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学科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①
2017-01-12戴相龙
戴相龙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25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以下简称“4·25”讲话)上有关金融稳定重要讲话的精神,面对中国金融业在世界强劲崛起的新变化,对丰富我国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提出我的想法,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一、怎么理解邓小平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重要论述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高度评价浦东新区开发中实施“金融先行”的做法,他精辟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重要讲话中指出“金融是现代化经济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地把金融工作做好。”
2002年4月,复旦大学成立金融研究院。我曾在成立大会上就“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做过学术报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邓小平同志讲的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不是从领导隶属角度讲的,而是从功能、地位和作用角度讲的。所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由货币、经营和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等重要环节组成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杠杆作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可见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正在不断加强。
二、我国金融体系在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和世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4·25”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成果。他说:“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1993年12月,国务院做出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体系;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经过24年的努力,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基本建立。我国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金融调控在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发挥了杠杆作用,金融体系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完善,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在金融业支持下,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量和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一。一度“曾经技术上破产”的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已经位居世界大型银行排名前十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篮子新成员。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向世界宣布:中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我们应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活跃金融学科理论研究,促使我国从“世界金融大国”发展成为“世界金融强国”。
三、深化货币和货币调控理论研究
一是明确人民币改革和发展目标。要把人民币发展为币值长期稳定、实现自由兑换、与中国在国际金融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中国元”。二是监测人民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2016年和2000年相比,经济增长年均8.9%,物价增长年均2.3%,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16.6%,货币供应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之和11.2%高出5.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量与货币供应量的比例远远高于美国,但中国物价比较稳定,对此如何解释?我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间接融资比例高,货币供应量周转速度慢,银行业贷存比例低。但是,随着各项改革深入,货币供应量过多的危害必将暴露,现在必须超前预防。三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如何分工协调?货币调控和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平稳、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实现如何协调?四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运作及中央银行的名称,怎样体现境外人民币持有人的合理关切。
四、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
中国金融企业不在于增多,而在于完善功能。一是要增强大型金融企业集团的综合服务功能。综合服务的组织方式不会是“全能银行”,不会是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而可能会更多采用××银行、 ××证券、 ××保险公司控股集团方式,这些控股集团既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主业,同时成立专营其他业态的子公司。二是研究设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三是切实改进对微小企业服务。现在的措施,侧重于成立更多小型金融企业,要求在大型商业银行内设“普惠金融部”或在农业银行内设立“三农事业部”。在大型商业银行内设立“普惠金融部”,主要是出自对经营道德、经营策略的引导,不会采取贷款比例控制。建立普惠金融的最重要措施,是按照中央规定,建立合作金融制度。现在,农村合作金融基本上名存实亡,不符合国家早已提出并仍然坚持的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由商业金融、开发金融、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所组成的决定。
五、深化完善金融市场的研究
当前重点是要研究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虽然间接融资的比例在下降,直接融资比例上升,但在直接融资中,很大部分是委托贷款等债务融资,股本融资比例依然很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关部门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统计数据不完整,企业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两种状况急需改变。一是建议研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在我国组建几家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证券公司。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大银行排名前10名中,中国的银行有4家,中国工商银行的很多指标几年来一直保持第一。世界大保险企业集团前20名中,仅有中国人寿保险列入,位居第12名。世界大型投资银行前10名中,中国没有一家。中国年营业收入最多的中信证券公司,其年营业收入仅为摩根大通的四分之一。中国有100多家证券公司,业务量太小,把社会资金转换为社会资本的能力很弱,迫切需要培育几家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二是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适当扩大外资在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的比例。现在执行的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外资在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的比例最高不超过三分之一,可否将此最高比例提高到50%,与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比例最高限相同。三是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四是大力发展投资基金。五是扩大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的机构数和投资限额。这可借鉴印度经验,只限制一家外资投资机构对本国上市公司投资最高比例和全部外资投资的总比例。六是研究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和公布全国全口径工商企业资产负债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真实性进行抽查年检,从而真实及时监测到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促进降低资产负债率。
