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2017-01-13米月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权重成果评估

米月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米月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构建测度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包含经济成果创造、经济成果分享两个大方面,其下共有7个二级指标:经济水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活水平、教育、成果分配、社会保障以及具体细分的19个三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山县上述19个指标进行计算发现:2004-2008年连山县的经济成果分享曲线走势呈现快速增长势态,曲线斜率比较大,但是2009年之后的曲线开始逐渐趋于平坦,增速也逐渐趋于缓慢。而经济成果创造曲线2004—2012年间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但于2006年及2009年出现阶段性下降。

连山县;经济包容性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主成分分析法

1 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 利贫性原则

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会带来经济效益数量和质量的增长。本文中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带来的利贫性有关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人均实际GDP、人均GDP增长速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林牧副渔人均产值四大指标。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人均产值27861元,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仍较大,经济增长利贫性有待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所以构建指标体系要考虑到连山当地的利贫性原则。

1.2 持续性原则

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增长理念,经济增长质量不应仅关注传统经济增长意义上短时期的指标,更应该关注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本文设定的关于经济增长质量体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增长持续性的指标主要有:关于当地需求结构的投资率、消费率;关于当地产业结构的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增加值比重和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比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当地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还存在缺陷,这就将对当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当地经济持续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构建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要将持续性作为重要指标。

1.3 分享性原则

经济增长质量的考察不仅要关注到经济成果的创造方面,还应该重视经济成果的分享[1]。文中设定的考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关于经济分享性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教育:普通小学生师比、普通中学生师比;社会保障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比。由于连山县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构建的基于包容性视角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综合评价分析体系中必须考虑到当地经济增长质量的分享性问题。

1.4 公平性原则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区别于原始的经济增长理念的重要方面就是其对于经济成果分享公平性方面的要求。经济效益不仅仅应该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应该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2]。文中设定的考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关于经济成果公平性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成果分配方面:城乡收入比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生活水平方面: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及人均储蓄额三个指标[3]。

2 经济増长质量指标的内容

本文主要运用经济成果创造和经济成果分享两方面来反映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水平。其中经济成果创造的分项指标包括:经济水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三方面。经济成果分享又包括:生活水平、教育、成果分配、社会保障[4]。

表1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5]

3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

3.1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度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由多指标分析入手,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去除关联性不强的指标,并尽量最大限度保存原指标信息量的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原变量经转化得为较少的综合指标,实际就是一种数学上的降维处理方法。在分析多变量经济因素时,为了信息完整全面性,列出的测量指标往往较多。而诸多指标之间可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及信息的重叠,因此,需要通过PCA得出少数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用来保存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分析既有利于在简化、综合高维变量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保存原有信息,又可以通过确定各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性[6]。

3.2 数据的收集、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于广东省统计年鉴、清远市统计年鉴以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统计局及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本文选取的指标数据跨度为2004—2012年。

在统计研究中,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而逆指标则是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为了便于量化与评价,本文利用逆指标的倒数可化为正指标这一原则,将各指标均作标准化处理,把逆指标和适度指标都换成正指标。

为了消除标准量纲和指标测度量级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对正项指标和负项指标按下列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负项指标包括投资消费比X7,普通小学生师比Y4,普通中学生师比Y5,城乡收入比Y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Y7,城镇登记失业率Y8。

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其各项指标做如下定义:

经济成果创造的正指标:

xi′=(Mi-xi)/(Mi-mi)

经济成果创造的负指标:

xi′=(Mi-xi)/(Mi-mi)

经济成果分享的正指标:

yi′=(yi-xi)/(yj-mj)

经济成果分享的负指标:

yi′=(yi-xi)/(yj-mj)

其中,xi和yi均为指标实际值,xi′和yi′为标准值,i和j为指标的个数,i∈[1,10],j∈[1,9],且i,j∈N+。用mi表示经济成果创造指标中的最小值,Mi为经济成果创造指标中的最大值;同时,用mj为经济成果分享指标中的最小值,Mj为经济成果分享指标中的最大值。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对象,其包括的内容广泛,研究难度也较大。鉴于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对连山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反映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状况、变化进程和程度,还可以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具体来说,是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构建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增长质量模型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且对测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3.3 建立主成分的得分

