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形象“丰满”起来

2017-01-14唐惠忠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米线刘姥姥作文

唐惠忠

考场作文如果选写记叙文,应力求做到“形象丰满”。所谓“形象”,即是记叙类文字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者眼前,激发读者兴趣的情感。

在初中生作文中,怎样快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综合描绘现丰满

即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反映。比如明代归有光的《寒花葬志》是为亡妻的陪嫁丫环所作的墓志,短短一百十数个字,便把寒花令人爱怜的形象活泼地显现于纸上。其中,描绘人物形象的句子是这样写的:“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作者用简练的文笔,回忆寒花当初陪嫁来时的衣着打扮,削荸荠时的淘气表现以及吃饭时的动人神情,三言两语便勾勒出幼婢的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目眶冉冉动”的描绘,读者摄入眼帘后经久难忘。需要强调的是,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是毫无意义的。

【片段示例】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缥缈的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谦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鱼是向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淡淡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选自江苏考生作文《小巷面条香》)

本文展现的是“凡人智慧”。作者笔下面店主人的形象之所以立体丰满,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既写其外貌,“一头白发,精瘦”,眼睛“浑浊却深邃”;又示其行为,“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神态及语言,“淡淡一笑”“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而“智慧”的内涵恰寓于其间。

二、立体展示塑丰满

即是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能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如满分作文《月若有情月长吟》中,主人公“我”就面临着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德的选择,经过心灵的斗争,“我”终于选择了前者。再如何家庆同志是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一篇介绍他先进事迹的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中,作者写何家庆携带全家的2.7万元积蓄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这样一段话: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别到了绩溪、安庆、浙江,又转回来了。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

作者写出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不仅没有损害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三、独特个性树丰满

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出与众不同的形象。要在篇幅不长的文章里使形象丰满,有效的方法是对其特征加以夸张式的描绘。你看,下面一段文字就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乐观的“胖女孩儿”的形象:

老妈厨艺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鱼香茄条更令人馋涎欲滴。在“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指导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从小时候起,我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没办法,吃嘛嘛香,想不长肉都不行。于是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终于造就了一个“横看成桶侧成箱”的胖女孩儿。

四、细致描摹绘丰满

典型细节的真实刻画,可以使人物形象迅速丰满起来。文中的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了什么,更要反映他是怎样做的。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

【片段示例】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此段文字写的是贾母宴请刘姥姥时的场景。刘姥姥事先受到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席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难得的是作家笔下众人的笑,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完全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乃至年龄和体质特征。

五、纵横对比见丰满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写作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着写,可以显豁地揭示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内在本质。对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比,即是把同一人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就能写诗四句,十二三岁时却不能像先前那样作诗了,二十岁时就像普通人一样毫无特点,这就是纵比。二是横比,即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包括迥然有别的人物)进行比照。当然,有时构成对比的对象可以超过两个。

【片段示例】

“哪位要的牛肉米线嘞?”双手捧着一个大碗,脊梁微驼的老爷爷,脸上写满了“老实”,小心翼翼地询问。

“这儿呢!”我朝这位脸上打着皱却永远笑眯眯的爷爷招招手,连肚子都应景地咕咕叫了。眼前的大碗米线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牛肉,绿油油的葱花泡在红油里,让人又多了几分食欲。接过碗,深深地吸一口气,竟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可惜,这上好的牛肉米线,怎么香味不浓呢?室友推荐我到这家“不香”店来吃,果真不香,我心里暗暗后悔。

正吃着,一阵凉爽的风送来一股浓郁的香味,坐在街边的我像吃馕的阿凡提咂摸了一下嘴唇,顺着香味望去,对面那家名叫“香”的米线店老板正冲我笑,闪烁的眼睛,一看就是个精明的商人。

“小妹妹,下次要来照顾我们家生意呀!”大概是接收到了我的眼神,“香”店的老板露出他的金镶牙朝我招呼着,我点头回应。

刚吃完,准备回学校,对面“香”店老板冲我招手。“来,我们店的特色中性笔,送你一支,你们学习用得上。”“谢谢老板!”看着他一脸坦诚,我却之不恭。

“我小时候读书呀,可不像你们这样用功,一天到晚就知道爬树摸鸟蛋,现在只能尽微薄之力给你们提供一些好吃的,让你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将来成为人才!”他那近乎谄媚的表情,在一头油光光的头发下竟显出几分滑稽。“大家都说我们家的米线,实在是美味到光闻个味儿就能勾住人的魂……哈哈,可不敢当呐!”他的眼睛弯成了一条缝,“明天来试试啊!”

……

记得上课时有晕乎乎的感觉,原来,这都是“香”惹的祸。

一阵凉风吹来,对面“不香”店那位老实的爷爷,脸上打着皱,正笑眯眯地冲着过往行人打招呼呢。(选自四川考生作文《香,不香》)

该考生着力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脊梁微驼、满脸写着“老实”的“不香”店爷爷,他为人诚恳而厚道,时常“笑眯眯地冲着过往行人打招呼”;露着金镶牙,一脸狡黠的微笑,满口谎言蒙骗顾客的“香”店老板。二者比照鲜明,相互辉映之下,孰美孰丑,不言而喻。对于前者,反复突出其“脸上打着皱”“笑眯眯”;对于后者,则紧紧扣住其假“聪明”做文章:“冲我笑,闪烁的眼睛”,一见“聪明”;“冲我招手”,二见“聪明”;送笔,三见“聪明”;讲述自己的经历打动顾客,四见“聪明”。当然,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猜你喜欢

米线刘姥姥作文
刘姥姥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刘姥姥的公关术
肠胃不好者少吃米线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