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人民医院15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7-01-12廖钥金蜀蓉韩先忠夏荣松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巴坦西林抗菌

廖钥,金蜀蓉,韩先忠,夏荣松

(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 院区药学部临床药学室,重庆 400014)

·临床研究·

重庆市人民医院15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廖钥,金蜀蓉,韩先忠,夏荣松

(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 院区药学部临床药学室,重庆 40001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发生规律,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15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名称、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信息。结果在发生的ADR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占比分别为56.78%和43.22%),年龄≥60岁的人群ADR发生比例为55.92%,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静脉用药发生比例最高(96.05%);以喹诺酮类为最高(47例,占比30.92%),其次为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40例,占比26.32%)以及头孢菌素类(25例,占比16.45%);临床上抗菌药物引发的ADR表现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受损(77 例,占比50.66%);ADR发生时间最多为用药后30 min以内(89例,占比58.55%);新的不良反应有6例。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常用,运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全国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情况、遗传因素以及年龄等相关,在正常用法用量使用合格药品的情况下,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本院2012年‐2016年所收集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发现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由此进一步减少或避免ADR的出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参 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网,并经监测中心评价有效的抗菌药物ADR 152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分类、给药途径、受累器官或系统、发生时间等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并统计。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152例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中,女性患者86例,占比56.58%,高于男性患者66例43.42%,而在年龄分布可以看出,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层,占55.92%,由此可看出,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ADR。见表1。

2.2 药物的使用方法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在15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146例为静脉使用,占比为96.05%,其中口服和皮下各3例,占比均为1.97%。

2.3 不良反应药物种类

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种类分别为喹诺酮类(47例),半合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40例)和头孢菌素类(25例),占比分别为30.92%、26.32%和16.45%。见表2。

2.4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器官

ADR累及系统及器官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占比分别为50.66%,10.53%,7.89%。见表3。

2.5 ADR发生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数是在用药后30 min以内,例数为89例,占比为58.55%,在1 d内发生的例数为137,占比为90.13%。见表4。

2.6 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新的严重的ADR的定义以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准,由表5可见,本院2012年‐2016年上报的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仅6例,其中有4例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见表5。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的关系

经统计表明,在15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与国内报道相符[1-2],不良反应在各个年龄阶层均有发生,但60岁以上患者比例明显升高。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退化,肝肾代谢能力减弱,体内药物更容易发生蓄积。而且老年患者疾病多,病情复杂,长期联合用药,酶促或者酶抑作用时血药浓度稳定性差,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对更高。在药物上市前,临床药理实验均以成人60 kg作为标准重量进行换算。在152例患者中,患者体重小于60 kg的有88例,占比为57.89%,大于60 kg的有55例,占比为36.18%,卧床9例,占比为5.92%,多数医师在用药时均习惯按照成年人剂量给药,没有考虑到老年患者特殊生理情况,体重较低的患者药物剂量是否需要减量的问题也经常被忽略,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3]。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以及剂量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体重偏轻的患者,实行个体化给药,必要时进行临床用药监护。

3.2 药品的种类以及给药途径

由表2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种类分别为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菌素类,占比分别为30.92%,26.32%及16.45%。就具体品种来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系统感染性疾病,使用前无需做皮试而为临床各科室选用,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排名中常年在前10以内,而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应严格控制其预防用药[4]。老年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病,抵抗力相对较低,常有反复住院史和抗菌药物用药史,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多数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5],与对酶不稳定的青霉素联合后,可保护后者不被水解而失活,因此其对产酶尤其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的肠科杆菌有较好的作用,在临床使用排名一直居高不下,不良反应的发生出现频率相应较高。医师使用该类药物,应积极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给药方案或停药,延缓细菌耐药的同时减少ADR的发生。

从给药途径来看,静脉用药是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仅有5例为非静脉途径。静脉给药不需经过吸收这一过程,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起效快,疗效显著,但随之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药物直接接触血液,对机体的刺激迅速而强烈,而溶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另在滴注的过程中滴注速度、药品浓度及配伍禁忌等也不容忽视[6]。

