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脂膜炎1例

2017-01-11陈乐陈璐闫小宁

关键词:膜炎双下肢酸性

陈乐,陈璐,闫小宁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脂膜炎1例

陈乐,陈璐,闫小宁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患者男,62岁,躯干、双下肢丘疹、斑丘疹、皮下结节伴瘙痒反复6个月。组织病理: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深层小血管周围及脂肪间隔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火焰征象",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诊断:嗜酸性脂膜炎。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目前继续随访中。

嗜酸性脂膜炎;火焰征象;中西医结合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密集性丘疹、斑丘疹、皮下浅表性结节,瘙痒明显,是某私人医院就诊,以“过敏”为诊断,并给予抗组胺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不佳。此后皮损逐渐增多,渐泛发全身,瘙痒加重。于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按“湿疹”收住入院,住院期间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药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枸地氯雷他定”,用药5 d病情即减轻,2周后皮损基本消退,瘙痒缓解出院。出院半个月后,腹部及双下肢再次出现红色斑块、皮下结节,1周后颜色变暗紫,压之无明显自觉症状,再次来院就诊。就诊时皮肤科情况:腹部及双下肢密集红斑、斑块、皮下扁平结节,结节直径约1~4 cm,肤温如常,色暗紫,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5年,“冠心病”5年。否认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式,家族中尚无类似疾病者。发病过程中未出现紫癜、破溃、结痂等症状。

入院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理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55×109/L,嗜酸性粒细胞(EO#)2.77× 109/L,EO%20.41%,单核细胞(MONO#)0.98×109/L,中性粒细胞(NEUT#)7.60×109/L;空腹血糖为9.46 mmol/L;血脂系列:总胆固醇(CHO)6.1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4.10,间接胆红素(IBIL)13.09,载脂蛋白A1(APOA1)0.90 g/L,载脂蛋白B(APOB)1.20 g/L,脂蛋白a(LPa)30.70 mg/dL;肾功能:胱抑素Cys-C.1.04 mg/L;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CRPH:38.60 mg/L,胸部X线:主动脉硬化伴主动脉型心影;动态心电图示:多发室上早,其中成对1阵次,二联律26阵次,室上速3阵次,多发室早;腹部B超示:脂肪肝,胆囊壁毛糙。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深层小血管周围及脂肪间隔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火焰征象”,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诊断:嗜酸性脂膜炎。图1a躯干皮肤密集分布大小不等斑块、结节,颜色发红;图1b躯干经治疗后的照片

图3 脂肪间隔大量嗜酸性粒细胞(HE染色×100)

图4 火焰状图像(HE染色×400)

2 讨论

本病国内由米庆胜[1]于1993年首次报道,目前可查阅中文文献报道仅14例,说明本病临床发病率较低,且临床主要依据病理表现明确诊断,而大部分患者拒做相关检查,且部分基层医院尚未开展皮肤病理活检业务,故目前尚未见关于本病发病率的相关文献报道。

嗜酸性脂膜炎为病理性诊断,为一种反应性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多数有原发疾病[2]。该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5年,“冠心病”病史5年,理化检查中血糖、血脂系列数项指标均异常,提示体内糖类、脂类代谢异常,且CRPH明显高出正常范围,可能是本病反复发作的证据之一,而心脏问题与本病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或者仅仅是相互独立疾病的发生,目前尚无定论,可做进一步研究。

该病在行皮肤病理诊断前往往误诊为慢性湿疹、血管炎,或疖病等,从而影响治疗。明确诊断后治疗以抗炎为主:Winkelmann等[2]推荐足量激素治疗至少6个月,部分患者可合用抗生素治疗;刘艳等[3]给予肌内注射得宝松1 mL,2周1次治疗;张颖佳等[4]报道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抗感染治愈嗜酸细胞性脂膜炎1例;李晶冰等[5]报道西咪替丁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该患者因有“2型糖尿病”病史,故未给予激素治疗,西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以抗炎,“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朱丹溪曰:“块乃有形之物,痰为食积死血而成也”。因患者症状以斑块、结节为主,可参考传统中医药“久病必有瘀,怪病多属痰”之论以“痰瘀互结证”论治。痰瘀乃津血之变,津血的生成和运化,必须依靠气的生化布达[6],故治疗以行气散结、化痰祛瘀为法,中药以“二陈汤”化裁,加活血化瘀之品口服。出院时患者红斑结节基本消退,瘙痒缓解,前药继用以巩固治疗。1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未见复发,3个月后再次随访,偶有新发红斑、结节,但数量较少,且自行服用上药均可痊愈。

[1] 米庆胜,陈明.嗜酸性脂膜炎国内首例报告[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3,14(1):39-41.

[2] Winkelmann RK,Frigas E.Eosinophilic panniculiti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J].J Cutaneous Pathology,1986,13:1-12.

[3]刘艳,王俊民,肖生祥,等.嗜酸性脂膜炎国内首次报道[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4,18(9):540-541.

[4] 张颖佳,张宏伟.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愈嗜酸细胞性脂膜炎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30.

[5]李晶冰,贾红,盛楠,等.嗜酸细胞性脂膜炎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4):223-224.

[6] 金明玉.试论痰瘀互结证治 [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 290-291.

R557.5

B

1672-0709(2016)05-0313-02

2015-11-10)

猜你喜欢

膜炎双下肢酸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酸性高砷污泥稳定化固化的初步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柠檬是酸性食物吗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