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有痛点更要有耐心

2017-01-13王武强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痛点结构性供给

文|王武强

供给侧改革:有痛点更要有耐心

文|王武强

导 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调整,而是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新动态均衡。会议还指出,明年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等工作。

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和带动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明农业供给侧改革范围将更大,力度更强,时间更持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调整,而是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我国农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就要了解我国农业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际竞争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增收支撑能力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3028.2千公顷,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减少0.3%。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粮食生产虽然达到了61623.9万吨,但是摆在我国农业面前的是粮食进口的常年增长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尴尬现象。

为了转变这样的尴尬局面,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快从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困局中走出来,重新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是对农业供给侧“痛点”下的一剂猛药,彰显了可以触及农业供给方现有利益的决心。这将彻底改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生存面貌和生存格局,以量取胜变成以质取胜,使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更广阔的空间。相反,低质、高消耗的农产品将被压缩产能和生存空间。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52%,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6%以上,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33.3%,化肥有效利用率达到35.2%,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36.6%。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以科技要素驱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决定了农业供给侧将会是一件可持续的、长久的工作,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新时期主要的工作方针和重要的工作内容。

农业供给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而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革效率下,更多的是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保持耐心。现有的农业供给状况是经过长久的农业发展和积累取得的,想要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状况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要以打长久战的思想准备和打攻坚战的毅力对待农业供给侧改革。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指示,科学谋划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路,确保稳定的农业供给,才能使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安全、健康、平稳、有效的进行。

猜你喜欢

痛点结构性供给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儿童用药“痛点”多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