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2017-01-14商伟
商伟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鼓励阅读经典著作、课堂教学巧妙诱导、作文批改给予肯定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高中作文 作文教学 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26-02
作文教学重在语言的培养,语言又离不开人的情感和思想,它决定了作文教学必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古人作文时常说“情动而辞发”,当情感的投入足够浓烈时,文章自然也就有了美好的意境,这启发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有感情的投入,只有在健康而活泼的情感诱导下,人才会有抒发情感的意愿。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渗透情感教育,诚如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在情感的土地上,知识的种子才能更好地发芽成长。”教师要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而诱导学生情感的激发,提升写作热情和创造力,只有投入更多的情感,作文才能更加精彩。
一、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写作情感是写作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缺少情感渗透,作文将是干枯的、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组合体,缺乏真正的内涵。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是我们教师应当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是外部因素,高考巨大的压力让大部分的学生都焦虑,在这种氛围之下,高三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为分数考虑,于是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作文的立意,尽量做到不跑题,这样即使作文不出彩也能得到一个体面的分数,长此以往,作文就变成了价值观单一化的、毫无生命气息和情感因素的文字。
其次是学生的意识问题,很多学生只是将作文当作一个学习任务,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付诸于此的全部是理性和思辨,在情感因素上很少有所把握,即使有,也是套用经常出现的几种方案,丝毫不见关注于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这样写出的作文当然是干的、硬的,读起来也丝毫没有人文之气。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鼓励阅读经典著作,丰富学生情感储备。一本真正的好书就像一个智慧的老人,它能指点我们的生活,给予我们情感的共鸣,能让我们随着书中情节的发展爱与憎、喜与悲,让心灵得到净化。诚如美国作家卢宝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说到:“书籍赠与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可能比现实生活中所体验的更加生动,恰如湖面倒影里的山水往往比真实的山水景色更加迷人和充满意境。”因此,在作文教学的情感渗透中首先要鼓励学生读好书,丰富其情感储备,培养他们对人生和命运的关怀。
例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会抽出几节课的时间强制学生阅读,阅读的内容都是在笔者指定范围内的,既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书的自由,也会限制其毫无判断力的选择,譬如言情小说和网络小说等,这些文章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华丽,其实缺乏精神的营养,是流行文化的消费品,其过分追求感官的刺激,是肤浅的,严重蚕食着青年的思想,所以对于这类作品笔者是严令禁止学生阅读的,而对于那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好的文学作品,最好的辨别方式就是教材后面的推荐书目。每堂课下来,笔者会要求他们写一段书评,可长可短,内容可以是对书籍大局观的关注也可以是对局部细节的研究,等他们写完,笔者会公布一些优秀的书评,学生在对比中既懂得了思考文字的组合与运用,也看到了别人眼中的作品的样子,看到了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对作品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了,这样便给予了他们阅读的压力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便懂得了分辨,也将自觉寻找好书去阅读了,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和情感。例如2014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不忘初心,邂逅永生》,全篇旁证博引、文采华丽,正是基于作者平时多阅读的积累,所以,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多阅读,推动个性化作文的形成。
经典文学作品不论是在思想、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充满深度,在语言和构思上也达到了极致的完美,学生通过经常阅读经典著作,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华美的语言特色以及精致严谨的构思,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引经据典、文思泉涌,让心中的情感源源不断地流淌于纸上。
(二)课堂教学巧妙诱导,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作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直接场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一起探讨写好作文的方式,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传达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好作文课堂的几十分钟,通过引导和传达,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写作课堂中去,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首先是环境体验,即教师根据作文的大意,引导学生进入设定好的一种场景,在场景中体验和观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以“我最爱的一个人”为话题的作文时,笔者说:“假如我就是你们喜欢的一个老师,请观察我的外貌,并加以描述。”学生都感到新奇和兴奋,纷纷盯着笔者看,马上有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道:“老师脸上有一个浅浅的酒窝。”学生都笑了,因为笔者脸上并没有酒窝,显然是这个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就妄下结论了。于是笔者加以引导,说:“你们认为每个人脸上都有酒窝吗?”学生都回答不是,笔者又问:“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酒窝呢?”学生回答在笑的时候。笔者于是表扬了那个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而且用词“浅浅的”也很棒,同时进行了批评:“写作源于平时认真的观察,同时观察也要带上思考,这样就不容易犯此类错误了。”
其次是美的引导,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学生的心里也将激发出美好的感情,诱导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以“美丽的秋夜”为题的作文时,笔者便给学生朗读了一段朱自清的散文,让学生感受那种出神入化的文笔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当学生都惊叹于散文描写的意境时,笔者说:“我们可不可以也尝试一下这样的描绘呢?”学生既感到惊奇又感到紧张,因为积累较少,他们很难临时发挥,于是笔者开始用诱导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美:“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秋夜的场景,和家人一起走在秋天的小路上,月亮洒下如水的光华,将小路也映成了白色,走到河边,传来阵阵蛙鸣,河边的树林有风在吹动,发出瑟瑟的声响。我看向远方,依稀有灯光在闪,那是远离村落一户人家,我猜想那户人家的场景,不由地将手同身边人握紧了……”笔者模仿散文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秋夜的场景,虽然不够精致,但至少充满了美感,将秋夜的自然美和意境美都传达了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其职责便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场景,激发出自己内心的写作欲望,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学生才能在写作中有更多的想法和情感抒发,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必将是生动的和充满感情的。
(三)作文批改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抒发情感。每个人最深切的愿望就是被人赞美和重视,尤其对于自尊心特别强烈的学生,这一点尤为明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费劲心思、用尽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思考写出来的作品,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往往是因为学生知识的缺乏以及认识肤浅。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糟糕的文章时,不应一味的批评,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常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
例如,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一篇关于描写“爱”的作文时,看到了学生有关于爱情的看法,其实是朦胧的、肤浅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早恋的向往。笔者仔细想了想,出于对他思想的纠正以及高中学业的考虑,写下了这样带有赏识性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很棒,我读了两遍,感触颇多,尤其是羡慕你们年轻的生命,敢想也敢爱,我欣赏你写到的那句话:但愿我们有一天都能实现理想。同时,我也想赠你一句话:爱如同煤炭,烧起来是滚热的火,你必须想办法将之冷却,如果不然,一颗心就要被烧焦了。”这种赏识性的充满鼓励的评语,没有古板生硬的说教,学生既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从评语中看到了委婉的批评与教导,很乐意地接受了思想方面的纠正,又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对作文的写作也更有信心和动力了。
鼓励不是纵容,教师在鼓励和认可学生的作文的同时,也应当委婉地提出批评,让其乐于接受,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感受到温暖的真情,这有利于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追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更有利于形成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诚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一旦触摸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就一定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情感渗透,让学生想写、敢写、勇于抒发,使作文教学更加精彩。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