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
2017-01-12王丽娟朝克图
王丽娟,朝克图,王 宇
(1.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2.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呼伦贝尔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以下简称“三化”)趋势,导致草原生境恶化,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和牧民生产生活的发展。为此,近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试验,采取了系列有效的人工培育技术措施,促进恢复重建草地植被,遏制草原“三化”的蔓延,达到提高草地生产力,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属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地区,草原总面积993.33万hm2,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构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据内蒙古第四次草原普查数据,全市草原“三化”面积达到398.22万hm2,占全市草原面积的40.09%[1]。其中重点分布在牧区,“三化”面积达到362.73万hm2[1],占90%以上;横贯草原腹地的三条沙带,覆盖面积已达到88万hm2。草群种类、数量、高度、盖度、产量较70、80年代普遍降低,植被盖度降低10%~20%,草层高度降低7~15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30%~50%,优良豆科牧草在植物群落中的比重降低10%~40%,低劣杂草比重上升了10%~45%[2]。
草原气候明显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促;水资源丰富,热量资源较少,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年降水量300mm左右;年均气温在-2℃以下,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均在-2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4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在35℃以上,七月均温在20℃左右,无霜期120d左右;风速较大,年均风速在3m/s以上,大风日数超过20d,集中4~5月份;海拔在650~700m之间,土壤为黑钙土、栗钙土。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退耕地、撂荒地采取人工培育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
2.1 改造盐碱地培育人工草地
代表区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碱泡子西北侧的退化盐碱化草地20hm2,pH值达到9.0。采取综合改良措施,通过耕、翻、耙,混播(补播)耐盐碱的牧草,达到降低土壤中苏打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面覆盖,减少蒸发,遏制返盐,补播的牧草为星星草和野大麦。
2.2 干旱地区建立优质人工草地
代表区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的新佰鲁克弃耕地6.67hm2,其中,播种羊草(黑龙江引进)1.67hm2、冰草、新麦草和公主岭1号苜蓿各1.67hm2,采用免耕播种条播,播前灭杂草、镇压、种子拌肥播种、播后及时镇压一体完成。
2.3 沙化区培育人工草地
代表区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的海拉尔河沙带上,面积33.33hm2。草种有蒙农杂种冰草、羊柴、柠条锦鸡儿和披碱草等,其中蒙农杂种冰草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将柠条锦鸡儿、羊柴、披碱草、蒙农杂种冰草设置为6个不同组合的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0m×50m,小区总面积为6hm2,其余27.33hm2全部采用混播方式播种。用人工埋置干草草条,按方格式设置沙障(方格为3m×3m),再将各类种子条播在沙障内的方格里(在坡内平行于等高线)。播后,全部用网围栏围封,严禁牲畜进入,定期进行观测记录。
2.4 披碱草打草场的合理利用
代表区位于大雁镇的披碱草人工草地,面积26.67hm2。采取“打二茬草”的技术方法提高青干草的质量和产量,确定“打二茬草” 的刈割时间:第一次刈割6月末~7月初,第二次刈割8月中下旬。
2.5 优良牧草种子的驯化繁育
牧草种子是改良“三化”草地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建立优良牧草种子驯化、繁育基地是人工草地培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采集野生优良牧草种子8个,黄花苜蓿、达乌里胡枝子、歪头菜、山岩黄芪、野大麦、偃麦草、羊草和山野豌豆等;对集中连片的野生优良牧草原种产地进行围栏保护33.33hm2,收集保护好种质资源,作为栽培试验驯化用种。另一方面选择原种产地建立牧草种子驯化繁育基地,代表区位于陈巴尔虎旗建立蒙农杂种冰草种子田66.67hm2。
3 效果与分析
3.1 改造盐碱地培育人工草地
补播后观测,植被盖度达90%以上,产青干草185.28kg/667m2(11.3普特),总产量3.7万kg,干草按0.5元/kg计算,每年打草增加经济收入为1.85万元,创盐碱地优良牧草产量的高产纪录,是建立人工草地前的4.6倍,而且草质优良,适口性和利用率明显高于天然牧草。三年后观测,土壤表土含盐量由原来的1.8%下降到0.22%~0.24%。
3.2 干旱地区建立优质人工草地
据观测,羊草、冰草、新麦草和公主岭1号苜蓿长势良好,草地覆盖度达90%,播种当年和次年羊草收获了少量的种子,待第三年利用免耕机对草地采取了深松措施,促进更新复壮,提高了结实率和牧草产量,再观测和测产,草地牧草产量产青干草达108kg/667m2,按实施6.67hm2计算总产量达1.08万kg,干草按0.5元/kg计算,每年打草经济收入为0.54万元。
3.3 沙化区培育人工草地
沙区人工草地的培育主要以生态效益为主,适度利用。据观测,播种的蒙农杂种冰草、羊柴、柠条锦鸡儿、披碱草均正常出苗,草群覆盖度平均为55%,初步锁住“沙龙”。包衣处理蒙农杂种冰草出苗率高于没有包衣的20%以上。流动沙丘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开始显现,由于雨热同期,沙地里的原生先锋植物生长旺盛,沙米已开始结实,平均株高44 cm,覆盖度在80%以上,显现出人工培育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整个沙区已形成新的优质人工草地。
3.4 披碱草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
通过利用人工草地打二茬草技术,每亩可多收获饲草在30%以上,总产草量可以提高1.8万kg,干草按0.5/kg计算,26.67hm2打草场可增加经济收入0.9万元。
3.5 优良牧草种子的驯化繁育
野生优良牧草种子围栏一处33.33hm2,建立蒙农杂种冰草繁育田66.67hm2,年收获种子1.5万kg,种子按18.0元/kg计算,可增加经济收入27万元。采集野生优良牧草种子8个约40kg,作为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和栽培试验驯化用种,为今后的优良牧草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三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人工技术措施的关键在于应用人工饲草地建设中的各项成熟的技术集成配套,充分利用退耕地以及改造条件适宜的草地,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草田轮作技术、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和扩繁技术、饲草料栽培和丰产技术、定量施肥和节水灌溉等优化管理技术、病虫害诊断与控制技术、产量预测和定量评价、收割管理等技术的集成,培育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具有彻底、收效快、产量高的特点,有效地恢复“三化”草地的植被,提高饲草料的供给,缓解草畜矛盾,为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安卯柱,高娃,朝鲁.内蒙古第四次草地资源调查草地生产力测定及计算方法简介[J].草原与草业,2002,(4):21-22.
[2] 朱立博,王世新,王宇,张薇,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思考[J].草业与畜牧,2008(5):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