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以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2017-01-12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2期
关键词:杨凌示范区农民

屈 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000)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工作。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1997年示范区成立以来,多年来在全国引领全国“三农”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深入与有意义的探索,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探索与实践,对全国其他的地方都有一定的引领和借鉴意义。

1 示范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平原,是一座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这里有两所农业高等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被称为成为21世纪中国的“农业硅谷”。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对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内陆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杨凌虽有4 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善加利用。笔者在有些参考文献上看到,在10年前,杨凌示范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当落后。首先,农村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政府对本地农村文化经费不够充足,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杨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其次,当时农村农民的业余生活还比较单调贫乏;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形式陈旧单一,对群众缺乏吸引力;农民群众参与程度低。再次,广大农村干部大多认为“物质文明先于精神文明,只有经济发展搞上去了才能搞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没有充分发展的10来年间,杨凌示范区的经济社会虽有发展,但距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杨凌示范区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出台了《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打出系列组合拳。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示范区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带城市文化区。二是加快村镇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是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遗址保护力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四是开展了开展“文体惠民 舞动杨凌”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体惠民 舞动杨凌”活动之中。五是建立健全送文化下乡长效机制,把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送文化、科技、卫生、计生、法律、廉政文化“六下乡”拓展延伸。七是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积极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八是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鼓励文化单位、区内大专院校、入区企业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加大农村(社区)文化室专(兼)职文体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文化服务水平。通过组合拳的实施,彻底改变了示范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面貌,文化对于示范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进一步显现。正如新闻媒体上说的:在外地人眼中,生活在农科新城的人是幸福的。一年内,几乎每个村、社区都会迎来一场大型的“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文艺汇演活动。一场场丰富的文化活动,一段段动情的戏曲……在杨凌,文化惠民活动,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今的杨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陕西省前列,农民人均收入在全省名列前茅。以文化改革构筑农科新城人幸福生活图景,让杨凌软实力“硬”起来,正在从构想一步步向现实迈进。

2 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重大意义

(1)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我国传统文化有其先进的一面,但也有植根于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一些糟粕,即所谓的“三纲五常”,“四大绳索”,以及保守、落后,不愿意变革传统,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这也是许多贫困地区长期落后的原因。大力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让农民走出传统的文化圈子,摒弃自私自利的小农意识,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集体意识,关注集体的核心利益。激发他们一起建设新农村,进行新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活力,从而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内发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农民自身意识的转变,把旧式的传统农民转变为“通晓现代农业知识,具有相当文化”,脱离旧式传统农业思维的“职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在不断输入新型人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农村现有人才的活力和激情,提升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进行学习,并引导下一代学习,这样才能为农村的全面发展积蓄力量。杨凌示范区正是依托两所高校,长期对农民进行培训,才涌现出一批批的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3)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民的幸福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现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物质生活提升很快,但精神文化追求没有提升,农村现在的离婚率、犯罪率有所上升,农村学生个人素养下降很快,广大农民虽然有钱了,但幸福感没有提升。通过持之以恒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使之更快融入现代生活,加快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水平,就可能在国家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社会生活满意度。

3 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和启示

(1)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当中实施,才能确保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2)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集经费,并改善投资渠道经费的筹集和使用。不仅要在资金上扶持、更要在人才上扶持。除了采取中短期培训的形式,分批对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养,更要在高等院校选拔立志“村官”事业的学生进行农村文化素质教育。杨凌示范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依托了区内两所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输出。

(3)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涉农专业高校。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设施和活动的作用。建议按照学校和社会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利用好各级各类的“暑期三下乡”、“大学生村官”的活动,要结合高校实际将“三下乡”变成“常下乡”,指导和培训农村技能人才的发展,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1] 王强,杨学军,刘涛.农业示范区对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示范作用探析——以杨凌农业示范区建子沟庙会为个案[J].乡镇经济,2009(7):38-40.

[2] 王传荣,石坚.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困局及影响[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1):78-85.

猜你喜欢

杨凌示范区农民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饸饹面“贷”富农民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