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2017-01-12齐永文潘方胤陈勇生吴嘉云吴文龙文明富李奇伟
齐永文,潘方胤,陈勇生,吴嘉云,吴文龙,文明富,李奇伟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16)
广东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齐永文,潘方胤,陈勇生,吴嘉云,吴文龙,文明富,李奇伟*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16)
2013~2014年,在广东省内对6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较对照(ROC22和ROC16)增产、增糖幅度大,居参试品种前2名,它们均表现为早熟高糖,农艺性状优良。粤甘47号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较强、植株较高、中大茎、有效茎数中等;粤甘43号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全生长期生长稳健、植株中高、有效茎数多。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蔗茎产量;糖分
0 前言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开展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是进行甘蔗品种审(鉴)定的重要依据。客观评价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及稳产性为甘蔗品种鉴定与推广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3],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试验,能够不断地适时推出适合全国或适应某个区域种植的作物新品种,有利于避免品种单一化及其造成的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种种问题[4-5]。自2004年以来,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先后在本省甘蔗主产区雷州半岛的砖红壤红色土和黄色土(沙土) 2大土类蔗区完成了多轮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任务[6-9]。本文对2013~2014年6个甘蔗新品种的区域化试验新宿2年生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进一步示范、鉴定和推广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粤甘41号、粤甘43号、粤甘44号、粤甘45号、粤甘46号、粤甘47号等6个新品系,对照种为ROC22(CK1)、ROC16(CK2)。
试验在广东省湛江蔗区的5个代表性地点进行,见表1。
1.3 试验设计
表1 广东省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点分布及种植和收获时间
试验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行距1.0 m,行长6.7 m,小区5行区,面积33.5 m2,下种量每公顷45000段双芽苗,单行条播,四周设保护行3~4行。各试验点种植时期为2013年1月下旬,新植收获时期为2014年1月13~16日,保留宿根1年,宿根收获时间为2015年1月上旬(见表1)。甘蔗下种前用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以防凤梨病。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4 测定项目
分别进行萌芽率、分蘖率、株高(7月和10月)、茎径、茎长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调查。11月~次年1月田间采样进行糖分检测。收获时按小区实收称产,以小区产量乘以相应小区品种的11月~次年1月平均蔗糖分计算得小区含糖量。
1.5 数据处理
试验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10],其中,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采用一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线性模型(品种和地点为固定、区组为随机模型),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按照“两票制”相关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项目要填写齐全,《应税劳务清单》不被认可。因发票“备注”栏空间有限,企业每张发票一般只能开具1至3个品种,发出的一批货物一般需开具多张发票,空白发票本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因税务部门对空白发票本的领用量有一定限制,全面执行“两票制”后,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空白发票短缺,发票无法随货同行,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发货。
2 结果与分析
2.1 蔗茎产量
对5个试点的蔗茎产量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表2),品种与试点互作不显著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试点中的产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表3),6个参试品种中,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比2个对照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粤甘46号与CK1无显著差异,而极显著高于CK2。粤甘41和粤甘45极显著低于CK1,与CK2无显著差异。
各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见表4。根据各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参数,初步认为除粤甘45号和CK2外的其余参试品种均能适应各试验点的生产条件,其中,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的产量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粤甘46号。
表2 产量(kg/hm2)方差分析
表3 产量多重比较
2.2 甘蔗蔗糖分
