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7-01-13王静
文|王静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文|王静
导 语: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病源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滥用、重金属和真菌毒素污染、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构成现阶段主要的四类食品安全风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当今全球食物生产链和供应链面临的重大挑战,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滥用药物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性污染,疫情疫病传播和突发性致病菌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长期威胁着全球食物的生产和供应。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食品安全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
当前,我国基于“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构建了垂直负责的史上最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在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呈现总体稳中向好的趋势。然而,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同志在2017年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随着2013年我国推出一系列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改革措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分段监管模式向集中化监管模式转变,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臻完善,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食品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病源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滥用、重金属和真菌毒素污染、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构成现阶段主要的四类食品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新的经济形势也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城镇化加速发展,食品供应链延长和产销分离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日趋凸显;消费升级持续加快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加速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并应用于食品产业链;互联网+食品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跨境食品电商交易规模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正在成为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期待也不再停留于发现了多少问题食品,处理了多少家问题企业,而是期待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能够提前发现、识别整个食品供应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并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来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如何才能做到“提前发现、识别整个食品供应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是全世界的决策者都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各个国家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宏观政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食品安全风险变化。比如,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7年5 月向总统提交的题为“Food Safety from Farm to Table: a Nation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 ”的报告中,建议将所有具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职能的联邦机构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跨机构的风险评估联盟(Interagency Risk Assessment Consortium),2009 年3月奥巴马宣布成立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组。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食品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使得食品消费需求在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较高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为我国食品国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