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7-01-14王玉志
王玉志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玉志
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抗生素进行预防性运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 观察组在术中予以断脐后快速输注抗生素,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产妇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产生感染现象, 对照组腹部切口感染2例, 宫腔感染2例,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5,P<0.05)。结论对剖宫产生产手术产妇可以在术后予以具有预防性的抗生素, 将疗效及临床价值显著提升, 将术后感染产生降低, 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剖宫产;手术;抗生素;预防性
现今国内倡导家庭生二胎, 基于政策的实施和和医学技术的提升, 逐渐升高了剖宫产率, 在临床问题上常见的是术后感染。依照临床最新报道, 将剖宫产率已经提升至50%,而在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即感染比较常见, 其产生率高出阴道分娩的5倍以上。一旦将术后感染产生, 则患者会感受之较大身心痛苦, 将住院时间延长, 将医疗费用增多, 将医患纠纷产生, 严重制约临床各项工作的开展, 所以在治疗中应该对预防予以强调[1]。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作为临床对象, 对抗生素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予以研究, 具体总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临床资料, 将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所有患者皆在知情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6.8±4.3)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8.96±1.32)周, 体重62~83 kg其平均体重(71.52±8.51)kg;观察组年龄21~34岁, 平均年龄约26.6±4.2)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00±1.31)周, 体重61~81 kg, 平均体重(71.13±8.92)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产妇予以全身麻醉(全麻)实施剖宫产手术完成生娩, 气管插管完成后将呼吸机连接, 等到产妇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后, 常规性消毒于皮肤, 将无菌的铺单铺上开始手术, 抗生素均选用头孢唑啉钠。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 100 ml的氯化钠(NaCl)溶液中加入1 g头孢唑啉钠, 静脉滴注, 2次/d, 且持续使用4 d后无感染可以停药;观察组术中予以断脐后快速输注抗生素, 100 ml的NaCl溶液中加入1 g头孢唑啉钠, 静脉端快速的滴注(0.5 h内完成), 在术后无感染可以将给药停止[2,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4]对患者愈合状况及术后产生感染状况进行观察及统计, 并予以随访, 1个月内无以下临床症状为有较好的术后状况, 无术后感染产生。在术后对两组体温以及血常规进行常规测量, 体温≤38℃且白细胞计数没有升高为正常;若产妇体温有所升高, 且白细胞计数>12×109/L, 则患者术后产生感染;手术切口附近产生热痛与红肿等炎症反应并流出脓液和渗液, 有压痛和硬结产生为有腹部切口感染产生;术后产生腹痛或不良子宫复旧, 并宫体产生较强压痛, 并有异臭味为有宫腔感染产生;在术后产生腹痛或发热现象, 且腹膜存在刺激症状, 其宫旁有压痛或包块触及为有腹腔感染产生;术后产生咳嗽和发热与咯痰, 并在肺部有湿性啰音为有呼吸道感染产生;术后产生尿急、尿频、血尿或尿痛, 并经尿常规检查发现有红细胞或白细胞及脓细胞存在为有尿道感染产生。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切口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为甲级愈合,愈合40例(100.0%), 对照组为乙级愈合愈合2例(5.0%);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810,P<0.05)。观察组术后3 d患者体温(37.9±0.2)℃、白细胞计数(8.2±3.3)×109/L,对照组术后3 d患者体温(37.8±0.3)℃、白细胞计数(8.3±3.2)×109/L,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感染比较 观察组术后无一例产生感染现象, 对照组腹部切口感染2例, 宫腔感染2例,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5,P<0.05)。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成为产科实现治疗的常用且关键方式, 逐渐进步的麻醉技术、输血操作、输液操作、平衡的水电、缝合切口材料以及手术方式等, 将难产和部分产科相关合并症及对患者、围生儿等生命的挽救予以解决[5-8]。但术中产生的并发症常见的就是感染, 尽管此项手术属于非感染类的临床手术, 但在无菌的操作环境下依旧对患者生殖道有较高的敏感性[9-11]。阴道或子宫颈内有很多需氧菌或厌氧菌产生, 在患者处于手术或分娩的临床状态下, 手术会产生创伤并造成失血现象产生, 改变阴道或子宫颈相关生态的微环境, 将生殖道对细菌抵抗的能力减弱[12-14], 本次研究选取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的运用, 可以将临床问题解决, 彰显出其药品的自身效用以及临床价值等, 将细菌的耐药性降低。因此在手术或治疗中运用抗生素十分必要[15-17]。
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产生感染现象, 对照组腹部切口感染2例, 宫腔感染2例,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5,P<0.05)。与有关文献研究报道相同[18-20]。
综上所述, 对予以剖宫产分娩手术的患者预防性运用抗生素获取的疗效十分明显, 明显降低术后感染, 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 愈合率提升, 可在临床广泛性推广及普及。
[1] 杨莉, 李鹏.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s1):32.
[2] 杨红萍.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 10(9):156-157.
[3] 白芸.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 10(2):178-179.
[4] 杨琳.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研究. 当代医学, 2016, 22(33):87-88.
[5] 肖本会.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研究.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 10(11):190-191.
[6] 王秋宇, 李晓翔.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5):52.
[7] 王治惠.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16(B6):2047-2048.
[8] 李峰. 抗生素在剖宫产中的预防性应用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18):14-15.
[9] 张华琦. 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 2012, 31(10):53.
[10] 江莉, 郑九生, 张红玲, 等.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11):87-88.
[11] 苏亚芳.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30(2):255-256.
[12] 李兆琼.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5):60-61.
[13] 赵丽萍, 许世敏.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当代医学, 2015, 21(20):78-79.
[14] 李枫. 抗生素在剖宫产中的预防性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3):53-54.
[15] 林丹, 黄荔红.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对照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6):418-419.
[16] 王跃芬.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行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6):3427.
[17] 洪明珠, 王玲, 欧展辉.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6):443-444.
[18] 苏凌春, 余琳, 陈素文, 等. 200例剖宫产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4):592-594.
[19] 王华玉.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研究, 2016(1):51-52.
[20] 冯秀梅. 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21):132-133.
Research of clinical value by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cesarean operation
WANG Yu-zhi. Liaoning Huludao City Jiancha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uludao 1253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effect and value by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cesarean operation.MethodsA total of 80 maternal women in cesarean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 by intravenous dri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ick intraoperative antibiotics injection after umbilical cord cut.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incision healing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case with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re were 2 case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2 cases with uterus cavity 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2105,P<0.05).ConclusionPostoperative implement of maternal women antibiotics for patients in cesarean operatio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Therefore, this method contains high valu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Cesarean; Operation; Antibiotics; Preventiv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55
2017-03-06]
125300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