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艺术

2017-01-12祁竹青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低年级

祁竹青

摘 要: 朗读可以使人深切体会到文本之美,让文字在舌尖绽放出艺术之花,这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忽视的,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捷径。语文教师要做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本文主要从朗读目的、形式及让学生充分想象等方面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朗读能力 指导艺术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一开始是浅显、直观的,不能够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中的深意,或者说不能多层次地理解文章含义,所以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我认为课堂朗读教学首先要目的明确,我一般分几个课堂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逐步朗读课文。由字、词、句、段,再到对于整篇课文的朗读,每个读书阶段都设置好相对应的目标,在课堂中在对应时间段给出对应要求,教师可以口头说,也可以将朗读要求出示在黑板上。

在教学《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和二会字也比较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在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四个阶段的朗读目标:(1)在文中划出生字和二会字,并借助拼音读熟生字和二会字;(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3)读通课文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4)逐段练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有了这样明确的朗读目标,学生的朗读效率自然提高。目标不仅明确,还特别细致,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慢慢地熟读课文,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段、段到全篇课文,一步一步地将难读的课文化为简单的部分。

除了目的明确之外,还要重点突出。每篇课文都有难读之处和易读之处,也有理解的重难点。所以,在朗读时更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花在重点地方。

如《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中,有几处长难句子,学生读起来特别吃力,许多学生断句的地方都不准确。于是我将这几处长难句直接出示在黑板上,先指名读,再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接着师范读,让学生跟读,慢慢地学生掌握了文中长难句的读法,其他的句子也就不难了。这样重点突出的朗读,提高了朗读效率,便于学生快速地学会朗读新的课文。

二、形式多样,兴味盎然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使学生上课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效果。

(一)走进人物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有限,对于文本中的人物了解得不够深入,刚开始阅读文本时,并不能深入理解这些人物的心理。所以,朗读时先让学生走进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走进人物,除了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外,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这个角色。比如在《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中,我让一位男生读狼的话,另一位女生读小羊的话,男生很能够表现狼的蛮横无理和怒气冲冲,而小羊的竭力申辩、着急及害怕也都被女生给表现了出来。这么一读,孩子们都笑开了,凶恶的狼与温柔、胆小的小羊立刻形象分明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所以在人物对话比较多的课文中,让学生走进人物朗读绝对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二)聆听范读

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方式有限,他们往往对于课文中作者抒发出来的一些感情不甚理解,当孩子们怎么读都读不出效果时,不妨让孩子们聆听范读。让范读在孩子们的心理留下一些痕迹,拉进孩子们与课文的距离。比如在《云房子》这篇课文中,孩子们读不出小鸟们的造云房子时的开心,教师便可以适当范读,也可以出示朗读配音,造云房子的有趣和小鸟们的开心从这些范读中直接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有了很好的示范,孩子们读起来自然好多了。

(三)用心表演

在课文中有许多对于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描写,这些描写使得人物的形象变得非常生动,人物性格也跃然纸上。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也就是带上动作和表情读书,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比如,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中,曾多次提到狐狸的动作,“眼珠一转”、“摇摇尾巴”、“直流口水”等,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带上这些动作来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品悟出狐狸的奸诈和狡猾。这样一种朗读方式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原本平淡的课堂也变得有趣起来。

除了这些朗读方式外,还有配乐读、课本剧式朗读、赛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可以在朗读教学中使用。这些方法的使用使得朗读教学不再枯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充分想象,引发共鸣

对于文本的学习有时候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意。低年级的课文,往往看上去不难,篇幅不长,生字也不多,可是仅仅是一般方式的朗读,不能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之美,或者说学生因为自身发展有限,不能理解人物语言背后更深刻的含义。这时,带着想象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识字6》中的“杏花、春雨、江南”这一词串时,孩子们自己读,怎么也不能读出江南烟雨连绵、杏花娇艳时的美好景象,这时教师应当让他们先自由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相关情景,启发学生回忆相关体验。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最后,让他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江南水乡春季的美景,一边读好这一词串,读起来自然就有了美感,整个人都仿佛进入江南水乡这幅画里,陶醉在这美景中。自然引发学生对于作者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喜爱,即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又如在学习《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仅仅是自读文字,很多学生并不觉得夕阳究竟有多美,怎么办呢?这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太阳周围云彩的多种变化感受夕阳之美。我先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再让他们带上想象齐读这篇课文。夕阳落山时,天地间壮丽多变的景色,便被同学们给想象了出来,作者对于这样一种绚丽景色的喜爱也被他们理解了,进而引发出他们对夕阳真美的感悟。从想象到读,再从读到悟,最后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不难看出,让学生带上想象朗读,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式。低年级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有限,理解能力有限,然而以这样一种想象式朗读,却能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将他们的生活经验融入课文学习中,最终引发学生的共鸣。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低年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