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树的花开,写给春天的信笺
2017-01-12蔡洁辉
蔡洁辉
【摘 要】“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语文,最朴素也最绚丽,最平淡也最闪耀,是独特而隽永的人文风景,打开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利用大众传媒的灵活方式辅助经典阅读,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使经典阅读真正成为美的熏陶、净化与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经典阅读;大众传媒方式
时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学校课改教室
人物:我、学生、听课老师
事件:公开课《双调·沉醉东风》
回想起清明假期前,我还在为学校公开课上什么内容而发愁:半学期来,高二级学生一直在上《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对我所教的理科学生来说,唐诗宋词元曲美则美矣,但蕴藉难懂的情感,早就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意兴阑珊,就像近日的绵绵雨天,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啊!
踌躇之中,最后我挑了关汉卿!一直推崇关汉卿,因为他是我国古代最杰出戏曲家。同时,关汉卿也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文艺大师,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抱着对关汉卿的尊崇之情,我作了一个大胆的设计,利用大众传媒形式讲授作品《双调·沉醉东风》。
还是从高考常考的送别诗入手,通过意象、表现手法来体会作品思想情感,比较《双调·沉醉东风》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的异同点,归纳出送别类作品的特点及鉴赏要点、元曲与宋词的不同特色、关汉卿的艺术特色以及影响等。以合作探究、自主互进为主线,积极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是朗读、鉴赏、引导、讨论、演唱,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形式讲授作品。
在备课中,我深入分析教材,尽量把握最佳的思考点和讨论点,期望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形式,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基本流程如下:
一、【送别诗导入】(听伴乐朗读)
二、【曲作初读】 (学生伴乐齐读)
三、【曲作解读】 (伴乐朗读--鉴赏--讨论)
问题一:曲中有哪些意象?有什么含义和表达效果?
问题二: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者通过哪些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
问题三:《沉醉东风》是言情之作,与一般的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四、【课堂归纳】 (再次伴乐朗读--讨论--归纳)
1.内容 2.形象 3.鉴赏要点:
五、【课堂创作】
请你写一首送别短诗,十行左右,感情真挚,要有一个以上的意象、恰当的描写。(佳作展示:请学生评价以下习作,选出心目中的最佳作品,投票通过,教师送上奖品── 一枝勿忘我花。)
1.送别(黎倩怡)
昨夜为君饯行,今朝与君相别。雾从岸边渐起,欲与君相伴行。
微风轻拂水面,似为谁而叹息。花因风而飘落,我因君起愁思。
君随行舟远去,雾随君行消散。
2.黄昏别(郭瑞辉)
黄昏落叶飘漫城,乌鸦悲鸣响满天。悲苦惆怅送君去,无奈依依舍不得。
3.月夜别(刘芷晴)
柳影映小径,鸦声响深夜 。闺中两行泪,冷月照落叶。那人何时还,且行且珍惜!
4.离别(余树豪)
渡口送友人,心中暗相依。今夕离别时,只见雁归去。夜里清风过,只觉落叶飞!
六、【送别诗特点总结】
七、【词与曲比较】
八、【歌曲演唱】学生演唱歌曲《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课堂体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美。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思维飞扬,真情奔涌,踊跃发言,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非常好。三个问题是课文重点,当龙济逊回答意象“月缺花飞”和“饯行杯”时,其他同学能提出补充看法;邵健杨回答抒情主人形象时剖析细致准确;廖仲桦、洪冰蓉、卢诗敏等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归纳全面到位;连平时较少回答问题的庄敬唯和封沛权等也大胆举手,表达对同学创作的送别诗的见解;最后,在黎倩怡和曹桂珊的优美歌声中完满结束本课学习。我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可见,大众传媒形式拉近了讲授者与学生的距离,更贴近同龄人的心,让学生不断提高认知、理解、分析、归纳的水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学习的乐趣。本课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解读,成果展示,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大众传媒形式的课,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这一堂课小小的成功给我的启发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大众传媒形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平等的气氛,让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探究,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中学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大众传媒的灵活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使学生能理解作品体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正确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课堂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语文课要有效率,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利用大众传媒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领悟经典,观照人生,感受和领悟作家的智慧和创造,采撷人类精神的奇葩,享受人类文化的满径花香。
项目基金: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利用大众传媒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编号:zc2015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