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让孩子不忘自己的“根”
2017-01-12策划统稿李君
策划、统稿李君
“乡土教育”,让孩子不忘自己的“根”
策划、统稿李君
“乡土教育”是将某些乡土现象视为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活动,使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人文教育。通过让孩子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可以使他们认同与热爱自己的故乡,还可以激发他们改善乡土环境的意愿及能力,培养孩子感恩与回报家乡的责任感。
“乡土教育”在我国的起源很早,《周礼》一书中,已有“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句子,大意是指用乡土民俗来教化民众,从而达到安民兴国的目的。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乡土教育”。
纵观现在,有些孩子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甚至试图通过某些方式逃离乡土。这种“失根”现象最终会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理想信念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孩子的民族教育、信仰教育。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乡土教育”这种包含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本土观、世界观的乡土意识与乡土之爱,同时借此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
“乡土教育”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是孩子享受终身乡土教育的“第二课堂”,家长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公共文化场馆的价值和教育功能,将之作为孩子乡土文化的启蒙、知识的积累和接触社会的途径,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乡土意识。通过参观游览可以让孩子学习和了解家乡历史、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为孩子从小奠定较为深厚的乡土文化观念和底蕴。
有时间和条件的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行走在城市之间、山水之间、乡野之间,大自然的神秘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向往之心、好奇之心、探索之心,使孩子更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在“乡土教育”中,网络信息化技术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带领孩子跨越时间、地点的局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感受远古文化的魅力。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和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有利于形成接受“乡土教育”的环境,通过视觉、听觉让孩子形成深刻的记忆,使孩子更直观、形象地接受和理解乡土文化。
综上所述,对孩子进行“乡土教育”,要使孩子从最初的乡土物质文化体验,上升到乡土精神文化觉醒,让孩子自觉成为守护和捍卫乡土文化的一分子,更好地服务乡土。最终,让孩子由对乡土的爱上升到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最后才能扎根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这才是“乡土教育”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