各参试品种在5个试验点11月~次年1月的平均蔗糖分如表5和图1。参试品种的蔗糖分由高至低依次为粤甘47号(14.29%)>粤甘43号(14.19%)>粤甘41号(14.05%)>CK1(13.82%)>CK2(13.47%)>粤甘44号(13.42%)>粤甘45号(13.09%)>粤甘46号(13.01%)。粤甘47号、粤甘43号和粤甘41号的甘蔗蔗糖分均高于CK1、CK2,属早熟高糖性能突出的品种,且平均蔗糖分都在14%以上,均能符合优质原料蔗对甘蔗蔗糖分的要求。粤甘47号蔗糖分比对照品种ROC22提高了0.47个百分点(绝对值),粤甘43比对照品种ROC22提高了0.37个百分点(绝对值)。
表4 各品种产量(kg/hm2)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表5 2013~2014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蔗茎新宿11~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
2.3 含糖量
对5个试点的含糖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水平(表6),品种与试点互作不显著,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试点中的含糖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品种间含糖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比CK1和CK2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粤甘44号含糖量与CK1无显著差距,但极显著高于CK2(表7)。
图1 各参试品种11月~1月平均蔗糖分(%)
各个参试品种的含糖量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见表8。根据各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参数,初步认为各参试品种均能适应各试验点的生产条件,其中,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的含糖量综合表现最好。
表6 含糖量(kg/hm2)方差分析
表7 含糖量多重比较
2.4 生长表现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萌芽率:表9的结果表明,粤甘43号、粤甘46号、粤甘47号的萌芽率高于CK1和CK2,粤甘45号低于CK1,但高于CK2。萌芽率最高的为粤甘47号(62.3%),比CK1、CK2分别高6.5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其次为粤甘43号(62.2%),比CK1、CK2分别高6.4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
分蘖率:参试品种分蘖率强弱顺序为粤甘44号>粤甘43号>粤甘46号>粤甘47号>CK2>CK1>粤甘45号>粤甘41号。其中前5个参试品种的分蘖率均在100.0%以上,分蘖率最高的粤甘44号,达133.1%,比CK1、CK2分别高34.5个百分点和31.3个百分点。
7~10 月平均生长速:参试品种生长速大小顺序为粤甘47号>粤甘41号>粤甘43号>粤甘46号>粤甘34号>粤甘44号>粤甘45号>CK2>CK1。排名前5的参试品种生长速度都在30 cm/月以上,高于CK1和CK2。
茎径:参试品种的茎径分布在2.81~3.19 cm之间,均属于中大茎品种。
茎长:参试品种的茎长分布在262.2~306 cm之间,大小顺序为粤甘47号>CK2>CK1>粤甘46号>粤甘41号>粤甘45号>粤甘44号>粤甘43号。参试品种中,只有粤甘47号在茎长方面都优于CK1和CK2,其他参试品种的茎长都低于CK1和CK2。
表8 各品种含糖量(kg/hm2)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单茎重:参试品种的单茎重分布在1.52~1.94 kg之间。粤甘47号和粤甘41号的单茎重均超过CK1和CK2,其他参试品种的单茎重都低于CK1和CK2。粤甘41号具有最大的单茎重,达1.92 kg。
有效茎数:参试品种的有效茎数在47865~69405条/hm2之间,大小顺序为粤甘43号>粤甘44号>粤甘47号>CK2>粤甘46号>CK1>粤甘45号>粤甘41号。粤甘43号、粤甘44号和粤甘47号的有效茎数多于CK1和CK2。粤甘46号的有效茎数低于CK2,但高于CK1。粤甘45号和粤甘41号有效茎数均低于CK1和CK2。
3 结论
从农艺、经济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初步认为,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粤甘47号:萌芽好,分蘖力较强,植株较高,中大茎,有效茎数中等,属较早熟高产高糖品种。5点平均蔗茎产量127605 kg/hm2,名列第1,比CK1增产24%,比CK2增产48%,与CK1、CK2比较,5点次全部表现增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4.29%,位于参试品种第1,比CK1高0.47个百分点,比CK2高0.82个百分点。粤甘47号平均含糖量18345 kg/hm2,排名第1,比CK1、CK2分别增糖29%和52%,与CK1、CK2比较,5点次全部表现增糖。
粤甘43号:萌芽好、分蘖力强、全生长期生长稳健、植株中高、有效茎数多,属较早熟高产高糖品种。5点平均蔗茎产量124725 kg/hm2,名列第2,比CK1增产21%,比CK2增产45%,与CK1、CK2比较,5点次全部表现增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4.19%,位于参试品种第2,比CK1高0.37个百分点,比CK2高0.72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7805 kg/hm2,排名第2,比CK1、CK2分别增糖25%和47%,与CK1、CK2比较,5点次全部表现增糖。
表9 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结果
粤甘44号:萌芽较好、分蘖力强、全生长期生长较快、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强。5点平均蔗茎产量96660 kg/hm2,位于参试品种之5,比CK1减产6%,比CK2增产12%;与CK1比较,4点减产,1点增产。与CK2比较,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3.42%,排名第6,比CK1低0.40个百分点,比CK2高0.32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3095 kg/hm2,名列参试品种第4,比CK2增糖7%,比CK1减糖9%。与CK1比较,1点次增糖,4点次减糖,与CK2比较,4点次增糖,1点次减糖。
