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质量因素
2017-01-11周德文
■文/周德文
重视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质量因素
■文/周德文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进入了公众视野,在当前经济学界逐步成了一个“热门词”。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腾飞主要依赖有形生产要素的投入。一是依靠资本的大量投入,吸引外资,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持续升温。过去10年,我国投资率一度达到47%以上,现在下降,也达到45%、46%的水平,在全球是最高的。过去十年,我国的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1.4%。二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要素推动出口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量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吸引了全世界的大规模工业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较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一直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一度年人均工资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劳动力低成本的红利,使我国在同质化的产品制造中拥有巨大的比较优势。过去十年以来,我国的出口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2.57%。出口大约贡献了我国GDP的35%。三是土地成本优势。农村集体土地没有按市场定价,各地为了招商引资,竞相低价出让土地,甚至一些地方“零地价”。大量低价土地供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随着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到7%以下,一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在消减。依靠资本的投入面临困难。我国货币发行增长空间有限,目前,2015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39.2万亿元;我国的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问题达到GDP的2.5倍;资本的投资收益在下降,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劳动力要素优势也在消减。我国就业人员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其中乡村就业人口呈负向增长。劳动力成本直线上升,工资年均增长13%左右。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测算,中国制造成本与美国差距缩小,目前仅有4个百分点的优势。 由此造成我国出口形势困难,自2015年1月开始,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同比增长率及累计增长率均为负值,至2015年12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6%,累计下降8.5%。出口总值从2014年10月同比增长11.6%,到2015年12月的-6.8%。随着近来来城镇化发展,房地产升温,城市周边可供土地减少,土地成本也大幅攀升。
制造业产能过剩明显,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年度增长率从2011年的10.8%下降到2015年的5.9%。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其中采矿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8.2%,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9%。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其中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4.9%。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降低,增速从2015年年初的10.4%下滑到2015年年底的1%。
由上可见,相对于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我国传统生产要素优势已在消失,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提升质量水平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主要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但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除技术进步外,还应包括质量要素,质量要素包括: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创新两个方面。
一是高质量形成高效率。质量对于提升企业的资源产出效率具有显著正效应。据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调查研究数据,制订并实施质量发展战略的企业比没有质量战略的企业平均利润水平要高出65.9%;质量要素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弹性约为8%~10%,其含义是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提升1个百分点,约能带来0.08~0.1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013~2014年间,质量盈利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0.88%,而速度盈利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则下降了1.96%。市场“活跃企业”产品质量能力高出“僵尸企业”百分比7.2%~8.3%。从宏观层面看,据2014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报告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5.2万美元,相比于美国37万美元、日本30.5万美元、德国30.4万美元的水平严重落后,低端产业比重高的产业结构限制了“中国制造”产出效率水平。
二是高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高质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程度。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31000元GDP,日本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50000元GDP。据国家质检总局监督抽查数据,2015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1.1%,也就是说,有近9%的工业产品不合格,由此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和国民财富的巨大损失。当前,我国制造业大都产能过剩,但同时,国外一些高质量产品却引起我国游客抢购,2015年,我国消费者在海外消费1.5万亿元。这些都说明低质量产品造成社会资源错配,产生低效益;高质量产品能提振需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高质量可提升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样的资本,用于高质量产品,其收益显著上升,单位土地面积上产生的GDP和税收也会高许多。同时,反映出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也会比普通企业高。苹果公司由于其质量创新水平高于其他手机品牌,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较上年增长近60%,其手机利润率达到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91%。2015年,我国的婴儿推车出口下滑了21.3%,而位于江苏昆山的好孩子集团,其产品获得德国TEST、AUTO Bild、英国Which等市场第三方比较试验机构作为最优质婴儿推车质量的评价,成为美国和欧盟同类产品的领导品牌,其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49倍和1.93倍。
四是质量品牌本身形成产品价值“溢价”效应。有质量品牌的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其经济效益也好得多。据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拥有品牌的企业与没有品牌的企业相比,全要素生产率高出51%。福布斯公布的《2015全球品牌价值100强》,苹果以1453 亿美元的价值位列榜首,微软、谷歌(Google)分别以693亿美元和656亿美元紧随其后,可口可乐以56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成为食品饮料行业最具价值品牌,这些品牌价值就是质量品牌“溢价”的货币反映。
(作者单位: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