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探究
2017-01-11陈文雯林仁强韩福顺
陈文雯 林仁强 韩福顺
摘 要:文章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并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贯彻从严治党理念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87-03
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一直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要想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思想坚定、素质卓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对其施以更加严格的教育和管理。而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则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南和路径指导。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是为严[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共查处问题73332件,处理人数总计96788人,违反工作纪律问题最突出,占到总数的44.99%。数据告诉我们,作为党的灵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从严抓起。此外,从严治党还是打破山头主义、管好执政党、管好党员干部的需要,是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有学者认为,“全面从严治党”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内容无死角,覆盖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党员都必须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2]。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8项要求落实从严治党,主要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等[3]。
高校作为党的人才干部的重要输出口,其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成效对于筑牢思想防线、夯实党员素质、纯澈党内氛围、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8项要求掷地有声,对高校完善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纲要指引。
二、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
高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多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物质化、现实化,精神信仰日益贫瘠,认识不到党员身份的神圣性和庄重性,将入党功利化、简单化、随意化。由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入党前期: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阶段
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是入党过程的前端,对纯洁党员思想、提升党员质量至关重要。现实中该阶段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入党动机不纯。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动机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抱着利己心态,将入党视为自己后期职业生涯的一种发展性需要,期望通过党员身份为自己谋取实质性利益。二是入口关不严。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在遴选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把关不够严格。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时,学生彼此不够熟悉,人际关系因素在遴选中占据了重要比例,轻视思想入党,缺乏对候选人党性修养和思想动态的深入考察。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额发展或名额过多的现象,使得党员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三是教育管理成效弱化。新媒体时代,学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自主满足信息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集中式的课程教育吸引力下降,效果弱化。对于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入党介绍人制度作用虚化,教育上多口号少落实,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考核上重物化轻思想,重结果轻过程,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管理上重任务轻实效,缺乏畅通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实践育人的效果。
入党前期工作在整个党员教育和管理流程中至关重要,只有严把入口关,杜绝思想腐化分子的流入才能纯洁党员队伍,强化党组织建设。
(二)入党中期:预备党员阶段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成为预备党员就解除了警报,甚至一些基层党建工作教师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放松要求,趋于形式化。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导致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信仰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是导致信仰不坚定的直接因素,获得党员身份便放松自我要求的现象并不少见。此外,社会变迁加快、社会思想芜杂、社会心态浮躁,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极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言行上的偏激,缺乏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二是党性不足。高校党员发展名额相对其他平台较多,容易造成“党员大众化”的社会错觉,使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漠,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预备党员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和“党员”的角色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将党员身份抛之脑后,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党组织对预备党员重发展轻教育也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误区,认为预备党员就是功德圆满,自我提高的劲头下滑。三是预备期考察无力。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监督考察往往流于形式。现实中,入党介绍人漠视考察对预备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很少能严格遵守组织规定,随意填写考察结果,简单全票通过。长此以往,预备党员自身也会轻视考察期的威慑力,自我放纵。四是党组织对预备党员重理论轻实践。党组织疏于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的实践考核,仅凭简单的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形式无法评估教育和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入党后期:正式党员阶段
正式党员阶段不仅有着和预备期同样的问题,比如缺乏系统化的党性教育、率先模范作用发挥不足,还面临着其他问题:一是负面评价机制缺乏。高校对于正式党员较多运用正面手段进行教育管理,缺乏真正有震慑力的负面评价机制。党内有严肃的纪律处分,但是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几乎处于封存状态。思想偏激、积极性不高、言行举止失范的党员最多接受批评教育和检讨,这使得党内处分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出口不畅通。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只有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才能保证党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4]。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要充分吸收优秀的学生,也应该及时剔除不合格的成员,以防止“烂苹果”原理在组织中的发酵,损坏整个集体。畅通出口机制,一方面是对不合格成员的清理;另一方面是对其他成员的严肃警示,以提醒他们时刻注意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从而让学生党员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结合从严治党的内涵以及上述内容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论是在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死角、主体缺失、劲头松懈的问题。而思想问题和制度问题表现比较明显,且对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成效影响较大,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贯彻从严治党理念的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担负着中国复兴梦的实现重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务必从严、从实。
