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2017-01-12谭笑风
谭笑风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谭笑风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基于宏观视野,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成果,对比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诸多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应有之义。本文提出了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构建思路: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融合,为实践教学创建良好的公共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类型改革的深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发现了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表现为实践教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效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践教学研究必须带着“问题意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从认识论的层面,剖析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现存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从方法论的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固性不断提升。本文基于以上目标、思路和方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一、构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意义
(一)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3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变。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以下简称“意见”),其核心内容就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教育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研究专家等各方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如何定位,责、权、利如何划分,工作如何保障和评估呢?在现实工作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具体制度、方法、步骤等方面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不够科学合理、不够符合实际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效果的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二)运行机制的构建之于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1]。自龚晨伟先生1998年第一次提到“应用型本科教育”[2]概念以来,学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外延,包括核心要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术理论和实践思路,如创新学期设置、立足学生能力本位开展实践教学、建立驱动保障和评估机制等等,为国家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出台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按照“运行机制”的概念设定来讲,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就是将相关利益方、责任方、参与方(如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学生行)各具体环节要素(如政策、教师、基地场所、教学体系、经费、评估监督等)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以达到加强驱动,保障合作,从而促进实践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能够强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运行机制建设的国际性视野
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重挫各国的虚拟经济,而以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为实体经济的德国、瑞士等国家则应对自如,其背后是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技术大学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体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开展应用技术和实践教学最先进、最成熟的欧洲国家德国为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宏观引导,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在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中,政府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起到了“守墓人”的作用,站在学校、学生、企业(行业)、社会之间,通盘考虑,宏观把握,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各方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如 1969年颁布、 2006 年修订作为最基本的职业教育法令的《职业教育法》,以及《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配套法律法规,从各方面对职业教育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范要求。二是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岗位师资支持。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大大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法律规定所有企业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企业教育基金,用于接纳学生开展相应实习实训教学任务。而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经费补贴,又为积累了人才储备,同时又获得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人力成本。三是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设置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人才需要和岗位发展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四是注重能力本位,加强人才培养。德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因此,他们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学安排上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时间较长的实践学期,一般是 2 个学期,其中第 8 学期的实习要求结合毕业设计一起进行”[3]。
中国台湾作为一个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十分重视应用型院校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突出表现在加强实践教学动力机制,促进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评价。四项运行机制环环相扣,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一)思想意识不强,制度保障不力(以广西为例)
1.思想意识方面。广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层面,到具体执行、参与层面,也即从政府,到高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就拿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建设情况来说,广西共有本科院校19所,其中称为大学的共7所,而这7所本科学校中没有查到任何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信息。从近年来新设置的地方本科院校所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22%左右。严格意义上来讲,广西高校至少有19所院校可划归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要达到专任教师的70%和80%。这是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来说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虽然没有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提出明确要求,但对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此要求,“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至少要占到专任教师的30%才能满足实践教学任务。但总体来看广西“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偏低。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反映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广西抽样调查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得知,生均不过8000元,而广西大学则达到生均33000元。这是地方院校和国家重点建设本科院校的差别。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不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众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徒有其名,缺乏校企深度合作,甚至根本就没有合作,协议一签就束之高阁,仅仅为了应付评估,为了招生需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管理者、参与者、实施者思想观念陈旧,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结果。
2.制度保障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设具有多维度、多渠道、多层次特点和共建、共生、共赢的实践特征。如政府起到引领、督导、激励保障作用,学校、企业(行业)起到具体运转、落实、反馈改进作用,学生起到参与、实践、提高作用。这几个方面,均存在着保障不够、执行不力、参与敷衍等方面的问题。
从政府层面来讲。广西近年来十分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对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多次下文强调: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要加快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力争6—7所高校建成国内知名、区内领先、区域或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但是,在具体实施驱动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像德国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所颁布的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法律、法规。这也导致高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各方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能动性和实际操作应。
从学校、企业(行业)来说。这两个方面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力,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思考谋划,形成合力,在实践教学标准制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按照规范来操作。然而,广西有关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力)在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方面还差强人意。从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联盟的发起者某高校关于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情况来看,该校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只在教务处信息公布中显示有“实践教学”栏目,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研究基地、两课教育基地、劳动课程安排、毕业论文、实践实习等内容。这里面出现几个问题:一是时间久远,多为2007年以前内容;二是关键要素如实践实习部分显示为空,没有任何内容;在“质量监控”栏目中也没有相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监控内容。
(二)政府工作缺位,评估不够科学
1.政府工作方面。在实践教学中,高校、企业、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只有由政府出面,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才具有相应的约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对各方所履行实践教学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评估裁决,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表彰。现实工作中,由于政府工作的缺位,导致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导致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刚性要求不足。目前来看,有关政府宏观要求得多,制定的具体可操作的规范制度少;传统、固化的抓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结合实践教学的实际要求,改革创新思维模式不够;有关管理者闭门造车的多,深入实际一线,根据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实际需要和困难,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的少。可以说,政府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在实践性教学运行机制构建方面严重缺位。