从而可得(Zj,j)n×k即各主成分的得分。

3.4 数据处理的过程

原始指标共19个,将其分为两组,由经济成果创造指标下的10个子指标x1~x10组成第一组,再由经济成果分享下的9个子指标y1~y9组成第二组。

主成分分析多指标体系时,关键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将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指标确定为主成分,然后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一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作为综合评价指数。

定义原始数据形成的矩阵X、Y为原始矩阵,其中行和列分别是年限和指标特征。下面通过PCA来计算矩阵的特征值,输入样本观测值:X=(xij),其中X为n×p阶向量。

经济成果创造的原始矩阵X中含有x1~x10这10个指标,在对其进行均值化处理后,其一级指标为经济成果创造A1,其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经济水平A11、需求结构A12、产业结构A13,这3个二级指标中接着细分为权重不同的三级指标,例如二级指标A11就细分为4个三级指标。

均值化后,求得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为

那么

因此可以推出

将其相关系数矩阵定义为

其中rii=1且rij=rji。

为了方便求出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求解,这里利用正交变换的思想,定义满足如下条件的对角阵Λ,

Λ=Q′(CC′)Q=diag(λ1,λ2,…,λp)

则λ1,λ2,…,λp即为R的p个特征值,且λ1>0,i=1,2,…,p。

那么Q的各列

即为λj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由此,可以求得经济成果创造的特征值。其特征值如表2所示。

表2 经济成果创造的特质值

应该考虑到各项指标所对应的权重不同,其对结果的影响也不相同。那么将当前指标所在列所对应的特征根值与所有指标对应的特征根的值的比值求和,所求得的和即为该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把按累计方差贡献率的准则定义为

进而确定k的取值。

那么就可以建立前k个主成分:

zj=lj′z=l1jx1+…+lpjxp,j=1,…,k

其中x1,…,xp为标准化指标变量。

对于特征根值过小的指标,可以自定义地将舍去不作计算处理,以达到降维的效果。对于各项三级指标,需要在其所属的二级指标的范畴下,先进行降序排列,由PCA经过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求出对应的权重值,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出其所属的二级指标对应于各个年份的评估值(百分比表示)。同样,对于各项二级指标,先通过PCA的方法计算出其对应的权重,然后加权求和,求出其所属的一级指标对应于各个年份的评估值。最后,求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加权求和即可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即各年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的值。

根据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权重,即权重等于方差贡献率。结合各个年份对应的实际评估值,加权求和得出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估值,并将得到的结果用于计算A11, A12和A13在一级指标A1下的各自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A1下各二级指标评估值

将其表2中得到的结果与表3中的二级指标评估值相综合,加权求和,所求的和即为一级指标A1的历年评估值。

对于经济成果分享来说,其原始矩阵Y中含有y1~y9这9个指标,在对其进行均值化处理后,其一级指标为经济成果分享A2,其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生活水平A21、教育A22、成果分配A23和社会保障A24。

与上文经济成果创造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得到经济成果分享的特征值。其特征值如表4所示:

表4 经济成果分享特征值

利用同样的思想,即权重等于方差贡献率。结合各个年份对应的实际评估值,加权求和得出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估值,并将得到的结果用于计算A21、A22、A23和A24在一级指标A2下的各自权重,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A2下各二级指标评估值

将表中的结果与表4二级指标评估值相综合,加权求和,所求的和即为一级指标A2的历年评估值。

通过求出两个一级指标A1、A2各自对应的权重,再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出历年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如表6所示:

