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初探

2017-01-11陈英忠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可行性精细化管理

陈英忠

摘 要: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精品学生,从而为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学校品牌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更新观念,注重实现管理精细化和管理效率化,确保精细化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效率化;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07

学校管理制度是基于实现规范化校内管理所制定的系统化行为规范,依托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校内日常教学、行政工作的有序实施。通过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将确保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励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同时,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亦能够实现对学校行政、教辅人员的有效规范,使其勤于履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落实好相关工作。此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亦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好学,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可以说,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出台与实施,能够使学校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并且有益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一、积极更新观念

“观念”一词乃是指主体根据自身经验水平、学识状况,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主体的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主体自身经验水平的增长、学识状况的提升而发生变化。不过需要看到的是,任何主体的观念形成并非朝夕之事,而是其在较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可以说,观念的更新同样并非易事,需要主体为此付出努力方才能够实现。而对于学校管理而言,管理者必须注重自身管理观念的更新,如此方才能够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任何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都要付诸于实践,均需依赖与之匹配的管理手段,因此可以说,科学的管理手段是践行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的必由之路。通过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的更新,能够改变以往学校管理者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而欲达成这一目的,首先要作的便是实现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健全化,即通过制度建设与制度引导,确保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以真正落实,进而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学习“精细化管理”完全是有必要的,精细能体验个人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个人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它能培养人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延伸成个人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铺就平坦的路。

二、注重实现管理精细化和管理效率化

所谓的教学管理精细化,便是注重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实现节点式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盲区,从而确保教学管理活动能够兼顾到任意一个教学环节。

教育行政机关对于教学计划、作业批改、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学情分析、辅导答疑等方面均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实施标准。学校应当以此为指导原则,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进而确保学校制定出台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接地气”。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如若学校管理者不加分辨地将上级机关制定的教学管理规定直接照搬、套用,尽管也能够发挥和彰显出一定的实效性,然而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以及上级教育机关所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宏观指导性,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既要做到贯彻上级教育机关的指示和精神,同时又要做到所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符合本校实际,如此方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教学管理在追求精细化的同时,必须注重管理效率问题,唯有教学管理实现了精细化同效率化的匹配,如此方才是真正的效度化管理。有鉴于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邀请一线教师参与决策,以便确保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内容能够真正契合实际,并具备可操作性与可实时性,这样方才可以使学校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确保精细化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学校管理者在践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管理制度的操作性问题,具体应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以及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中层干部的接受程度,原因在于中层干部乃是学校保持正常云状的枢纽。同时,考虑到中层干部在校内不但要承担行政任务,同时还必须兼顾教学任务,因此其本身工作负荷较大,唯有实现对中层干部接受程度的充分考虑,方才能够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效度。

第二,学校管理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除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外,它大量的记录、总结和类似的重复、机械,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精细化管理给教师设置了一条条警戒线和达标线,也在不断考验着教师心理的承受力。所以,学校管理要张驰有度,充分考虑教师心理压力可承受的底线。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需要长期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可行性精细化管理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