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居士袁黄研究述评
2017-01-11李伟强
李伟强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明代居士袁黄研究述评
李伟强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袁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慈善史上具有比较高的地位。现当代以袁黄为中心的研究著述颇多,按照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袁黄生平研究、袁黄仕宦研究、袁黄善书及其劝善思想研究、袁黄举业思想研究和其他方面研究等五个方面。袁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袁黄;研究述评;《了凡四训》;善书
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生活年代在明嘉靖至万历时期,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慈善家,又为佛家居士。袁黄一生在政治、军事、经济、慈善、水利、文学和医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当代以来的袁黄研究,主要包括对其生平、仕宦及善书等方面内容,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研究领域的重要选题。袁黄所撰著的劝善书《了凡四训》屡经刊版,流传广泛,并出现了各种注解本。然有关袁黄的研究较晚才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出现在2000年以后,笔者对已公开出版发行的袁黄研究著述进行广泛搜集和整理,按照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袁黄生平研究、袁黄仕宦研究、袁黄善书及其劝善思想研究、袁黄举业思想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五个方面,述评如下。
一、袁黄生平研究
袁黄生平研究包括对其生卒年月、人生履历的研究,是袁黄各方面研究的基础。对袁黄生平进行考证,能够使其思想文化研究、政治活动研究建立在切实载体之上继续深入。
日本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用力颇深,现当代袁黄研究便是从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开始的,其著作《中国善书研究》对袁黄生平、举业思想、善书及劝善思想等各方面作了综合性研究。在第四章“袁黄的思想与善书”中,酒井忠夫对袁黄生平生卒年进行了详细考辨,指出自明清以来袁黄的传记文献众多,而关于其生卒年及人生履历的记载却并不清晰,为此,他详细考辨诸多文献,结合地方志、当时学人著作以及袁黄自身著作,初步捋清了袁黄生卒年份及求学、仕宦、行善经历,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酒井忠夫:《中国善书研究(增补版)》,刘岳兵、孙雪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00-302页。。1998年,尹建华首次将该部分章节《袁了凡的生平及著作》译成中文,发表在宗教文化权威刊物《宗教学研究》上*酒井忠夫著、尹建华译:《袁了凡的生平及著作》,《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78-82页。。2010年,刘岳兵、孙雪梅把全书译成中文,进一步扩大了其研究成果的影响。章宏伟依托袁黄父亲袁仁笔记《嘉禾记》《新筑半村居记》和袁黄的《袁了凡先生两行斋集》、叶绍袁的《叶天寥自撰年谱》等材料继续深入探讨,考证袁黄的家世、生卒年及籍贯,成为国内袁黄生平研究之先,也是著述最多者*章宏伟:《袁了凡生平事迹考述(上)——袁了凡的家世、生卒年和籍贯考》,出自《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章宏伟:《袁了凡生卒年考》,《中国道教》2007年第6期,第50-52页。。之后研究袁黄生平的文章著作,大多是在对袁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时有所涉及,研究内容也多以上述已有的成果为基础,没有大的变化。
二、袁黄仕宦研究
袁黄仕宦研究是对袁黄仕宦经历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袁黄在宝坻县的治政表现、治政思想方面的内容。袁黄由进士正途起步,历任宝坻知县、兵部职方司主事等职,品秩虽不高,但名声煊赫,为明代著名官员。政治史是历史研究的主流,袁黄仕宦研究同样也是袁黄研究的重点,是袁黄诸方面研究中开辟较早的版块。
(一)对袁黄治理宝坻的研究
王永厚以袁黄在宝坻知县任内所著《劝农书》为对象,对袁黄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成就展开研究,发掘其作为一部影响广泛的著名农书的价值*王永厚:《袁黄及其〈宝坻劝农书〉》,《天津农业科学》1982年第3期,第31-33页。。郑克晟重点关注袁黄在宝坻推广水田、促进农业生产的经历。明后期北方尤其是京畿地区权贵侵占民田、农民赋役沉重和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导致人民生活困苦,袁黄抑制权贵侵占民田,推动当地因地制宜开辟水田和兴修水利事业,最后因得罪权贵遭黜。文章客观地指出了袁黄在宝坻知县任内与民休息、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及改善民生的善政*郑克晟:《袁黄与明代的宝坻水田》,《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第61-65页。。杜新豪等从袁黄《劝农书》中探索出明后期田制、灌溉和粪壤等江南农学知识向北方(宝坻)的传播过程、效果及影响,指出袁黄《劝农书》在畿辅水利史甚至整个中国劝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袁黄在宝坻传授稻作、水利技术事业最后失败的解释,作者不囿于旧地方志中认为农民不懂水利和重沿海鱼盐、轻农田水利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袁黄无亲身参与农业实践的经验及当地降水不均、河流淤积及盐碱地分布广等客观自然因素不适于发展水田这两个重要原因,才导致江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当时无法直接运用到宝坻,可谓见解深入、分析合理*杜新豪、曾雄生:《〈宝坻劝农书〉与明代后期江南农学知识的北传》,《农业考古》2014年第6期,第282-285页。。尤玉珍关注袁黄在宝坻县任内将道德与信仰的力量运用于政治,分析其在宝坻的施政措施,认为以袁黄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在其治政理念中包含了道德追求*尤玉珍:《袁黄的阴骘思想与治县经验》,台湾中兴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二)对袁黄呼吁减赋的研究