表6 A2下各二级指标评估值

从而建立前主成分的得分

计算可得(zij)n×k即各主成分的得分。

最终求出最后结果,并根据结果,得图1。

表7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指标

图1 连山县经济增长质量指标比重折线图

4 数据的分析和结论

4.1 对经济增长质量指标演化趋势曲线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经济成果分享的曲线走势从2004—2008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曲线斜率较大,从2004年的66.3增长到2012年的99.8,而之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曲线也趋于平坦。说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区在经济成果分享方面的工作一直都保持较好的状态。在努力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较好兼顾居民环境、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各方面。

对于经济成果创造曲线:从2004—2012年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从2004年的68.92上升到2012年的97.62,体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广东省共同发展,缩小地域差异的大背景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当地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总体上升的趋势中也出现了曲折,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2009年连山当地的经济成果创造出现了短暂的下降,分别下降到2006年的72.82和2009年的77.59。

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曲线走势始终与当地的经济成果创造曲线基本一致,但始终位于其上方,呈现稳中上升的态势,反映出连山当地经济近年良性增长的态势。于2006年、2009年出现了短暂下降,与经济成果创造曲线走势重合,反映出由于当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对当地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4.2 经济增长质量各类指标的分析

各类指标虽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但绝大部分指标评估分值都有所提高。尤其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区经济成果分享的指标的评估分值从2004—2008年上升很快,之后也一直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且很稳定。说明当地政府日益重视当地教育、医疗、环保等经济成果分享标准,重视公平、和谐、共同富裕的问题。但是当地经济成果创造的发展较之分享方面的发展则有所欠缺。虽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但是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只有真正找到适合当地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道路,才能加强本地区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增长效率效益的提高。

经济成果创造的基础指标中,人均实际GDP(X1),投资率(X5),第一产业增值比重(X8)的权重相对较高,分别为50.2,62.7,和43.96,说明这几项经济指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大,经济成果创造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对于产业结构(A13)方面的三个子指标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值比重的权重相差不大,体现出了当地政府均衡全面发展当地各产业的政策指导。对于经济成果分享方面,居民人均收入(Y1),普通小学生师比(Y4),城乡收入比(Y6),城镇登记失业率(Y8)的权重较高,分别为77.13,79.42,82.04以及69.8,其中城乡收入比贡献率为82.04。这为促进当地经济成果分享的提高一个明确的信号,要关注收入差距问题,切实采取措施缩小当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坚持公平、分享、共同富裕。

对于基础指标之上的二级指标,同样从经济成果创造和经济成果分享两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经济成果创造三方面指标经济水平(A11)、需求结构(A12)、产业结构(A13)对于连山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差较大,分别为:57.85,24.46,17.69。经济水平指标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这就给发展当地经济以启示:真正关注、落实当地居民收入,尤其是占重要地位的第一产业人均产值。经济成果分享方面四个指标:生活水平(A21),教育(A22),成果分配(A23),社会保障(A24),分别为:70.02,14.11,8.9,6.9。生活水平指标的权重同样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要真正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的和谐分享方面,缩小连山当地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居民可持续收入和储蓄额,从而促进当地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才是重要措施。

[1]朱宏伟.粤北瑶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 1-4.

[2]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0,(4):52-54.

[3]何蒙萌.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10.

[4]谢晓寅.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以长阳、来凤县为例[J]. 商, 2015,(48):260.

[5]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6]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76-77.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 Lianshan County

MI Yuex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65,China)

The paper constructs synthetic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 minority, involving two primary level indicators which are economic achievements creation and sharing, and seven secondary level indicators including economic level, demand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education, achievement distribu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19 third-grade level indicators.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19 indicators in Lianshan Coun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rve of economic chievements sharing of Lianshan county in 2004-2008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 and the slope of the curve is relatively large, but after 2009, the curve gradually became flat and the growth rate was gradually slow. While the economic achievements creation curve in 2004-2012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 but in 2006 and 2009, a phased decline.

Lianshan county; inclusive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quality;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016-09-25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粤北瑶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研究”(GD13XYJ30)

米月新(1990—),女,在读硕士。

F293.1

A

1672-1950(2016)04-0019-07

猜你喜欢

权重成果评估
权重常思“浮名轻”
工大成果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