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坚守,用心耕耘一片土地
2017-01-12刘婷
刘婷
每每提到蔬菜管理,就会听到荆门子陵镇的蔬菜种植户们提到罗院蔬菜专业合作社,据说该合作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在当地非常有名。因此,《长江蔬菜》的工作人员慕名来到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八角村的罗院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采访。合作社于2009年11月注册成立,现有设施大棚蔬菜14.3余hm2,其中高标准钢架大棚8 hm2,露地蔬菜26.7 hm2,年产蔬菜1 500多t,在荆门城区建立了7家蔬菜平价直销店,实现年利润200多万元。2013年成功注册“子陵园”蔬菜商标,产品被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蔬菜。
稳扎稳打,现已小有所成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于合作社而言也是一样,2009年刚成立时仅有15户农户愿意入社,设施大棚蔬菜生产面积也只有3.3 hm2,但合作社却并不急于扩大规模,而是努力探寻科学发展之路。周学桂说:“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我,蔬菜的质量是合作社走出去抢占市场的法宝,我看到太多急功近利的失败案例,因此,确定合作社不盲目扩大规模,一步一个脚印从头做起,稳扎稳打。”
为了考察蔬菜市场行情,掌握更多蔬菜经营管理的知识,作为理事长的周学桂在荆门市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到山东寿光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学习,回来后认真分析荆门蔬菜市场需求,考量八角村这片土地的土壤、地形、气候等种植环境,在充分了解市场和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选择种植茬口和种植品种。
为了抢占市场,合作社采用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技术。这种技术难度相对较高,为此社员们在周学桂的带领下参加各种蔬菜技术学习和培训,现已基本掌握。此外,种植经验丰富的周学桂会定期前往种植基地亲自指导,有时候也会邀请专家对农户种植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田间指导。技术问题基本解决,春提早和秋延后的茬口安排也让蔬菜生长避开了病虫害的高峰期,种出的蔬菜产量更高,品质更优。周学桂说:“正是这种技术,让合作社免受2016年6、7月的洪涝灾害”。
在品种选择上,合作社也不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八角村的客观情况,选择百姓们比较熟悉的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南瓜、花菜、萝卜等蔬菜。一来作为理事长的周学桂种植此类蔬菜的经验丰富;二来普通百姓或多或少懂点这些蔬菜的种植技术,推广起来更容易;三来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都是经营此类普通蔬菜。
正是把握住了市场,选择好了品种,加上周学桂亲力亲为的管理,合作社才慢慢发展壮大,并开始盈利,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社员由起初的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设施面积由0.67 hm2发展到14.3 hm2,产量由50 t发展到500多t。近2年在荆门市蔬菜办及东宝区农机局以奖代补的政策奖励下,合作社在子八公路董家桥、蔡家岗和鹦鹉坡建水泥骨架和钢架大棚面积超13.3 hm2。截至目前,已有四大板块蔬菜基地(方家榜、蔡家岗、沈家畈、鹦鹉坡),种植的蔬菜除了就近供应荆门外,还远销宜昌、武汉等大中城市,现已与荆门东方百货、荆城百货、中商百货等六大商超签订订单购销合同。
五个统一,力促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在周学桂的带领下已成规模,种植的蔬菜产品因质优味美,近可销至本地超市,远可销至武汉、宜昌的批发市场,可谓是供不应求。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实行批量生产、标准化种植,保证蔬菜产量的同时严格控制蔬菜质量。为此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到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实行全程服务,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种植规划、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确保产品的绿色无公害。
统一种植规划,就是将八角村部分连片农田作为经营地逐年拿出来种植蔬菜,用3~5年的时间将设施面积发展到20 hm2,露地发展到40 hm2,便于集中供水,集中管理和集中销售;统一供种,就是由合作社统一购回优质种子,安排社员来种植;统一育苗,就是由合作社有经验的大户进行集中育苗,然后分配给社员移栽;统一技术管理,就是由理事长周学桂、理事杨国保、吴诗法等同志负责蔬菜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最后统一包装销售。
管理第一,保证蔬菜品质
当谈到合作社制胜的法宝时,周学桂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了8个字:“亲力亲为,管理第一”。大棚内长势良好的黄瓜,植株上早已泛红的番茄,还有那一片片肥硕而翠绿的白菜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诠释着管理者的智慧。周学桂说:“华中农业大学别之龙教授曾前来基地参观与调研,对我的大棚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称赞不绝。”说到管理,无外乎2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管理,一个是人员管理。
技术管理,关键是把自己的技术提高,然后亲自指导种植户。一天24 h,除了吃饭、睡觉,周学桂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地,从整地、播种、育苗到采摘全程参与,严格按照种植标准控制植株用药、施肥等,一丝不苟。他笑言:“种菜也是一门艺术,要精雕细琢,切不可急功近利。”除了田间地头的实践,他还专门购买蔬菜技术管理类的书籍,例如《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种菜经》、《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人员管理,于任何组织而言都极为重要,也极为困难。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合作社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他说:“能说会道的跑市场,有种植经验的搞技术,普通工人负责蔬菜基础性管理工作,而我则身兼销售、技术、管理和小工数职。”为调动社员及雇员的积极性,合作社采取效益入股、年终分红、农忙出工奖励等方式激励员工,保证合作社用工量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农业终归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任何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人工参与,而现如今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双倍的工资才能请到工人,无疑加重了合作社的负担。此外,劳动力外流严重,有时高价也很难聘请到专业的技术或者销售人员,这个问题也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年轻血液能够融入到农业中,作为后起之秀带动蔬菜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此时正值黄瓜、番茄上市,一栋栋挺直的大棚,一排排整齐的植株,一片片丰硕的蔬菜,向参观者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喜悦虽有,但是看到有些植株因为持续的阴雨天气开始泛黄时,周学桂依然心怀担忧,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自然的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大棚最怕的是风灾,尤其是龙卷风,对大棚有致命的损坏,此外还有干旱、洪涝等灾害,面对这些自然灾害,菜农们往往无能为力,只能祈祷风调雨顺。”投身蔬菜行业几十载,即使无法与自然抗拒,但是周学桂依然默默坚守,用心去耕耘这片生养他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