袁黄在宝坻将其治政、惠农思想付诸实践的同时,还在其他地区大力呼吁减赋。江南苏松等地在明清时都是重赋区,袁黄的《苏州府赋役议》和《赋役新书》便是为苏松等地祈求减赋之作。杨德才、周岐琛分析袁黄以及受袁黄影响颇深的周梦颜、彭绍升等江南士绅在明清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他们对苏松减赋的吁请并提出多种减赋方案,为减赋营造舆论氛围,对辅臣、言官和帝王产生直接影响,使苏松等地一步步实现减赋,显示了袁黄等民间士绅吁请减赋作为行善活动在慈善事业史上的重要地位*杨德才、周岐琛:《明末清初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以周梦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93-97页。。
三、袁黄善书及其思想研究
袁黄善书及其劝善思想研究包括对袁黄《了凡四训》《祈嗣真诠》等多部善书所体现的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这一直都是袁黄研究、中国古代慈善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热点,在袁黄研究中开始最早、成果最多、分支最多及研究最细致深入,构成袁黄研究的主体,对袁黄其他方面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中国古代慈善思想、事业的研究现在愈加热门,慈善通史呼之欲出,袁黄善书及其劝善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不可忽视。宗教文化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异彩纷呈,袁黄善书及其劝善思想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也是宗教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对善书与劝善思想的研究
酒井忠夫的《中国善书研究》第四章《袁黄的思想与善书》,依据袁黄善书分析袁黄依次接受道、释、儒三家影响最终形成其独特善书思想的过程,并探讨袁黄对善书思想、信仰的实践,使袁黄善书思想与举业思想等其他方面联系起来,相互解释。第四章部分内容与第五章《功过格的研究》探索功过格的产生与发展演变,重点考察袁黄对功过格的实践,认为功过格是袁黄思想实践的基准,袁黄功过格的实践使得最初产生于佛家的功过格在世上大为流行起来,并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善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酒井忠夫:《中国善书研究(增补版)》,刘岳兵、孙雪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61-376页。。王月清探讨袁黄《了凡四训》等劝善书对佛教劝善理论的丰富,揭示出中国化佛教的形成过程,即不断向中国伦理生活步步融进,最后融为一体*王月清:《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佛学研究(年刊)》1999年,第226-234页。。王丽娟以明清劝善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袁黄等人所著劝善书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并阐述善书体现的社会教化思想,揭示明清善书的教化思想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马丽认为袁黄在中国古代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其劝善思想具有现世化和儒家化的特点,对江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丽:《明末的劝善思想和慈善事业》,苏州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王卫平和马丽阐述了对袁黄善书思想的认识*王卫平、马丽:《袁黄劝善思想与明清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安徽史学》2006年第5期,第39-50页。。游子安对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劝善书类别进行分析概括,探讨劝善书中的民间信仰与社会教化思想*游子安:《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中华书局2005年版。。张世琼以《了凡四训》及同时期另一位善书作者颜茂猷的《迪吉录》为研究对象,探讨晚明这一特殊时期内产生的善书所具有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关注善书作者自身对于德与命的选择,认为晚明善书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该时期的善书将道德选择与人自身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张世琼:《晚明善书中的德与命》,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范丽珠认可并且发挥包筠雅以袁黄所著善书为代表的“新善书”与以往善书不同的观点*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杜正贞、张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认为袁黄强调个人能够改变命运,并利用善书来鼓励社会流动和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范丽珠:《“善”作为中国的宗教伦理》,《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6期,第29-34、129页。。