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2017-01-13杨新陆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筷子小数人教版

杨新陆

一、引导学生践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时间管理意识、统筹协调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中有这样一幅教学图片:家中来了客人,乖巧的小明帮妈妈烧好开水并为李阿姨沏好茶。简单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统筹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三角形的边长特点对“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进行展示:先让学生思考小明上学的可行性路线,再抛出最终问题——找出最近的那条线路。多数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思考与交流中。他们结合自己上学的经历判断最短的路线,并将自己的上学路线画出来,向教师及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想法。讲述过程中,学生经常使用到 “我每天都会怎么走,我如果先去某位同学家就会花费更多时间”之类的案例。这种素材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深刻的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中,练习二十一的插图“我不用一次性筷子”附有解释性数据: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00000000双(用万作单位为4500000万双、用亿作单位为450亿双),需要砍伐25000000棵树(用万作单位为2500万棵树)。如此直观的数据,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可以保护许多片美丽茂密的大森林。在《笔算除法》的例6中,如何对环保小组进行分组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必要性的思考。诸如此类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成人专属的公益行动,而应该是从小就应培养的公德心。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在推动世界数学发展的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数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获悉古时候人们计数的一些方法,了解数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小数的产生》,知道小数是我国最早出现和使用的,了解到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就已经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在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将徽数改称为小数。而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这些历史都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能让学生在尊重古人成果的同时也提升民族自豪感。

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标志性产物,对推动数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传统的计算工具,算盘至今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知史方能明智。学习历史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心。

(作者单位:枝江市关庙山小学)

猜你喜欢

筷子小数人教版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说『筷子』
筷子
竹筷子
筷子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