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1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2017-01-12杨育访陈玉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抽动症误诊率儿科

杨育访陈玉燕

211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杨育访1陈玉燕2

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1],其诊断和治疗易出现延误,近年来难治性病例有增多趋势[2]。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9月—2016年4月治疗的曾有误诊经历的211例T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9月—2016年4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350例TD病例中选择曾有误诊经历的TD儿童211例,其中男181例,女30例,男女比例6.0∶1;年龄3~18岁,平均(9.0±2.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2.4±2.3)年。所有患儿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分为短暂性抽动症(TTD)36例(17.1%),慢性抽动症(CTD)42例(19.9%),多发性抽动症(TS)133例(63.0%)。

1.2 临床表现 211例均表现为具有一种或多种抽动发作,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为特征。以运动性抽动为首发症状误诊128例(60.7%),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误诊25例(11.8%),运动性抽动合并发声性抽动误诊58例(27.5%)。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眨眼149例,皱鼻24例,耸肩13例,手脚部动作12例,歪嘴12例,点头5例,挤眼6例,摇头3例,吸腹3例,转头2例,做鬼脸1例;发声性抽动表现为清嗓子26例,干咳15例,吸鼻声13例,哼哼声5例,尖叫5例,秽语4例,吐唾沫2例,模仿语言2例,鸟叫声1例。

1.3 共患病 211例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84例(39.8%),学习困难(LD)32例(15.2%),睡眠障碍(SD)17例(8.1%),强迫障碍(OCD)9例(4.3%),情绪障碍(ED)6例(2.8%),对立违抗(ODD)4例(1.9%),自伤行为(SIB)3例(1.4%)。

1.4 一般情况 既往史:反复呼吸道感染41例,过敏性结膜炎15例,过敏性鼻炎13例,慢性鼻窦炎12例,过敏性咽炎11例,湿疹8例,哮喘5例,荨麻疹4例,过敏性紫癜1例。生产史:顺产106例,剖宫产105例,窒息缺氧16例,早产12例,病理性黄疸8例,羊水吸入1例。家族史:有抽动症家族史27例(12.8%)。辅助检查:脑电图异常14例,抗O异常10例,铅偏高(≥10ng/dL)10例,锌偏低(≤76μmol/L)21例。

1.5 误诊情况 350例病例中有误诊史211例,误诊率60.3%。其中,首诊于基层医院260例,误诊180例(69.2%);首诊于省级三级甲等医院90例,误诊31例(34.4%)。误诊结膜炎101例(47.9%),咽炎28例(13.3%),正常或不良习惯28例(13.3%),鼻炎23例(10.9%),多动症8例(3.8%),慢性咳嗽10例(4.7%),哮喘6例(2.8%),干眼症5例(2.4%),屈光不正2例(0.9%)。误诊科室有眼科91例(43.1%),儿科84例(39.8%),五官科27例(12.8%),中医科、骨伤科等其他科9例(4.3%)。

2 讨论

规范、早期的诊断干预是TD治疗的关键。TD误诊率一直较高,吴丽艳等[3]报道误诊率高达100%。本组病例中,最常见的首发抽动为眨眼(149例),对于以频繁不自主眨眼为主诉就诊的儿童,其眨眼的原因不仅包括了眼部的疾病、身体的疾病,还包括全身疾病在眼部的表现、精神神经心理的疾病[4]。TD患儿可能会合并发生眼部器质性病变,眼科医生在进行首次诊断的时候,往往会将患儿确诊为眼部疾病,而非抽动障碍[5]。发声性抽动是儿童TD引起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咳嗽儿童注意排除TD[6]。TD患儿表现为发声性抽动时,发声十分特别,与一般咳嗽明显不同,常表现为尖叫、干咳等,抽动的发声病程通常超过1个月,发声短而高亢嘹亮,常无痰。通过回顾病史发现本组病例部分TD患儿本身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过敏病史,有文献[7]提示,慢性感染与多发性抽动症(T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TS儿童抽动症状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出现或加重。误诊诊断中,部分医务人员将抽动症状归结为坏习惯,甚至即使意识到是TD但认为该病可以自愈不予治疗而延误诊治,说明其对抽动症认识混乱。

TD的症状表现多变,容易混淆,TD发生共患病现象很常见,其共患病的危害并不亚于TD本身,甚至高于TD[8],家长往往难以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部分患儿随着症状的变化就诊于不同科室造成反复误诊,延误病情。TD患者对家庭成员的困扰远比疾病对患儿自身造成的损害严重,由于个别媒体不当宣传的影响,部分家长不愿意相信自己孩子的抽动症状为TD而拒绝专科就诊,也一定程度上延误治疗。而TD的症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症状表达和强度极为不同,存在很大的变异性[9]。许多家长反映患儿的抽动在家中尤其是入睡前特别频繁,而在学校、医院中较不易察觉,患儿可通过自身意志短暂地控制抽动症状,从而影响医师的诊断。TD特别是存在共患病(如ADHD)时会使得诊断变得更加复杂,造成漏诊误诊[10]。有时抽动的症状十分明显,引人注目,但体征、体格检查等无明显异常。临床医生易倾向于自身科室常见病的诊治从而造成误诊。本研究中基层临床医师尤其是眼科、五官科等专科医师的TD误诊率较高,故应与儿科医师一起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掌握其临床分类和特点,详询病史,完善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儿情绪心理行为异常等,以期减少误诊。并加强TD宣教,提高学校、家长、社会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患儿受到同伴的排斥和嘲笑,并及早选择专科就诊。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2-1963.

[2]刘志胜.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98-1100.

[3]吴丽艳.儿童抽动症48例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51-51.

[4]邹留河,赵萌.儿童瞬目增多现象的背后涵义[J].眼科,2012,21(3):145-148.

[5]张春梅.首诊于眼科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4,20(18):8-9.

[6]刘爽,高丽,马彩霞.以慢性咳嗽表现的多发性抽动症3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5):387-388.

[7]孙中运,衣明纪,冉霓,等.Tourette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62-1166.

[8]崔永华,郑毅,仲崇丽.抽动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505-507.

[9]郑露茜,陈玉燕.Tourette综合征共患病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6):593-596.

[10]卢大力,苏林雁.儿童抽动障碍心理评估及心理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94-499.

(收稿:2016-06-12 修回:2016-07-20)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0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杭州310000)

陈玉燕,Tel:13905715864;E-mail:chyuyan@163.com

猜你喜欢

抽动症误诊率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