吴震分析明末清初以袁黄为代表的劝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背景,认为劝善思想的形成与儒学经典注解相关,前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宗教思想等都为袁黄劝善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儒释道的相互冲突融合为思想背景*吴震:《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66-75页。。2015年吴震又撰文指出,颜茂猷的功过格是基于袁黄功过格基础上的再次发挥,袁黄、颜茂猷功过格的实践,将具有浓厚宗教伦理色彩、原属于佛道范畴的功过格引入儒家社会中*吴震:《17世纪晚明“功过格”的新趣向——以颜茂猷“儒门功过格”为中心》,《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112-123页。。
(二)对《了凡四训》的研究
肖群忠认为,《了凡四训》体现的伦理思想主要有福善祸淫、因果报应的民间人生伦理信念、“诸善奉行”的民间善良意识和“改过”“谦德”的实践道德,具有思想倾向的学派综合性、思想内容的民间实践性、论证方式的迷信与理性相结合的一般特点*肖群忠:《〈了凡四训〉的民间伦理思想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9-23页。。孙占同和谭荣都以《了凡四训》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同名文章《〈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对书中所体现的伦理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将这些思想置于当代社会环境中进行反思。他们在经过分析论证后都得出了《了凡四训》伦理思想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合一的特点,都注意到《了凡四训》兼具家训与劝善书的性质*孙占同:《〈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河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谭荣:《〈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孙占同认为《了凡四训》伦理思想还具有传承、传播性的特点和重实效、重回报的世俗性。杨均尊则重点探讨《了凡四训》所包含的安身立命思想与在生活中的实践*杨均尊:《安身立命之道——〈了凡四训〉之义蕴与生命实践》,台湾南华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刘坤选取《了凡四训》中“改过”一章进行集中论述,对袁黄提倡的改过之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改过思想在现代具有的价值*刘坤:《浅谈〈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伦理思想》,《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第266-267页。*刘坤:《〈了凡四训〉中的“改过”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黄海学术论坛》2015年第1期,第156-163页。。袁光仪分别分析《了凡四训》等三部作品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并通过对比分析晚明道德哲学与世俗道德的分歧*袁光仪:《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学与世俗道德范例研究——刘蕺山〈人谱〉与〈了凡四训〉〈菜根谭〉之比较》,台湾师范大学1998年硕士学位论文。*袁光仪:《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学与世俗道德范例研究》,花木兰出版社2009年版。。任宜敏论述袁黄劝善思想形成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凡四训》各篇中所包含的佛学思想*任宜敏:《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人文杂志》2007年第4期,第27-32页。。
(三)对袁黄思想流传、地位及影响的研究
王继平分析《了凡四训》各篇内容和特色,并探讨该书能够在当代广受欢迎的原因,包括宗教推动、文字优美、故事生动、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及科学促进等方面*王继平:《〈了凡四训〉之研究:兼谈其在台湾之流传》,台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陈兰薰将《了凡四训》看作袁黄自传,认为袁黄撰写自传的实践突破了中国传统传记文的束缚,并将《了凡四训》置于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将书中忏悔改过、哲学思辨和神人感应等因素与西方自传文学进行比较*陈兰薰:《作为自传的〈了凡四训〉》,《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第57-60页。。曾礼军关注袁黄《了凡四训》中的劝善思想深受宗教特别是禅宗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认为这种宗教影响既与明代三教合一的社会风气有关,也与袁黄家族宗教信仰的家学源渊有着密切关系*曾礼军:《简论袁黄〈了凡四训〉劝善思想的宗教影响》,《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5-8页。。