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地区乌龙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7-01-12丁丽萍缪志春侯大为

中国茶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闽北安溪乌龙茶

丁丽萍 缪志春 张 鑫 侯大为

(1.福建省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2.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武夷学院商学院)

闽北地区乌龙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丁丽萍1,2缪志春3张 鑫1侯大为1,2

(1.福建省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2.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武夷学院商学院)

闽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市场前景广阔。促进闽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闽北茶叶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顺利地实现闽北地区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茶产业集群的相关概述

1.产业集群含义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波特于1990年在其所著《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于指产业在某种特定区域内因地理临近、相互关联且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特征而聚集在一起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主要有集中性、专业性、数量性、网络性、创新性这五大特点。茶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茶叶相关的产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组织机构等聚集在一起的经济现象。

2.茶产业集群的特点

第一,茶产业集群主要是由中小型企业和茶农所组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茶产业集群可以依靠自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壮大。第三,茶产业集群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目前很多茶叶的采摘和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外在茶叶的销售、茶树的种植等领域都需要相关的劳动力配置。第四,由于茶企业之间发展规模大小不一和茶叶市场价格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得集群内的茶企存在竞争。在互相联系、密切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竞争,这一点有助于茶叶企业提高自身茶产品的质量来满足消费者。

3.闽北乌龙茶产业集群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该地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

品牌对于产业来说尤为重要,强化区域品牌能够提高集群竞争能力。首先,大量中小型企业聚集,使得当地产业规模扩大,另外,在一定范围内集中了市场信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非对称的问题,可以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再者,有助于集群内的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借助于品牌的知名度会吸引外来投资者和劳动力。

(2)有助于提升该地区茶叶品质

在茶产业集群内,茶叶质量存在差异性,同企业之间会存在竞争比较的关系,使得消费者可以比较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出性价比最优的茶产品。这就迫使茶企通过质量品质的提高或者开发创新茶产品,以此拿下市场,满足茶叶爱好者的需求。另外,各企业为了抢占茶叶市场,就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提升茶叶品质。

(3)有利于区域品牌优势的形成

集群内各企业经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原产地的优势,打造品牌。区域品牌相对单个企业品牌更加具有说服力。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同时,区域品牌形成有利于市场融资,增加核心竞争力。

二、闽北地区茶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分析

1.闽北地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1)闽北乌龙茶类及茶区介绍

闽北茶区是福建省茶产业当中的重要产茶区,茶叶产业在闽北经济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建瓯等地是闽北地区的重要产茶区,闽北地区乌龙茶品种丰富,根据品种和产地不同,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普通名枞、名岩名枞(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矢等)。名枞是岩茶之王,又以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

(2)闽北地区茶产销现状

2006年闽北茶叶种植面积47.06万亩,2012年比2006年多了12.06万亩。茶叶总产量为52360吨,茶叶产值达到了41.69亿元,其中,红毛茶总产量7012吨,绿毛茶总产量22190吨,乌龙茶总产量21135吨。

近几年中国茶产业发展迅猛,大量有规模的企业出现在市场上,如武夷山星苑公司的“武夷星”、永生岩茶厂、福建茂旺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等。2012年闽北地区实现年产值500万元的大型茶企已经达到85家。这些企业的出现强有力地推进闽北地区茶叶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这些龙头企业的出现,带动了中小型茶企、茶叶小作坊的发展,也带动了茶叶销售网点的扩张。闽北地区目前拥有1万多个茶叶销售网点。2012年闽北地区的茶叶销售额为48071万元,出口额达1.25亿元。

基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闽北地区乌龙茶产业集群发展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为闽北地区实现茶产业集群化提供了条件。

2.闽北地区茶产业集群的支撑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

闽北地区地势较高,多为丘陵高山,植物光合作用强,白天紫外线强烈,温度较高,到了夜间温度骤降,这样的温差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积累。另外,闽北地区土壤肥沃、有机物含量高、气候宜人、雨水充沛,茶叶品质更加优良。

(2)文化背景

闽北地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建阳是历史上“北苑御茶”和“龙凤团茶”的产茶地,同时也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地。闽北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茶百戏,都成为闽北茶文化当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另外,武夷山作为中国著名风景区,茶旅一体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闽北茶文化的发展。