粤甘41号:萌芽好,分蘖力一般,植株较高,大茎,有效茎数较少。5点平均蔗茎产量91590 kg/hm2,名列第6,比CK1减产11%,比CK2增产7%,与CK1比较,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与CK2比较,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4.05%,位于参试品种第3,比CK1高0.23个百分点,比CK2低0.5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3020 kg/hm2,排名第5,比CK2增糖8%,比CK1减糖8%,与CK1比较,1点次增糖,4点次减糖,与CK2比较,4点次增糖,1点次减糖。
粤甘46号:萌芽较好,分蘖力强,全期生长稳健,植株高,中大茎,有效茎数中等。5点平均蔗茎产量97410 kg/hm2,名列第4,比CK1减产4.5%,比CK2增产13%,与CK1比较,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与CK2比较,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3.01%,位于参试品种第8,比CK1低0.81个百分点,比CK2低0.46个百分点,次年1月甘蔗蔗糖分达14.28%,属于晚熟品种。平均含糖量12765 kg/hm2,排名第6,比CK2增糖6%,比CK1减糖10%,与CK1比较,1点次增糖,4点次减糖,与CK2比较,3点次增糖,2点次减糖。
粤甘45号:萌芽一般,分蘖力一般,全期生长稳健,株高中等,大茎,有效茎数较少。5点平均蔗茎产量91455 kg/hm2,名列第7,比CK1减产11%,比CK2增产6%,与CK1比较表现为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与CK2比较,表现为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4.05%,位于参试品种第3,比CK1高0.23个百分点,比CK2高0.5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2000 kg/hm2,排名第8,比CK1减糖15%,比CK2减糖2%,与CK1比较,表现为1点次增糖,4点次减糖,与CK2比较,表现为2点次增糖,3点次减糖。
[1] 陈如凯. 现代甘蔗育种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12.
[2] 罗俊,郑学文,陈如凯,等. NY/T 1784-2009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甘蔗[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8.
[3] 陈如凯,文尚华,张华,等.NY/T 1786-2009农作物品种鉴定规范甘蔗[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8.
[4] 陈如凯,许莉萍,林彦铨,等. 现代甘蔗遗传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00-508.
[5] 张群远,孔繁玲,廖琴,等.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2):81-86.
[6] 吴文龙,刘福业,陈勇生,等. 2004~2005年广东省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结果[J]. 甘蔗糖业,2006(3): 16-21.
[7] 陈勇生,吴文龙,刘福业,等. 广东省甘蔗品种区试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II):184-188.
[8] 陈勇生,邓海华,刘福业,等. 甘蔗品种二新一宿区试数据适宜统计方法初探[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481-486.
[9] 陈勇生,邓海华,刘福业,等. 对应用几种统计模型评价甘蔗品种稳定性的初步比较[J]. 生物数学学报,2012(1):168-174.
[10] 唐启义,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基数据挖掘(第2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47-549.
(本篇责任编校:李金玉)
Comparision Trial of the New Sugarcane Varieties (Clones) in Guangdong
QI Yong-wen, PAN Fang-yin, CHEN Yong-sheng, WU Jia-yun, WU Weng-long, WEN Min-fu, LI Qi-wei
(Guangdong Provincial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The results of the regional trial of 6 sugarcane varieties in Guangdong from 2013 to 2014 showed that both cane and sugar yield of Yuegan47 and Yuegan43 increased much more than those of the two checks (ROC22 and ROC16), ranking the first two of all the tested varieties (clones). They performed early maturity and goo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Yuegan47 had good germination rate, good tillering rate and high plant and big diameter, and moderate millable cane, while Yuegan43 had good germination rate and tillering rate, and moderate plant height and many millable cane.
Sugarcane; Variety; Regional trial; Cane yield; Sugar
S566.1
A
1005-9695(2016)06-0001-06
2016-11-29;
2016-12-14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CARS-20-1-4);广东省科技计划(2014B070705002、2014B090907006、2015A02020902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3415)
齐永文(1978-),博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蔗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研究;E-mail:yongwen2001@163.com
*通讯作者:李奇伟(1958-),研究员;liqiwei66@163.com
齐永文,潘方胤,陈勇生,等. 广东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 甘蔗糖业,201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