2.评估保障方面。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运行机制建设的评价,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运行机制建设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由于教育评估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导向、规范和改进的功能,已成为一种促进教育向更加完善方向发展的有效机制。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重视教育评估”[4]。
目前,国内在实践教学执行成效的考核方面重视不够。首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等开展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评价监控机制没有得到建立。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指标“双师双能型”教师考核还没有明晰的数据指标,也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第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奖惩缺乏依据,相应而言奖惩也缺乏力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宗旨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第四,校内校外在实践教学评价监控方面形成两张皮,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三)高校缺乏抓手,企业活力不足
高校是实践教学教育培养对象的输出方,企业则是实践教学培养对象接纳方,两个方面只有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才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从高校层面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最迫切需要开展实践教学,最迫切盼望通过实践教学来带动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体。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缺乏抓手。一是高校内部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构,形成了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情况。从广西各高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没有一所学校设置有实践教学(主要指校企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教务、实验管理中心、各二级学院等都具备这方面的职能,反都存在职责划分不清、交叉扯皮现象。二是对外联络职能偏弱。这方面的职能大多放在各学院,但各学院所联系合作企业存在着资质参差不齐,合约协议书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合作过程中关于教学标准、实践内容、学生管理、结果考核等方面缺乏规范要求,实践结果不易把握,而且容易产生矛盾,无法长期持续开展。
从企业层面来讲,企业的趋利性是它的经济本质属性,社会公益服务职能则是它的第二属性,就这个属性而言,也往往参杂着经济诉求。因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动力。当前我国尚缺为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实践教学而出台的系列关于对企业给予免税、奖励(物质、精神)等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法规。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构建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
把实践教学的相关利益方(社会、政府、企业(行业)、高校、学生)看成一个互为控制、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只有每个参与方具备了一定的要素条件,这个动态系统才能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建立“社会有需求、政府出政策、企业(行业)有动力、高校有要求、学生有出路”的法律法规保障,形成校、政、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实践教学才得以正常运行并富有成效。
德国和台湾地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经验以及我国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府层面出台必要的组织与制度保障。我们国家各级政府就应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听取学校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出台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建设刚性、可操作性强、具有制约力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德国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企业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教育培训基金,由国家统一进行分配,并制定一套严格的资金申请与分配制度。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可获得相应的培训基金,尤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获得的补助应更多”[5]。另外,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实施减免税额、宣传表彰等相关优惠措施,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良好政策保障,也为企业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与外部环境。
(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融合,为实践教学创建良好的公共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实际生产与生活部门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6]。鉴于此,企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作用、创造作用。企业依据自己未来的人才需求,与学校一起建立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目标、定位,建立基于学生能力提升为基础的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企业管理、生产、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造、发明等实际工作需求,应该基于学生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锻炼、创造、提升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机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也要紧扣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通过各种基于工作实际、能力培养的工作环节,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案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也要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这是一个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更是方兴未艾。在这个历史起点上,谁能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潜心实施,谁就会取得突破和收获。抓好落实,取得成效,必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教学实施方面、内涵建设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改革,这是实践教学取得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强机构改革。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可以适当调、撤、并内设机构,将隶属于其他部门关于实践教学的职能统收统管,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广西师范大学建设有“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许昌学院成立有“校地合作办公室”等。其中许昌学院校地合作办公室的职能是推动学校发展转型,主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社会、区域及行业发展的主渠道,是学校实现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服务窗口。二是加强学期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借鉴德国实践教学的“二学期实习制”经验,将实践教学周期拉长,在大三结束与大四开学之前拿出 3个月时间,作为认知实习学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检验,回过头来再进行理论的重新思考审视,针对问题,查找不足,“理论—实践—理论”学习循环递进,螺旋上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是建立在学生能力提升基础之上的,因此应该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在论文设计、实验实习、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以“没有对错,只有好与更好”的理念来看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站在工作岗位上时,也要尽量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环节,增设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让学生养成独立的自我纠偏纠错的行为习惯。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双师双能型”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然而,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授聘任条件单一,没有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素质和要求的具体特点。二是出自于企业或者在企业实践过一年以上的教师偏少;三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参与学校内教学的兼职教师偏少。针对这种情况,从人力、教育管理层到应用型院校都必须重视,拿出科学、规范的管理、建设办法。一是人力、教育管理层协同调查研究,拿出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职称评价、聘任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经历等相关内容。二是在高校合格评估中也要分清层次,比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估中要注重对“双师双能型”师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效的评估。三是院校和企业(行业)要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制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共建机制。比如企业要鼓励有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校做兼职教师,院校要鼓励或要求教师到企业行业锻炼,有计划安排,形成常态机制。四是有计划组织安排教师到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较早,有经验、有成效的国家和地区参观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形成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办学视野。
[1]李浩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龚晨伟.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创造性培养[J].江南论坛,1998(3):31.
[3]薛文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 [J]. 理论导刊,2010(6):91-93.
[4]霍跃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5]赛博·霍达,蔡瑜琢.芬兰人眼中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陈裕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84-89.
(责任编辑 许峻)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under the Macro Environment
TAN Xiao-feng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combined with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compar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advanced areas, and further study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reason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practice teach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 the government lead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promotion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duct and study, and creation of a good public platform for practice teaching;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connot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practice teach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
2016-12-20
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2016JGA405)
谭笑风(1972—),男,河南永城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管理。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026
G642.4
A
1008-3715(2017)01-01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