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美德的自我参悟

2017-01-12王亚楠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困惑传统美德

王亚楠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参照传统美德的要求,结合教学、生活实践,来完成一次荡涤灵魂的自我参悟,以求帮助大家重新寻回“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初心”。

关键词:困惑;传统美德;自我参悟

一、困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铮铮地誓言犹在耳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师”这份所谓安稳的职业被很多人视为“香饽饽”。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我们也是正常的人啊,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干嘛每天装得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我年轻,我就有任性的自由!”

(是啊,“十八岁的脸庞,八十岁的心态”,游走于各大校园,恐怕穿着打扮最老土的就是语文老师了。你自己都一脑门子“守旧思想”,怎么教学生“开拓创新”啊?)

“不好吧,我们可是老师呀,总的讲点师道尊严吧。”

“怎么不好了?凭什么让我们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

“这个……这个……”

(对啊,“这个……”到底该怎样反驳呢?文科教师,常常被视为异类:高谈阔论、愤世嫉俗的,叫“愤青”;与世无争、万事不管的,叫“蔫少”;而更多的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想清高脱俗完成育民大业,又不能固守清贫,用崇高理想慰藉自己。)

解除困惑,我们需要一味良方,来醍醐灌顶,涅磐重生,完成一次自我的参悟之旅,它就是——传统美德。

二、参悟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这些都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良好“积淀”,当知之、识之、行之、笃之。可是,事物总是有它不可避免的两面性,传统文化中亦有其弊,如:等级观念、封建迷信……故此,在实践中,我们需有选择地培养。

1.仁爱孝悌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简言之,仁,即仁德。爱,爱人也,孔子认为这种感情是不分亲疏远近的。“入则孝,出则悌。”在家里,对老人要孝顺尊敬;在外面,要以兄弟般谦卑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照顾晚辈。细细思量,“爱人”的起点是“爱亲”,即孝悌之情;而“爱人”的终点是“爱众”,即天下苍生。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对父母之爱的热情歌颂,随处可见。大家经常是乘着冰心的“纸船”(冰心《纸船——寄母亲》),一边陪她在太平洋上黯然流泪,思念“荷叶”(冰心《荷叶 母亲》)池边翘首盼归的母亲;一边与她一起憧憬“金色花”(泰戈尔《金色花》)下与母亲嬉戏的欢乐时光。当然,“爱亲”也应把握一定的尺度,切不可再犯鲁迅先生年轻时的错误——以“爱”的理由,伤害无知稚嫩的小弟。(鲁迅《风筝》)

2.谦和好礼

谦,谦虚、谦逊、谦让。和,相安、谐调、平静温和。好礼,注重礼节、礼貌。《诗经》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伦理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行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3.诚信知报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三暮四、心怀二意。“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五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东汉时,一个人因为言而无信,连七岁的孩子都可以对其毫不留情地指责,弄得他颜面尽失。(《陈太丘与友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两千五百多年前,古人已将“忠诚守信”作为每天自我反省的主要内容。

4.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大德,大节。岳母刺下的“精忠报国”,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叮嘱,更是一个民族对其后代的忠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虽残年余力,但仍想着为国尽忠。不同的时代演绎着不同的爱国情怀。

5.克己奉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这种文化必然要求克己奉公,以天下为己任。

6.修己慎独

修身是实现宏图大志的第一步,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它的方法有许多: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

慎独是说要慎于内心修养。内心别人是看不见的,但是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所以不可不谨慎。首先,要明辨是非。其次,要谨言慎行。第三,要居安思危。

7.见利思义

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的论述最为人们所熟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舍生取义的极端情况不是总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的是“见利思义”和“先义后利”。

8.勤俭廉正

勤,早行也。“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勤,不仅要“早”,还要“奋”。“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但是,古人认为,这些还不够,所以“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笃实宽厚

“笃实”就是实事求是。在学习上,表现为用心要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只有用心读书记诵钻研,所写出的每一个字才可能恰到好处,价值很高。当然,只专心死读是没有收获的,学习还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我们才可能收获“如许清水”。

三、结语

对传统美德的自我参悟:小而言之,修身养性,提升自己;大而言之,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扫清思想障碍,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常言道:“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 我们有更重要的一份事儿,需要去做——为了能微笑着面对每一声“老师辛苦了”,为了能坦诚地迎接每一束敬重的目光,为了能无愧地领受感谢的“哈达”……

参考文献:

[1]黄秉泽、黄昉注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

[2]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猜你喜欢

困惑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