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直升机转运危重患者的接收和院内处置

2017-01-13李倩楠王雏龙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闭式危重胸腔

李倩楠,王雏龙,保 晶

(中日友好医院 外科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9)

护理园地

经直升机转运危重患者的接收和院内处置

李倩楠,王雏龙,保 晶

(中日友好医院 外科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9)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经直升机转运危重患者的服务技术日趋成熟[1]。危重患者转运涉及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多个环节,转运风险普遍存在,为避免转运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安全转运必不可少[2]。我科于2016年11月24日收治1例由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经直升机转运来的、车祸致多发外伤患者,通过多部门协作和合理的安排,患者被迅速安全的转运到外科重症医学科(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并在多学科专家协助诊疗和精心护理下,于12月2日好转后出院。现将接收准备和安全转运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转运过程

1.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7岁,2016年11月20日因车祸致全身多发外伤,在当地医院行伤口处理和胸腔闭式引流后转至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左侧胸壁、纵膈内、颈根部可见气体影;左肩胛骨肩峰、左侧第1~12肋骨、胸9~11左侧横突骨质不连续;左侧第12后肋前移;腰1~3左侧横突骨质不连续。左侧头顶部见长约8cm不规则伤口,已缝合。诊断:(1)多发外伤;(2)双侧多根肋骨骨折;(3)双侧创伤性血、气胸;(4)肺挫裂伤;(5)失血性贫血等。为求进一步治疗,由北京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直升机转运至我院。

1.2 接收前准备

1.2.1 人员准备

选年资高、具有丰富急危重症救护经验的医护人员,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3名护师级别护士,1名负责仪器的技师和1名呼吸治疗师组成转运团队。

1.2.2 用品准备

(1)选择专用转运床,由于患者多发肋骨骨折,而由停机坪到SICU路途较远,防止对患者造成过度颠簸,加重病情。(2)携带SICU外出转运患者的专用转运箱,箱内包含抢救用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等),人工气道,吸痰物品,注射器及消毒用物等。(3)携带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可以监测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准备便携式超声机,以便在患者转运之前,做好危重患者超声评估。(4)根据患者吸氧状况,准备氧气充足的便携式氧气瓶,保证有效供氧,提高转运安全。(5)当日户外温度约为0℃,考虑到患者保暖问题,准备好保暖棉被。用物准备齐全后,合理安置在转运床上。

1.2.3 转运通道准备

医院多部门联合,将我院停车场作为临时停机坪,做好降落标记;提前确认转运路线,并准备好电梯,及时疏散转运途中的人员及车辆。

1.3 接诊过程

1.3.1 医生首诊

飞机降落后首先由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患者意识清醒,日本籍,语言沟通需要翻译,鼻导管吸氧5L/min,不能自行移动,左侧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通畅,血性引流液,心率7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8/83mmHg,血氧饱和度达99%。患者主诉除轻微晕机外,无其他不适,符合转运条件。

首先将患者固定于转运专用担架上,松紧适度,并注意保暖,注意引流管位置固定。然后由医护人员平稳的将患者抬到专用转运床上,床挡固定良好,药液挂于转运床输液杆上,保证治疗连续;再次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氧气管路通畅;随行翻译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做好准备,开始转运。

1.3.2 接诊通道通畅

转运时安保人员对讲机沟通,及时疏散人群确保转运道路通畅;医务人员做好转运过程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治疗。医护人员平稳推送转运床,由停机坪将患者平稳转运至4层SICU病房。由于SICU均为危重患者,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安排较少外来人员进入ICU病房。由最短的路径将患者转运至目标床位。

1.3.3 院内处置

将转运床与病房电动车对接后,松开患者的固定装置,拆卸无线监护仪器,胸腔闭式引流管确认夹闭,并保证不会翻倒,医护人员分工保护患者各个身体部位,保证患者以最快速度,最平稳的方式转运到病床上。给予患者打开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瓶放置于腋中线平面以下的位置,上好床挡,防止坠床;多参数监测,生命体征为:心率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9/78mmHg,指尖血氧饱和度为100%。由于患者全身多处骨折,给予其肢体制动,胸带固定等。

医生与国际救援队医护人员进一步交接病历内容,了解患者在之前医院的各项检查及结果.患者存在肺部感染,注意抗生素的应用;患者需长期卧床,防治深静脉血栓发生,注意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并立即请多科会诊,讨论更加完善的救治方案。

经过SICU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并给予生理心理的支持,患者于12月2日出院,生命体征平稳,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好转。

2 讨论

北京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建立了救护专用飞机、空地联盟医院等全方位无缝救援绿色通道,通过各部门共同协作,可以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间。但危重患者转运风险高,转运过程中的颠簸搬动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接收患者的医院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接收直升机转运患者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危重患者由专业团队转运能更好的保证患者安全。首先,由高资历医护人员组建接诊团队,参加人员要能够熟练操作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抢救器械,并对各种病情变化有应变能力。实施接诊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目前的一般情况,做好评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2)准备好可能用到的抢救设备和药物,除了满足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4]中推荐,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准备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有关的药品器材;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天气因素等。(3)保证接诊过程良好的组织协调性,可以减少等待和转运时间。与空中飞机联络,做好降落地点的标注,选择最佳转运路线,提前疏散通道,尽量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接诊的运送工具必须定期检查,保证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耽误治疗。(4)对于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但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准备好翻译人员,给予充分的解释和心理护理,避免因紧张的转运操作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5)接诊过程中要给予患者稳定的供氧、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和连续性等[3]。

[1] 刘兵,邢春利,彭明强.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4):413-415.

[2] 万林,施素华,孔悦,等.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75-978.

[3] 宁波,张莉莉,张晓慧,等.重症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4,30(3):152-154.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30.

2017-02-27

2017-03-29

猜你喜欢

闭式危重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