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17-01-13
数据
我国将投6000亿元建高标准农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十三五”期间投入6000亿元左右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并希望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
韩俊是在解读之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作出上述表态的。据了解,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明确了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总体要求,提出严格建设占用耕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韩俊表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是4.03亿亩,投入资金5900多亿元,经过整治以后,耕地的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为了达成“十三五”期间的目标,除了整合财政资金,并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外,还要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强化基础支撑。
(经济参考报)
广西甘蔗“双高”基地良种率超过80%
2016-2017年新榨季,广西入榨甘蔗量、产糖量、糖价等多项指标均同比增加,糖企基本扭亏为盈,带动农民种蔗收入比上榨季增加约30亿元。
据了解,广西积极推进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些自育新品种如桂糖42号、桂糖46号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比例已占全广西种植面积30%,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15年130万亩“双高”基地良种率已达82.3%;新植蔗耕作全部实现机械化。
信息显示:2016-2017年榨季,广西入榨甘蔗量4700万吨左右,产糖量约57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和12%。
(农民日报)
河南省2016年“三农”的钱都花哪儿了
2016年,河南省累计筹措资金102.9亿元,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111个产粮大县(市、区)奖励34.7亿元,及时足额兑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07.4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0.2亿元。筹措保费补贴18亿元,取消全省104个国家级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县级保费负担,出台地方特色险奖励政策,提高各险种赔偿标准,增加风险保障能力。
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省筹措8.9亿元积极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投入资金11.8亿元实施121个美丽乡村项目,安排资金10.5亿元支持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时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3.2亿元,改造危房户数15万户。
同时,筹措专项扶贫资金41亿元,支持实施了一批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和省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等扶贫项目,53个贫困县全年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31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排资金15.8亿元,积极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筹措资金10亿元,支持水污染防治。安排资金18.1亿元,支持山区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切实保护“绿水青山”。
(河南日报)
河南省:755万亩高标准粮田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从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工作办公室获悉,“中原粮仓”河南省2016年完成投资99.4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755万亩,高标准粮田面积累计已达5357万亩。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全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粮食产量增加的背后高标准粮田工程功不可没。河南高标准粮田正在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抓手”。
为实现对高标准粮田建设精准管理,河南省还建立高标准粮田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在线查询全省高标准粮田规划建设“百千万”方的基本信息,查询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分布情况,土壤墒情状况和气象信息等,实现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精准管理。 (新华社)
猜你喜欢
——记西北油田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