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体会

2017-01-14吴永恒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嗜血免疫力日龄

吴永恒

(吉林省长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315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发性浆膜炎为特征。通过病例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优化副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只感染猪(多为仔猪和保育猪),其为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猪上呼吸道,一般母猪和育肥猪是本菌的携带者。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及排泄物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严重时病死率达50%。本病常在猪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病的发生时继发感染,也有报道,与支原体、链球菌等发生混合感染。

2 发病及临床情况

2016年9月,吉林省长岭县辖区内某猪场发生病症,约50头仔猪出现精神沉郁,少食或食欲废绝,咳嗽喘气,可视黏膜发绀、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跛行、共济失调等症状,养殖场主认为是猪胸膜肺炎,将发病猪隔离,多途径用药,效果均不良,且发病猪时有发生病死情况。随即求助笔者处,初步诊断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3 剖检变化

剖检2头病死猪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类似豆腐渣样;有心包积液,胸腔有积液,呈半透明状态,颜色偏黄;全身淋巴结肿胀,尤其肺门淋巴结有充血、肿胀、甚至发黑;脑腔有充血现象。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料,选择发病典型猪的心脏血液、腹腔液、浆膜表面及其渗出物,在含有V因子的培养基上恒温培养24h后,出现凸起的小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没有见到溶血环;进行琼脂扩散试验(AGD),通过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

综合流行病学、发病情况、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排除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最终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采用注射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药物治疗及综合防制措施,该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得以有效控制。

5 防治措施

5.1 提高饲管水平,减轻应激影响

做好环境卫生,保证水源清洁,合理安排饲喂,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舍内通风换气,注意生猪饲养密度要适中,尤其在极易诱发本病的春秋季。因副猪嗜血杆菌病为条件致病菌病,要减轻应激因素的对本病的直接影响。同时,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控制猪链球菌病等相疾病的发生,以避免引发本病。

5.2 药物预防

防治本病可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如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可配合地塞米松增强效果,同时要注意采用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提高母代免疫力,要认识到母猪的母代免疫力和天然免疫力是控制疾病过程的关键因素。

5.3 疫苗预防

受副猪嗜血杆菌病威胁严重的猪场,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要注意本病血清型过多,疫苗研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母猪:未免疫母猪,应于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经免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即可。仔猪: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一般在10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一免,1ml/头,二周后复免一次。

猜你喜欢

嗜血免疫力日龄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住口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花脚蚊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