(3)市场需求

茶为国饮。医学已经证明,茶叶当中含有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喝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美容养颜、防治疾病。此外,茶叶还是绝佳的投资商品,随着“大红袍热”“金骏眉热”的持续升温,不难看出茶叶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4)政策的支持

茶产业是闽北地区的重点产业,南平市政府在《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中国精品茶区。为了支持闽北地区茶产业集群发展,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培训茶学专业人才。政府还积极培育无性系良种茶叶,加强生态茶园的建设。另外,政府还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宣传闽北茶文化。

(5)安溪茶区产业集群的经验借鉴

近几年,安溪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立5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这与安溪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密不可分。近年来,为了解决茶叶经营分散、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安溪重抓茶叶质量,创品牌,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走了一条属于安溪自己特色的茶产业集群之路。安溪铁观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茶叶种类,更是一个知名度高的品牌,安溪已经在诸多国家注册了“安溪铁观音”商标。品牌可以很大程度上推进茶产业集群的发展。安溪已经形成了以安溪铁观音为主要品牌特色的茶叶产业集群,这方面的经验值得闽北乌龙茶茶区借鉴。

三、闽北地区茶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

1.闽北茶叶产业化程度低

闽北地区茶叶生产技术落后,茶产业规模小,基本是以中小型茶叶企业或者个体茶农户为主,茶产业经营分散,茶产业化程度低,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另外,龙头企业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受科技水平的制约,茶叶附加值不高,缺乏创新工艺。以上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闽北地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

2.闽北茶叶品牌知名度低

闽北地区在品牌意识和品牌宣传方面比较薄弱,没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武夷山的影响力,做好品牌宣传。茶产品商标很多,但是知名品牌太少。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有注册商标,但是品牌知名度较低。

3.市场管理无序

目前,闽北茶产业缺乏有序的管理,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容易造成以次充好、价格虚高、互相压价的无序竞争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四、对策建议与保障体系

1.对策建议

(1)种植生产标准化

注重生态茶园的标准化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茶园结构。注重茶叶质量卫生,控制农残指标,开发绿色、无公害茶叶基地。茶企要积极开展标准认证,如 ISO9000、ISO14000、HACCP 以及 QS等质量体系、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茶农和茶企的培训,提高其质量和安全意识。通过以上的措施从源头上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卫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标准化的工作体系有助于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茶产业集群发展。

(2)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品结构

壮大和发展龙头企业,使其带动中小型企业标准化生产。闽北地区茶企数量庞大。壮大龙头企业,可以促使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靠拢,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助于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首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趋于现代化科学管理,能够优化产品结构,创新开发茶产品。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又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其他中小型企业效仿学习。

(3)强化区域品牌,吸引融资

充分利用名优茶的品牌优势,做好品牌延伸,从而提高闽北地区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名牌的综合经济效益。强化闽北茶叶区域品牌的作用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开拓茶叶市场,塑造闽北地区茶产业的良好形象。首先,闽北地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企业来闽北地区寻找市场;其次,完善引资政策与制度,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最后,淘汰整顿不合格的小企业和小作坊,使茶叶生产要素集中到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及合作环境。

2.闽北地区茶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体系

(1)政策与制度的保障

通过对茶叶市场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规范茶叶市场,为茶叶市场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提高茶业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

完善集群政策,把政策重点放在加强产业联系和促进集群要素升级上,打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型茶叶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竞争合作进步,并且引导其向产业集群靠拢,从而实现集群效益。完善集群政策,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创造积极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实力企业的投资。首先,为了解决闽北地区茶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实行财政补贴、项目支持、较少税收等政策。其次,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并以集群的名义放宽贷款条件等。最后,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推进并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鼓励大型茶叶企业上市,向社会融资。

(2)政府的支持

政府积极地制定有关政策,努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强化茶叶市场的监控管理,进而更好地规范市场,促进茶企的大力发展。同时,政府增强办事效率,降低创业门槛,优化茶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集群区要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茶产业信息搜索平台,通过收集并分析信息,把握市场动态,预测茶产业发展趋势,提高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相关方面的支持除了政策、技术,还有人才方面的服务,为茶叶集群区的企业提供相关咨询、培训等,推进现代化管理。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FJ2015C242);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JAS150593);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乌龙茶‘一带一路’贸易与文化研究”(J2015-75)。

猜你喜欢

闽北安溪乌龙茶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预防病毒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安溪寿星爱品茗
乌龙茶可缓解脂肪肝
诗版图 闽北诗群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