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诊断与治疗

2017-01-14覃周岚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肿病致病性断奶

覃周岚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600)

仔猪水肿病诊断与治疗

覃周岚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600)

仔猪水肿病是急性传染病。病猪全身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渗透压大,造成头部、耳部、眼睑多处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本病的发病原因和特点,介绍发病症状和诊断方法,提出防治措施。

仔猪,水肿,诊断,预防

仔猪水肿病又叫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对本病的控制不容忽视。

1 流行病学特点

(1)该病多发生于出生6~15周龄的仔猪和同一胎中膘情稍好的仔猪,尤其是腹泻初愈的仔猪。该病发病率一般为4~9%,早发现早治疗的死亡率依然达40~60%,晚期再治死亡率可达86%及以上。

(2)通常急性病病程多为12~48h。

(3)发病猪在病程后期可见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如果未给发病猪打针治疗,可能还能存活些日,否则一抓猪打针会突发心脏衰竭而死。

(4)一经发现病猪,病情会逐渐扩散至全场,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5)该病容易因为换栏舍、运输、断奶、经常换料、气候温差大、环境差等应激因素刺激。

2 病因分析

2.1 病原侵入

本病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埃希氏菌某些血清型(常见O139型)引起的,与仔猪黄痢差不多。

2.2 硒和维生素E缺乏

当仔猪机体缺硒或维E时,过氧化物会破坏其免疫器官,降低机体抗病水平,无法抵抗大肠杆菌的入侵,诱发仔猪水肿病。

2.3 断奶原因

断奶前的仔猪消化母乳和保持胃内酸度平衡,主要靠母乳中的部分酶因子及乳酸菌,而断奶后,胃内消化酶活性还未达到完全水平,对饲料消化率低,消化不完的饲料会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大批繁殖创造条件。

2.4 应激刺激

一些应激因素如换栏舍、运输、断奶、经常换料、气候温差大、环境差等易使仔猪受到神经刺激,导致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下降,消化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对疾病失去抵抗力,致病性细菌大量繁殖,吸收脂多糖量增多,发生过敏反应后引起水肿甚至神经性症状,最后发生水肿病。

2.5 生理条件

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全,胃腺不发达,缺乏机体必需的淀粉酶和胃酸,消化不完全的植物蛋白和淀粉在肠道内进行腐坏分解,产生有害毒素,破坏肠道功能。

2.6 季节变化

该病常见于气候温差变化大、空气潮湿的春秋两季,冷热变化不定导致机体抵抗力差。

2.7 环境因素

饲养管理不合理,消毒不严格,环境卫生差,引起肠道菌群不平衡,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发生水肿病。

3 临床症状

神经症状是水肿病猪的代表性症状。

3.1 急性患猪

表现发病快,走路不稳,倒地后肌肉痉挛,全身颤抖,短时间内即死亡。

3.2 亚急性患猪

初期表现采食量明显下降,精神不佳,体温大多数正常。头、眼睑、耳根、颈、腹部等多处发生水肿,耳根水肿最为突出。行走时左右摇摆,形态如醉,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划水状。用手触猪体表表现异常敏感,按压水肿处有凹痕,叫声凄惨,体温突然下降到常温以下,心跳加速,最后因肌肉震颤和呼吸极度艰难窒息而死。

4 诊断

根据该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结合病死猪解剖特点能够对水肿病进行初步诊断。解剖特点最突出的地方是大脑、胃、肺、肠道、眼睑、胸腹部皮下、全身淋巴结等多处水肿。

5 预防与治疗

(1)以补硒为主,合理配制日粮,避免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仔猪断奶之前可以把硫酸新霉素加入到饲料内作为预防,通常连续给药3d可见效果。全群猪用水肿消等针对性较强的药物进行预防注射。

(2)一经发现水肿病猪,要整窝全部用药,尤其是已经感染但还没有表现临床症状的仔猪,控制病情,获得更多的诊治时间。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排出肠内容物。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使用强心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促进水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的负担。硫酸阿米卡星或丁胺卡那霉素,每日2次,连续注射3d。

覃周岚(1986.2-),女,广西柳城县人,本科毕业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猜你喜欢

水肿病致病性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