施昀廷将《了凡四训》运用于现代教育中,探讨该书中优秀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施昀廷:《〈了凡四训〉融入生命教育教学对国小学生生命态度之探讨——以六年级学生为例》,台湾南华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潘富民分析袁黄的报应思想内容及特点,指出袁黄建立的报应体系对儒家社会产生的影响*潘富民:《明代现世报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唐继华关注袁黄对其自身命运的认识,认为正是他对经典的不同解读方式导致他命运的改变,进而认为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个人以及国家命运具有重要影响*唐继华:《从袁了凡事迹看经典注解对人的命运的影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79-80页。。朱建军将《了凡四训》中劝善的行文看作是心理调节技术,并将之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书中劝善的方法实则包含许多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甚至许多技术现代尚未掌握*朱建军:《心理咨询师看〈了凡四训〉——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2期,第18-21页。。
四、袁黄举业思想研究
袁黄举业思想研究是指对袁黄反对明后期八股科举考试的思想和行动等方面的专项研究。科举考试愈到后期愈陷入成式窠臼,八股文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袁黄对此大加批判,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举业思想。袁黄举业思想研究是袁黄诸多研究中仅次于善书思想研究的第二大重点,通过袁黄举业思想研究,可以全方位了解袁黄的人格,弥补历来仅从善人角色研究袁黄之不足。
(一)对《游艺塾文规》的研究
袁黄举业思想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后才缓缓有成果面世,2010年前后形成研究高峰。有多篇硕、博士学位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其中徐姗姗以袁黄所著的明代科举用书《游艺塾文规》为研究中心,分析该书版本流传情况,其最重要且比较独特之处是关注袁黄在《游艺塾文规》中对明万历朝二十五年乡会试程文墨卷的评点和明代36位名家论文的抄录,指出袁黄在《游艺塾文规》中保存了较多明代科举史料,对袁黄的时文、戏曲、古文及诗歌等理论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与点评*徐姗姗:《〈游艺塾文规〉正续编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黄强、徐姗姗:《〈游艺塾文规〉正续编的文学理论价值》,出自《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二)对袁黄小说的研究
王玉超、田子爽的博士学位论文均研究明清科举社会中与举业相关的文学创作现象与理论,并且都介绍了袁黄的小说《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王玉超认为,袁黄在《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中将科举所用的八股文程式与小说文体相结合,反映出科举制度对明清小说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科举社会中袁黄等文人作家对八股文束缚的反抗*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扬州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之前,黄强等曾撰文将《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中写到的劝善情节与袁黄的劝善文进行对比,指出小说所体现的思想与袁黄的思想特征高度相似,因而得出袁黄就是《演义》作者的结论,只是《演义》是由门人弟子在其身后整理问世的,在整理的过程中有所改动*黄强、王玉超:《〈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为袁黄所作考》,《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第286-299页。。田子爽先后撰文研究袁黄小说,并重点关注《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出袁黄以八股文程式进行小说创作这种方式并不多见,《七十二朝人物演义》正式实现了八股文与小说创作的嫁接,对袁黄及其小说评价甚高*田子爽:《游戏八股文研究》,扬州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田子爽:《八股文与小说的嫁接——以〈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为考察文本》,《求索》2011年第4期,第182-184页。。
(三)对袁黄科举用书的综合研究
除扬州大学的研究成果以外,研究袁黄举业思想的著作不多,主要有张献忠的2篇文章:一篇对袁黄所著的几部科举用书进行考证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明代科举考试的指导思想和二三场在整个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张献忠:《袁黄与科举考试用书的编纂——兼谈明代科举考试的两个问题》,《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193-199页。;另一篇探讨袁黄科举用书中体现的明中后期阳明心学、佛学以及其他各种思想向科举的渗透*张献忠:《阳明心学、佛学对明中后期科举考试的影响——以袁黄所纂举业用书为中心的考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55-62页。。还有陈水云等对袁黄所著科举用书中论述的八股文创作与鉴赏进行评析*陈水云、黎晓莲:《涵泳性灵:袁黄八股文批评之主体论》,《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53-59页。。
五、其他方面研究
