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2017-01-13牛景景

种子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气候株距行距

牛景景

(济源市农牧局,河南济源459000)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牛景景

(济源市农牧局,河南济源459000)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我国农业产量取得了明显进步,玉米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价值,而如何采取有效的玉米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术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创新研究多种种植模式,才能够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带动经济发展。通过试验证明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总结。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田间小气候;产量影响

1 玉米种植模式的基本特征

玉米作为我国农作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面积大、适用范围广的基本特点,玉米的产量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是国民生产中的重要产业。农田小气候需要及时掌握土壤的散热程度和周边的气象条件变化,能够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农民的生产劳作提供便利的发展条件。玉米种植方式与田间小气候变化条件是相互影响的,技术人员要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研究,根据农田的气候特征创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种植方法,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生产产量,通过多种试验操作得出相关结论,可以选用中矮秆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试验证明,根据密度数值变化和田间小气候变化给玉米产量带来的影响,不断建立完善玉米种植模式,合理配置资源设备,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1-3]。

2 玉米不同种植试验方法

2.1 材料选取

玉米种植试验品种为隆平206,这一品种主要以中矮秆紧凑型为主,由合肥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由Spectrum Technologies,Inc提供的Pocket Weather Tracker4000k测量仪,测温湿度;由上海市嘉定学联仪表厂提供的ZDSR-6G10型照度计,测光照;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MW19R-6GTY9900数字微风仪,测微风。

2.2 试验地选取

田间设计试验主要在种植科技园内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黄棕壤,pH值6.35,速效磷34.2 mg/kg、速效钾66.2 mg/kg、有机质10.0 g/kg、碱解氮69.2 mg/kg。

2.3 试验方法

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播种操作,种植密度定为60 000株/hm2。主要有以下4种处理形式:50 cm(行距50 cm、株距33.35 cm)、60 cm(行距60 cm、株距27.79 cm)、70 cm(行距70 cm、株距23.84 cm)、80 cm(行距80 cm、株距20.84 cm)。这4种方法是随机排列的,当玉米达到13叶时,就可以检测小气候变化,至玉米腊熟期止。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段进行雨水监测和调查,一般选用照度计、设备测量温度、光照和风速的变化,定期设置观测点,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根据这4行的产量计算出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后进行分析整理。对每天3次观测的温度、湿度、光照数值进行评论计算,最后根据数值变化设计小气候变化图。

3 试验结果分析

不同的温度对玉米种植发育的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由于玉米种植模式具有多样性,从而构成了多种气候效应,营造出多样化的温度环境。当田间小气候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时,这个阶段是玉米种植的最好阶段,当行距处于50 cm生长条件下,整体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小,最低温度为26.1℃,最高温度为29.3℃。数值变化具有稳定性,温度在日益变化的同时行距也随之表达,当行距为60 cm时,变化范围是在26.1~29.7℃之间;当行距保持在70~80 cm之间时,温度一般处于26.1~29.8℃之间;大气温度在25.9~30.1℃之间,变幅远大于各种处理的小气候温度。不同的行距其温度变化也是不一样的,经过试验统计得出,处于50 cm行距的温度是最为理想的,因为有效积温作用始终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后期灌浆的首要因素。农田小气候的湿度比较低,因此要及时关注气候温度变化。适当的调控种植距离,合理分布光能的使用层次,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利用率。当行距为80 cm时日光强度为强度(18991lx),这种种植模式能使一部分光漏射到地面,影响了整体结构,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费,使得玉米生产率逐渐下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调节玉米种植群体内的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玉米生产种植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气候变化产量因素的影响,根据行距距离设置温度变化区域和光照范围。技术人员要创新研究出新型种植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方案分析整理,所形成的光、热、水、气的变化范围最适宜中矮秆紧凑型玉米生长发育及有机物质的积累,合理配置资源设备,有利于获取更高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1]王宁宁,黄志银,张超,等.相同密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5(09):135-137,241.

[2]王长进,胡曼,李静,等.行株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 (03):21-24.

[3]余利,刘正,王波,等.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08):938-942.

1005-2690(2017)08-0155-02

S685.12

B

2017-07-10)

猜你喜欢

小气候株距行距
北疆杂交棉稀植等行距机采模式研究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哦,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