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大课堂

2017-01-13王剑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儿童

王剑锋

《品德与生活》课以走近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取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在“以学定教”的指导下,以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为儿童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这个舞台,创建儿童喜欢的课堂,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

一、基于儿童生活,做好课前准备

《品德与生活》课怎样让孩子们“立足生活,乐于探究”呢?笔者认为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孩子们可以在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资料搜集、素材整理、课前体验,等等。

例如,在学习《我的家》一课时,课前让孩子回家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全家福相片等资料,调查家庭成员的生肖以及生日,孩子们在寻找的时候,也会唤醒他们曾经的美好回忆,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并会心怀感恩地走进课堂……教师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孩子们走进自己的生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贴近儿童生活,精心设计课堂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课堂上设计多种学生乐于参与的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为载体,通过实地采访调查、快乐的教学游戏、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场景再现等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一课时,把活动的模拟游戏,设置成“我同交警叔叔一起站岗”的体验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会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自觉躲避汽车,不多人并排行走等。并设置了课后延伸活动,组织儿童做好小小宣传员,向家长、邻里、亲戚朋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明确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是设计真实化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只有是他们亲身所经历的、熟悉的,是他们有所了解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喜欢,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找准课程与儿童的最佳连接点。例如,在学习“我爱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我们设计“今天我当家”活动;在学习《我爱秋天》《和秋天一起玩》这一活动时,笔者组织儿童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观察秋天。

三、回归儿童生活,延展课后实践

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从本课程的性质来看,尤其应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整体提升,还应该构建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不仅要“知”,更需要落实于“行”,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为此,我们还应及时捕捉校内外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契机,通过精心设计课外延伸和课后实践,通过家校双方的关注和指导,以有效的活动促落实。

例如,在学习“欢乐总动员”这一主题中的《“六一”大策划》时,课后就给儿童设计了“给市长伯伯出个金点子”的课外延伸活动,使活动得到延续和深化;在《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课后,不仅设计了“我爱家乡的蓝天碧水——小卫士在行动”的主题班队会以强化教育,同时也真正在家委会的协助下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以图片、微视频的形式加以汇报交流,给孩子们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让他们感受到家乡蓝天碧水的美,进而思考为了这份美,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又应该去做些什么。

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生活,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会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认知,进而完善自我,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太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儿童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