六、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监管体制是在特定形势下形成的,已存在较长时期,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全国金融稳定,推动我国经济在世界和平崛起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股市一度发生过重大振荡,对此要吸取教训。但是对现行监管体制的弊端也不要看得太重,不宜“大刀阔斧”地改变现有监管体制。银行、证劵、保险业是金融业基本形态,对其专业监管需要加强和改善。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系统宏观审慎监管缺失。按现行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承担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但还要承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这种权责划分存在一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4·25”讲话中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实现这“三个统筹”,加强对金融系统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重大金融风险,必须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同时加强“一行三会”的合作,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强大合力。如何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可研究把我国现有“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席会”做实,成立由中央银行行长担任主席,有关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金融监管监督委员会,依照有关法规,统筹、协调、监督对金融系统重大风险的监管。同时,也要正确认识理解“三个统筹”的含义,继续发挥“三会”对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具体监管作用。
七、深化扩大金融开放的研究
重点是研究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包括:一是如何认识和做好国际收支平衡。我国每年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下年国家的4项宏观调控目标都提出要求。其中,对经济增长、物价、就业都有预测目标,但对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则作原则性表达,甚至有时出现对该项目标表述前后严重不衔接。如何评价和掌握外汇储备量,也存在矛盾。如何使外汇储备量适度,也要认真研究。有时我认为外汇储备量过多是被迫形成,是弊大于利,但外汇储备稍有下降,又担心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什么,外汇储备适度数量是多少,都急需研究,急需引导,急需明确。国际收支平衡不只是中央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事,是需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个人执行国家的投资、贸易等政策来实现的。因此,对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有国家调控的预期目标和适宜公布的政策。二是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三是如何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对于人民币可兑换的条件,过去侧重于看中国经济实力、进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量。现在看,不仅要看经济实力和经济开放度,还要看人民币调控的制度性安排。2009年的货币供应和贷款增加实际执行结果比原定预测目标翻一番。境外机构和个人过去不持有人民币,对于中国中央银行运行机制和上述运行结果不关心,但现在持有人民币后,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货币调控的透明度。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国内外媒体早已把中国人民银行称之为中国的“央行”,政府文件有时也称为“中央银行”,但国内外很多机构、很多人仍把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误认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因此,如何让“中国人民银行”名称一目了然地体现中央银行性质,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八、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金融风险及防范
习近平总书记“4·25”讲话,对金融稳定提出6项任务。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战略决策。实施这项战略决策,需要较长时间,在这个时期,我国会出现什么金融风险,怎样防控,需要重点研究。1991年后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盲目追求高速发展,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引发很多金融企业破产,不少地区出现金融风波。为保证自然人的存款支付,中央和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资金,给经济和金融业造成重大损失。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现在转入新常态,必然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与此同时,发生各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还存在。这些金融风险源于何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如何、如何防范和化解,使损失最小,急需客观超前研究,提出防范和化解预案。我认为要着重关注下列金融风险点:一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债务重组和企业破产,造成银行不良贷款迅速增加,给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带来支付风险,少数中小商业银行会面临资不抵债的压力。要健全市场化、法制化违约处置机制。债务处理市场化主要是指债务重组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商解决,政府部门和金融业监管机构对债务重组具体事务不能包办代替,其只承担政府部门应尽之职;债务处理法制化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按法规调整债务合同。当前迫切需要制定 《企业债务重组条例》。二是在“去杠杆”中,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但要维护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稳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社会资本平均利润率会下降,有些上市公司利润有所下降,也可能会发生亏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变化有可能会对股市稳定带来压力。综合分析,我国股市有平稳发展的基础。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改进发行制度,扩大机构投资者,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三是在落实“去库存”中,改进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增长和过度回落,积极稳妥地压缩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库存。四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正处于美联储加息和我国对“一带一路”扩大投资的进程中,这对跨境贸易、投资、国际收支带来什么变化?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体现了中国实力,但又占用大量人民币,增大了境外资产经营风险。总趋势是,外汇储备会有所降低,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可用于对境外贸易、投资,导致对外汇储备客观需求量逐步减少。外汇储备适当减少,不会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速度,人民币汇率稳定会有很好的基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25”讲话,当前要研究的金融学科重要课题很多,要选择金融系统各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敏感点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活跃金融学科研究,提高金融理论水平,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逐步使我国从“世界金融大国”向“世界金融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