隙,可以引起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呕吐、腹泻、粪中带血,病猪迅速消瘦,半个月左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幼虫进入肌肉,常引起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体温升高、疼痛、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呼吸、咀嚼与吞咽呈不同程度的障碍,消瘦,眼睑和四肢水肿[8]。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死亡的极少。

幼虫侵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肌细胞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未钙化的包囊呈露滴状、半透明,较肌肉色泽淡。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虫体包囊,虫体包囊与周围肌纤维有明显界限,包囊内一般含1条幼虫,囊内虫体呈螺旋状;感染时间长的可见包囊增厚,囊内发生钙化。被旋毛虫侵害的肌肉发生变性,肌纤维肿胀、横纹消失,甚至发生蜡样坏死。旋毛虫多寄生于肌肉活动较强的部位,如膈、舌、喉、咬肌、颈、肋间、腰和耻骨等部位肌肉。以上这些部位以耻骨肌和膈肌最容易检出,又特别是两侧的膈角肌检出率最高[9]。

6 危害

6.1 对养猪业的影响

⑴旋毛虫感染后,幼虫在动物体内移行、生长发育,对机体的机械刺激以及毒害作用,引起局部炎症,致使动物产生不适感、机体疼痛,影响家畜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增重缓慢、繁殖能力下降等,最终导致经济效益降低。

⑵猪旋毛虫病流行广,各地都有发生。猪旋毛虫检验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一个重要项目,是防止带虫肉品流向市场的最重要环节,屠宰检疫检出的旋毛虫病猪,需严格无害化处理。在屠宰环节为确保肉类食品安全,需处理检出的旋毛虫病猪数量相当大,将直接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0]。

6.2 对人类危害

旋毛虫感染后可在人体内长期寄生,患者常终生带虫,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常年肌肉酸痛和无力,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面部水肿、肌肉痛、腹泻。症状往往持续数周从而造成机体严重衰竭,重度感染者可造成严重的心肌及大脑损伤而导致死亡[11]。旋毛虫病威胁人体健康,对人类危害极其严重。

目前,全世界约有感染者1 100万人,2006—2008年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报道了1万多例病人[3]。建国以来,我国首例人旋毛虫病例是在1964年由西藏报道的。随后,我国的云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广西、湖北、香港及河南等省(区)相继有人发生旋毛虫病的报道,其中尤以西藏及云南较多见[12]。1998—2000年,广西发生了6次旋毛虫病暴发疫情,经检测人群中抗体阳性率为3.31%[13]。旋毛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发病人群数量相当大,每年用于旋毛虫病防治的费用开支相当巨大[10]。

7 诊断方法

7.1 镜检法

采猪两侧膈肌角肉样,在低倍镜下检查肉样,观察肌纤维间有无旋毛虫幼虫的包囊。

7.2 集样消化法

取两侧膈肌角肉样,用搅肉机搅碎,用胃蛋白酶等处理肉样,分离沉渣中的幼虫镜检。

7.3 免疫学诊断法

免疫学诊断法是以抗原和相应抗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而建立的。目前建立和应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较多,有补体结合试验、皮内试验、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法、斑点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乳胶凝集试验等。这些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是用于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上述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镜检法的特点是不需要特定的设备,检查方法简单、直观、快速,缺点是检出率较低,而且只适用于宰后检疫。目前,屠宰场猪旋毛虫病检验主要是采用目检和镜检相结合的方法。集样消化法检出率较压片镜检法有所提高,但检验过程较复杂,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用于肉联厂检疫。免疫学诊断法其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检出率高,缺点是需要特定的设备,制备特定诊断液的过程复杂、繁琐,而且检验时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还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主要用于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8 检疫及处理

猪旋毛虫病是猪屠宰检疫的对象之一,是屠宰检疫的必检项目。目前,大多数屠宰场猪旋毛虫检验均采用目检和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而在大型的肉联厂可采用集样消化法检疫。按农医发(2010)27号《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要求,屠宰场应正常开展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工作。屠宰猪旋毛虫病检疫,按《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GB/T 18642-2002)规定,自胴体两侧的横膈膜肌脚部各采样一块,记为一份肉样,其质量不少于50~100 g,与胴体编成相同号码,进行目检、压片镜检,凡发现旋毛虫包囊者判定为猪旋毛虫病。