(一)严把思想防线,提高党性修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5]对党员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要想使党的队伍纯洁,增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实效,思想建设最为首要,也务必将其贯穿在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全过程。正如《大学》有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从高年级优秀党员中聘任朋辈导师,长期性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言传身教对他们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并由朋辈导师做出评价,作为后期发展的参考因素。同时,对朋辈导师实施严格的考核评选,作为党员鉴定和评优的参考指标。对季度提交的思想汇报进行严格筛查评选,杜绝抄袭,违者轻则重新提交,重则延迟发展甚至取消资格。对于连续两次未提交思想汇报的直接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实施系统化、常规化的党内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谈话、研讨会、党员轮训、集体学习等形式促进理论学习。通过“党员讲堂”鼓励他们演讲和评论,并结合表现考察评选,以此促进内化吸收,提升政治觉悟和党员形象。
(二)严守制度关卡,提供质量保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员的教育管理亦是如此。制度既是约束党员行为的戒尺,也是激励党员行为的良方。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设置了很多良好的规章制度,需要加强执行力以彰显良效。
用好入党介绍人制度。入党前期的关卡对于后续的党员教育管理尤为重要。俗话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甄选与考核阶段,入党联系人要严格按照程序,切实履行职责,通过宿舍走访、集体实践等方式深入学生,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做出最真实、最全面的评断,杜绝思想上入不了党的群体,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在预备阶段,入党联系人要结合前期考察情况,劝勉他们着力改进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优点,帮助他们全面成长,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好党员发展关。同时,对所有的入党联系人进行严格考评,按照谁介绍谁负责的原则进行问责,严格控制党员发展过程。
用好党课考核制度。党课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思想觉悟的重要手段,是决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决定性环节,必须谨慎对待。严格党课考勤制度。在党课培训之前,通过动员大会告知学生党课培训的基本要求。期间,对每次党课实施严格考勤,通过上课出席、课堂互动、精神风貌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结果计入最终成绩。其中,党课出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无故旷课者取消本次发展资格和作废上课记录;对于非特殊情况下两次及以上党课考试不合格者以及党课作业敷衍了事、抄袭者,进行必要的谈话教育,了解原因,酌情取消发展资格。
用好党的纪律规定。党章规定,对于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党组织可以延长考察期,甚至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对于正式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5种党内处分。高校一直以来疏于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导致很多党员入党后思想滑坡、行为懈怠,仅仅局限于小我利益,甚至做出了与党员身份相悖的事情,先进性逐渐“落后”。对此,可以积极运用上述负面激励,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约束惩罚,既是对本人的警示,也是对党内其他成员的现实教育,还可以增强党的威信。
各项制度的实施,既是对入党候选人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落实过程也是一种生动的入党教育,可以熏陶学生对党员树立敬畏之心,培养庄重感、神圣感,引导他们从组织和思想上双重入党。
(三)严格过程控制,引导作用发挥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根据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过程控制,匡正其成长轨迹。
引入服务积分法。目前,高校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强制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通过某些社团职务发挥服务学生的作用。但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强,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可以在党员发展的条件中引入志愿服务的考核标准,具体指,所有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一定次数的志愿服务工作,及时递交总结报告。根据服务过程和总结报告,基层党组织对每个人进行严格考核。通过的学生予以不同份额的积分认证,不合格的继续进行志愿服务。其中,推选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学生必须达到要求的积分才可以通过入党前期的甄选和考核。通过服务积分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逐渐矫正学生的入党动机,树立起党员就是奉献、就是责任的意识。
引入差额淘汰法。对于预备党员,高校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预备就相当于转正的错误认识深入学生头脑。高校可以尝试推出预转正的考试及答辩制度[6],进行差额淘汰。具体指,在转正时,所有预备党员接受转正考试,并面向基层党委和党组织进行述职,汇报预备期的表现,同时接受党委和党组织的提问。评委根据预备党员的现实表现和临时表现决定他们是否可以转正。没有按期转正的预备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延长时间,直至取消资格。在预转正的过程中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让预备党员保持思想不懈怠、行为不放松,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成为预备党员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同时,可以将真正优秀的同志吸纳到组织中来,纯洁党的队伍。
引入目标管理法。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为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可以尝试实施目标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具体指,结合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总目标,并根据党员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分目标的责任主体。党员围绕各自的目标创建项目,签订包括项目方案、执行周期、目标效果等内容的项目责任书。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党组织需要定期检查修正项目。结项时,党员提交自评报告以作考核,决定奖惩。同时将其作为毕业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入档案。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在党员中实施目标管理法,一方面可以引导其充分履行党员职责,切实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党员自身取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事关党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严格守好大学生在入党前期、入党中期和入党后期的全过程教育和管理,对于纯洁党的队伍,提升党的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李世民.帝范:卷四[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9:7.
[2]霍小光,华春雨.习总书记首谈“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
[EB/OL].[2014-12-16].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12/16/c_1113661816.htm.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EB/OL].[2014-10-08].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10/09/c_127075546.htm.
[4]孙祥军,卜建华.构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略探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6]倪和平.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前沿,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