与上述生平、仕宦、善书和举业四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袁黄其他方面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稍逊,但因为研究角度比较新颖和多样,仍然是袁黄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研究前景十分广阔。如周贻谋将《祈嗣真诠》看作是袁黄对房事与生殖的心得体会*周贻谋:《袁黄与〈祈嗣真诠〉》,《中国性科学》2004年第1期,第40-41页。;林姗分析袁黄《祈嗣真诠》作为中医文献的版本流传情况*林姗:《袁黄〈祈嗣真诠〉版本源流考》,《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164-166页。;李子云认为袁黄所著《摄生三要》是一部养生学专著,对该书的内容、结构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李子云:《明代养生学家袁黄摄生三要》,《现代养生》2004年第4期,第25页。。
综上所述,袁黄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研究者包括硕、博士研究生至专家教授,研究角度从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哲学到教育学等各方向,研究内容有袁黄生平研究、仕宦研究、善书及其劝善思想研究、举业思想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等五个主要门类,为袁黄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框架和基础。但是,通过对现当代以来已公开发行的袁黄研究著述进行尽可能齐全的搜集和整理后,发现袁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目前的袁黄研究表面看似乎已经覆盖方方面面,其实仍有许多方面尚未涉及。如袁黄善书及劝善思想是袁黄研究的主体,研究成果最多,但研究者多从善书本身出发探索佛教劝善思想在袁黄善书中的体现,而无真正意义上从佛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如王月清的研究对象是佛教劝善书整体,其中袁黄所著的善书仅仅作为案例参与讨论*王月清:《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佛学研究(年刊)》1999年,第226-234页。。既然袁黄的思想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已成定论,那么袁黄思想中具体哪些部分受佛教思想影响,两者缺乏更广泛的对比。二是有些方面虽然已经涉及,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如有关袁黄仕宦的研究,目前学者们大多关注袁黄在宝坻任职的作为,忽视袁黄在其他职务上的事迹。袁黄一生仕途坎坷,除担任宝坻知县外,还担任过兵部职方主事,后又随明军抗日援朝,与宋应昌、李如松等名臣名将共事,参与军谋,屡立奇功,但因战略、政见分歧与其他将领不合,遭受谗言,被迫革职还乡。研究袁黄在兵部任职及抗日援朝期间的作为,对全面解读袁黄生平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促进明朝抗日援朝的研究。另外,袁黄生活的年代处于晚明时期,社会思想比较活跃,儒道佛思想发生相互碰撞与交融,在此环境中,袁黄形成其独特的思想。然而,袁黄虽然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但仍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儒家士子,饱读儒家经典,目前的研究多关注袁黄思想受佛道影响的一面,而忽视袁黄在儒学方面的成就。除《了凡四训》等著名劝善书外,他还著有《评注八代文宗》《春秋义例》《论语笺疏》《袁氏易传》《史记定本》《袁氏政书》《两行斋集》《群书备考》《石经大学解》和《中庸疏意》等文史著作,是明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林志鹏曾先后撰文,认为袁黄《四书删正》兼具科举用书与四书诠释的性质,因而得到广泛传布,同时也因书中对当时官方正统思想朱熹学说持批驳立场而最终遭到禁毁*林志鹏:《袁黄〈四书删正〉及其对朱熹的批驳》,《鹅湖月刊》2015年第9期,第35-47页。*林志鹏:《试论袁黄〈四书删正〉之传布与禁毁》,《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50-54页。。此外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可见袁黄研究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责任编辑 金菊爱)
Research on the Buddhist Yuan Huang in Ming Dynasty
LI Weiqiang
(SchoolofHistoricalCultureandTourism,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Yuan Huang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ancient ideological history and charity history. Many research results on Yuan Huang have been presented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5 areas: Yuan Huang’s life, Yuan Huang’s career, Yuan Huang’s charitable thoughts and persuasion, Yuan Huang’s work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other research. Research on Yuan Huang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and exist broad spaces for development.
Yuan Huang; research;LiaoFan’sFourLessons; charitable books
2016-09-11
李伟强,男,浙江嘉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