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思考

2017-01-14李万

前线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非对称科技创新

[摘要] 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非对称”赶超战略有关论述及相关研究,明确了“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条件,提出了把握先发优势、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实现形式,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对称”赶超战略 先发优势 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赛场转换”的战略时机,要以充分的创新自信、敢为天下先的领先勇气,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加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甚至能够做到“并行”和“领跑”。综观发达国家的崛起历程及其在当今全球创新竞赛的博弈策略,莫不以科技创新上的非对称性为“杀手锏”,抢占战略先机和制高点,实现大国崛起并保持乃至扩大着领先优势。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须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非对称”赶超战略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盘点创新禀赋,强化创新自信,着力超前布局,累积先发优势,打造新动能,实现“中国梦”。

“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内涵特征

2013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科技部汇报时,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非对称赶超战略”。之后,在2013年9月30日和2014年8月18日,又分别指出采取“非对称”战略、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的重大意义。

根据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结合相关研究,可以认为,“非对称”赶超战略是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结构性优势和资源禀赋,在转型变化的重要历史时刻,准确捕捉到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实施制度创新,形成全新的竞争规则、技术轨道、组织机制等,并逐步确立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对领先国家赶超的一系列战略与策略组合。

“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后发国家和地区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自身的缺点和短处也较多,如果按现行规则进行正面较量,后发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非对称”赶超战略则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己之长、攻人之短,甚至利用重大科技创新历史机遇变不利为有利,进而实现赶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煤炭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推动蒸汽机的革新应用,超越了荷兰和法国。

“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把握重大变革机遇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非对称”赶超战略要能得到成功实施,还需要与外部机遇相结合。在重大历史变革来临时,领先国家和地区往往囿于发展惯性,很可能会错失发展机遇。后发国家和地区若能充分把握变革趋势,参与甚至引领、主导变革,建立起新的发展范式,就有可能实现赶超。历史上,美国、德国抓住电力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抓住半导体产业技术转移等机遇,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释放制度创新活力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要实现将自身独特优势与外部重大机遇的有机融合,就必须率先实施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英国在崛起过程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创业者和企业家开辟了运用社会资源更安全、更高效的组织方式。1914年的“福特制”为美国崛起为领袖国家奠定了重要微观组织基础,而硅谷的崛起和发展,则得益于其风险投资公司的创新运作。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而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要义所在,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崛起历史经验、总结我国近代以来从落后到追赶的经验教训,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趋势、结合我国国情而形成的重要战略方针。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实现中国梦和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综观历史上大国崛起,莫不是充分利用“非对称”赶超战略,利用领先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难调头、产业模式和消费习惯难改变以及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颠覆式创新面前可能过时等比较劣势,实现从后发到领先、从弱小到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以来,我国一直被经济规模比我们小的国家所打败,核心问题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低下。换言之,这些国家很好地利用了“非对称”赶超战略,打败了经济总量占优的我们。今天,我国在不少方面已经累积形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技术基础。根据科技部战略院的调研,我国已有接近50%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并跑”地位,当前我国比历史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国梦的目标。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在互联网+、量子通信、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已经或正在形成的独特优势,不仅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更要后来居上。未来10至20年,将可能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唯有充分利用“非对称”赶超战略,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也就是说,唯有参与甚至主导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程,才能真正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保持战略清醒”的创新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不能完全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实现赶超的。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保持战略清醒。要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独特优势,把创新自信锚固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之上。要敢于坚持自己选定的突破方向和技术道路,将“市场换技术”转变为“市场育技术”。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宏大魄力。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进行投入和布局,这实质上就是“非对称”赶超战略的一种策略。而“非对称”赶超战略可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的全面升级和系统加强,是敢于在前人、其他国家不敢、不愿或没有看到、轻视忽视的地方,予以强力投入,谋求局部和一段时期的资源投放相对优势。这就需要审时度势,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上,在颠覆性创新的前沿方向上,迎难而上、敢于质疑、勇于开拓,不仅要赶上时代,更要能够引领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见事早、动作快”的先手决断。如果说战略清醒的创新自信为“非对称”赶超战略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准备,敢于领先的宏大魄力为“非对称”赶超战略明确了战略突破方向和资源投放重点,那么,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要予以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因应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而是通过快速迭代以持续累积微小优势,积小胜为大胜,这就需要在实施中“见事早、动作快”。一旦发现“赛场”转换,就要及时转移,既能敢于投入,更能勇于放弃。要适时全面扫描世界科技趋势,在实施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找准定位、寻求机会,下好“先手棋”、牵住“牛鼻子”,不断占领发展先机,将后发优势顺畅地转换为先发优势。

加快累积科技创新先发优势的思考与建议

发掘独特的“非对称”赶超战略优势,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深入发掘我国独特的“非对称”战略优势和创新资源禀赋,紧紧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领先的制度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高质量供给水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新动能。要从粗放型利用人口红利转向深入挖掘人才红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8114万(2014年),海外华人有3000多万,留学生110万。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促进“双创”,释放人才红利巨大潜能。要主动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和创新规则的构建,充分发挥开放创新优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利用海外投资以及对外投资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进一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从货物、资本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和升级到服务和创新的全球化。当今的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对内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发起全球性大科技合作计划,如脑科学、表型组、材料基因组等。

深入研究世界科技创新动态,着眼长远、超前布局,掌控“非对称性”的“杀手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进入革命性爆发前夜,诸多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其间不少方向上都孕育着重大突破。要实施战略性技术预见和变革性产业路线图,在高校、科研院所推广使用战略性技术预见以提升学科与能力建设水平,在企业推广产业技术路线图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使战略性技术预见和变革性产业路线图成为扫描全球科技与产业创新的“预警雷达”、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北斗导航”。在影响中国未来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核心技术上,如人工智能、脑与认知、基因调控、先进能源、超材料等,实施超前部署,以突破性科技和颠覆性创新,开拓“非对称性”的蓝海市场,创造新产业、形成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打造新经济。

全方位解放思想,以新体制、新组织、新机制的蓬勃发育,建构起“非对称性”的制度优势。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加快商事主体管理改革,给予各类国民企业同等待遇,培育更多的具有世界500强规模的创新型民营跨国公司,形成创新型创业者和企业家持续涌现的机制和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历程都表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关键要落实到组织创新上,也就是通过“制度基因诱变”形成“创新的新物种”。今天,随着分散化制造、分布式能源等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正在成为可能,要促进各类新型生产组织、新型研发组织、新型服务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发育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吴振海.不对称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万,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非对称科技创新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非对称腹板束设计方法在地铁大跨变宽变高连续梁中的应用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政府投资对房地产和非房地产部门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
中国汽柴油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非对称实证研究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非对称大型T型刚构转体桥双幅同步转体施工控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