检出猪旋毛虫病的肉尸和内脏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在猪屠宰检疫中,必须实施旋毛虫病检疫项目,检出旋毛虫的猪根据其感染程度分级处理。在24个肉粒标本内,检出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在5个以内的,被检猪横纹肌和心脏经高温处理后可食用;检疫时在24个肉粒标本内,检出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超过5个以上的,被检猪横纹肌和心脏可用作工业用或是销毁。其皮下及肌肉间脂肪可炼制食用油。体腔内脂肪、其他内脏不受限制出厂(场),肠可供肠衣用。为进一步防止疫情扩散,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畜牧业正常发展,国家制订了《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8-1996)。按有关条款,被检猪凡检出旋毛虫的,其整个肉体或肉尸和内脏,需全部化制,即炼制工业油用。检出猪旋毛虫病的肉尸和内脏,要求全部无害化处理,其目的就是要杜绝猪旋毛虫病肉流入市场,避免人因食用含虫肉而感染旋毛虫病。与《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相比较,《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8-1996)对猪旋毛虫病的肉尸和内脏处理要求更加严格,规定只要检出旋毛虫病,不管虫体形态如何,也不管含虫体(包囊)多少,必须按该规程处理。

9 旋毛虫病检疫存在的问题

检疫是防制旋毛虫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按农医发(2010)27号《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规定,屠宰检疫必须进行猪旋毛虫检查。屠宰猪旋毛虫病检疫要求与其他检疫项目同步进行,而且采样、目检、镜检过程工作量很大,必须配备有专人负责才能正常开展工作。一方面,由于屠宰检疫猪旋毛虫病检出率低,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对猪旋毛虫病检疫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存在屠宰规模小、场数多、肉品自检缺乏、动物检疫员不足、监测监管薄弱等问题[14],由于屠宰检疫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的屠宰场只有一个检疫员值班上岗,根本无法开展猪旋毛虫检疫项目。据了解,目前部分地区县级以下屠宰场猪旋毛虫检疫项目未能正常开展,存在猪旋毛虫病肉流向市场的危险,这对肉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各地应高度重视猪旋毛虫检疫工作,严格执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减少屠宰场数量,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方可投入生产。同时根据生产规模,足额配备检疫人员,加强检疫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责任心,确保各项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10 防治措施

10.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养殖环节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猪与感染来源的接触,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改变养殖方式。猪要实行圈养,严禁放养,避免多种动物混养。保持猪圈清洁卫生,经常开展灭鼠活动,避免猪接触到含旋毛虫的动物尸体、粪便等,防止猪吞食死亡的老鼠等动物尸体。禁止用洗肉水喂猪,防止猪吃到含有旋毛虫的肉屑。

10.2 加强检疫管理

在屠宰环节加强管理,防止带虫肉品进入流通渠道。加强对检疫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检疫员的检疫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提倡爱岗敬业,在岗人员要尽心尽责,严格开展检疫,防止漏检现象的发生,让广大消费者吃上真正的放心肉。同时,严禁犬、猫等动物进入屠宰场,防止犬、猫等动物采食带虫肉品。

10.3 定期驱虫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对疫区猪群进行驱虫。常用驱虫药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等。

11 公共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让广大消费者充分认识猪旋毛虫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生吃腌制肉习俗的少数民族地区,用于腌制的猪肉一定要严格检疫,确定为无虫的安全肉品。不吃生肉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食品,日常使用的砧板、刀等厨房用具要生、熟分开使用,以免熟食品受污染。被感染发病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1]北京农业大学.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张宏伟,杨廷桂.动物寄生虫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3]虞建雄.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广西畜牧兽医,2014 (3):137-139.

[4]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5]龚广学,姚德保.旋毛虫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1996 (4):30-33.

[6]姚源锋,郭建刚,李华明,等.广西屠宰猪感染旋毛虫状况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4(1):13-14.

[7]曹宇俊,陈礼传,覃保业,等.南宁市屠宰猪旋毛虫感染的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2002(6):13-14.

[8]刘兴友,李文刚.简明猪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9]朱本志.猪旋毛虫的检验及处理[J].肉类工业,2001,1(4): 40-41.

[10]刘明远.我国的旋毛虫病及中欧合作研究进展[J].动物保健,2006(10):16-19.

[11]刘明远,刘全,方维焕,等.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7):1205-1224.

[12]朱兴全,牛炳亨.国内旋毛虫病研究概况[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988,4(3):47-49.

[13]杨益超,黎学铭,谢祖英,等.广西旋毛虫病暴发及疫源地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3):139-141.

[14]邱基洪.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猪业,2015(9):91-93.

S858.28;S852.7

1673-4645(2017)07-0073-04

2017-04-19

吴翠红(1977-),女,汉族,广西平乐人,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E-mail:plmsy@126.com

猜你喜欢

包囊肉品屠宰场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肉品检测去条带噪声方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体外成囊条件的筛选和优化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牛魔王”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
法国议会建议屠宰场装监控防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