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远立 为人民健康尽一份力

2017-01-12

中国卫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疗改革

2016年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市举行。此次大会上,发布了汇聚本次会议重要成果的《上海宣言》,刘远立便是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同时,作为大会中方筹备组成员,他代表中方在闭幕式上对会议主要成果,尤其是“中国国家日”进行总结。

其实,10年前刘远立就加入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制定工作中。2008年,他出版了《构建全民健康社会》一书,提出健康服务体系、健康经济与健康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作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工作组成员,他深度参与规划起草制定工作。对于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他再次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开展了关于国际卫生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经验等相关研究。此外,在公立医院改革,现代化医院管理以及药品流通领域体系改革方面,刘远立也承担多个国家卫生计生委托的研究课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梳理与证据经验借鉴。

2013年9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执教近20年的刘远立,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国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他创建了一家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和培养领导型人才的精英教育为使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公共卫生学院。他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间的“健康强国”时代,改革开放到非典之后的“健康民生”时代以及当下所处的“健康发展”时代。

刘远立对自己的工作的规划要求是“顶天立地”,既高大上又接地气。他积极参与各种卫生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为中国重大卫生领域的体系改革与机制建设提供战略咨询。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他提倡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效率并重。他鼓励民众知晓与大众参与;提出改革中能力、动力与压力三者缺一不可。

刘远立强调筹资与支付制度改革,发挥顶层设计纲举目张的作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面对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他主张要“节流”,更要“开源”,同时实事求是让老百姓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就医观和责任意识。“节流”方面,他提出积极大胆探索基于医学价值激励(提高质量、控制成本)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可行)新的医疗服务支付制度,并拿出在不同地区实施支付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结算上,针对住院服务建立健全以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方式为基础,以按项目付费、按绩效付费方式为补充的新的复合型支付制度,并以此倒逼医院为了获得基于真实明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成本测算的补偿必须开展标准化临床路径和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加客观、科学、精准、动态地调整付费标准和实施有效监管。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以按项目付费方式为主、以按绩效付费方式为补充的新的复合型支付制度。“开源”方面,他建议开辟新的医疗筹资渠道,如开征医疗保障“专项税”,开设“健康福利彩票”、提高香烟消费附加税、征收公务舱票价“公益性医疗基金”附加费等。

刘远立也非常重视接地气的研究与实践。他曾在中国300个贫困县进行调研,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汶川灾后重建中,他协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移动诊疗中心,目前已进行了两轮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筛查出4000余名慢性病患者;他与汶川县政府一道,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全民健康示范县,并扩展包括党费在内的7种健康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他还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建立健康农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中国智能健康促进网络平台。

刘远立这么评价自己,作为一名卫生领域的工作者,他希望用知识与实践为人民健康尽一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疗改革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