3.3 ADR出现时间与受累系统或器官

在统计的15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有89例在3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为58.55%,在24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有137例,占比为90.13%。由此可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大多出现在用药后24 h内,尤其是在用药后的30 min内最为常见,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与药物相关的症状及体征。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在用药后的任何时期,在统计的报告中,有12例出现在1 d后1周内,有3例出现在1周之后,最长的出现在用药后的15 d,因此,在整个用药期间应实行用药监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由表3可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占比为50.66。分析其原因,考虑到皮肤症状比较容易察觉,反应剧烈,患者自身能够很快发现,且不易与原发疾病混淆,故临床上报例数较多[7]。而其余各个系统不良反应的上报例数明显减少,一是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相对较缓慢,不易察觉;二是不易与原发疾病的症状相区别。除此之外,一些不良反应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如肝肾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等,在上报的例数中,该类不良反应仅有3例,占比为1.97%,可见这类不良反应常常容易被忽视,而对于此类不良反应,在后期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加强ADR监护意识,需皮试的药物要进行皮试。并在用药后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8]。临床药师也应发挥其专业特点,向临床做好ADR宣传,做好高危药物的用药警示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3.4 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统计的152例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6例,其中4例为β-内酰胺类的药物,另外2例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品种繁多,尤其是半合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问世以来,因其耐酶、广谱的优势,更是在临床大量使用。但临床医师在使用该类药物的同时,往往因对该类药物的了解不全面而忽略了该类药物的风险。如头孢哌酮结构中具有N-甲基硫代四唑(MTT)基团,MTT基团在体内代谢会消耗维生素K;而另一方面,头孢哌酮在胆汁中浓度较高,主要经胆道排泻,因此肠道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而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9-10],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使用2天后出现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现象,该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病史,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感染控制尚可,排除自身疾病因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最大,有相关报道指出相关报道说可能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导血小板发生了可逆的构象变化,使机体产生了新抗体与细胞膜结合,同时导致了补体激活,进而引起血小板破坏,提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生不良反应尚存在迟发型可能,特别是血液系统的损害可能与用药持续时间有关[11]。因此,在患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可能出现严重ADR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品种,如必须应用,应备齐抢救措施,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J].中老年保健,2016(9):4-5.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J].中国药物评价,2015,32(4):252-256.

[3]刘科兰,周建华,吴干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96- 399.

[4]汪复,张婴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5]蔡文辉,张文莉,付英梅,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11):805-809

[6]金炎,胡芳,张夏兰,等.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品评价,2016,33(3):165-168.

[7]陈军,宁萍,胡秀萍,等.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96-399.

[8]刘晓,孔妍,崔一民,等.抗感染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147 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70-73.

[9]刘宪军,付娜.109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6):355-357.

[10]上官丹罡,龙明辉,伍奕,等.150例头孢哌酮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3):2040-2043.

[11]Pérez-Vázquez A,Pastor JM,Riancho JA.Immune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piperacillin/tazobactam[J].Clin InfFect Dis,1998,27(3):650-651.

One hundred and fi fty two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LIAO Yue,JIN Shurong,HAN Xianzhong,XIA Rongs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Chongqing General Hospital,Chongqing 400014,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ies of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antibiotics in a hospital,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of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Totally 152 adverse reactions reported to National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Monitoring System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the aspects of gender,age,drug varieties,name,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ADR involving organs or systems,etc.【Results】The results of 152 cases of ADR induced by antibiotics showed a high percentage of women (56.78%) than men (43.22%),more than half of ADR cases were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55.92%),intravenous rout of administration ha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96.05%),fl uoroquinolones ranked fi rst among ADR cases (30.92%),followed by β-lactamase inhibitor compound preparations (26.32%) and cephalosporins(16.45%),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skin and its accessories damage (50.66%),most of ADR occurred in 30 minutes after drug treatment (58.55%),both the new and serious ADR were 6 cases.【Conclusion】Medical workers should attach a great importance to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and active efforts shall be made to ADR monitoring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tibio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 analysis

R453.2 文献标识码: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11.006

2017-07-03

金蜀蓉,E-mail:jsr6578 @163.com

(张立芳 编辑)

猜你喜欢

巴坦西林抗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什么是抗菌药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配伍禁忌临床分析*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