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思考
2017-01-11朱胜晖
朱胜晖
(信阳学院 校长办公室,河南 信阳 464000)
“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思考
朱胜晖
(信阳学院 校长办公室,河南 信阳 464000)
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是民办本科院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主要是指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对自身位置的选择,具有聚合性、传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确立过程中受时代特征、民办教育制度、区域环境、学校发展历史、学校办学模式和现任校长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面对“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民办本科院校应定位于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民办高等教育;双一流;民办本科院校;定位
截至2016年5月30日,我国民办本科高校达到41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34%、全国高校总数的16%,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支强劲的生力军*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6-06-0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606/t20160603_248263.html。。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是一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发展定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如胡大白等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探讨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问题*胡大白、杨雪梅、张锡侯等:《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1-36页。,徐绪卿等认为民办高等院校应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徐绪卿、周朝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民办高等学校的新定位》,《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10期,第59-62页。,柯佑祥等从民办高校的自身特色出发对民办高校的定位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柯佑祥、张紫薇:《民办高校的定位、特色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第31-34页。,但将其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不多。在国家大力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面临着新的优化与整合,民办本科院校要在这一轮改革中实现转型,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是关键。
一、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内涵
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民办本科院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办学特色的选择,也是影响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第33页。。科学确立发展定位,是“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界定
发展定位是民办本科院校对自身所处位置的选择*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江苏高教》2002年第1期,第59页。。从广义上讲,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应包含在全社会中的定位、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内部各要素在整个学校发展进程中的定位三个方面*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第25-28页。。其中,在全社会中的定位是指民办本科院校对自身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处领域和所承担社会角色的选择;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是指民办本科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内对自身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办学特色的选择;内部各要素在整个学校发展进程中的定位是指民办本科院校在整个学校发展进程中对自身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发展要素在规模、速度和优先度等方面的选择。从狭义上讲,发展定位主要是指民办本科院校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高等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隶属文化领域,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职责,且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和学科发展等要素千差万别,因此本文在“双一流”背景下谈及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时,采用狭义的概念,重点分析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对自身位置的选择。
(二)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主体与客体
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主体即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的实施者,通常指由学校董事会成员、行政领导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决策团体。发展定位主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是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共同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的重要保证。在这个决策团体中,校长起着领导和协调的作用,是决策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对外代表学校行使领导决策权,对内领导学校协调各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讲,校长的能力和眼光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定位。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客体即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的被实施者,通常指人才培养类型、培养层次、办学模式、学科设置、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等,其中,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类型是关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从主客体关系出发,“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可以被释义为:以校长为代表的决策团队,依托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学校人才培养类型的科学选择。
(三)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特点
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在民办教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聚合性、传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聚合性可从定位的主体和定位确立后的影响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定位的主体是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决策团体,其本身就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在确立发展定位后能够集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共同为学校发展目标而奋斗,呈现出明显的聚合作用。传承性是指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是一脉相承的,举办者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将一直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即使出现转设、更名和办学层次提高等情况,学校创办之初所确立的办学理念、办学目的仍将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定位。尽管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具有延续性的特点,但并不是说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表现出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也需随之不断调整。另外,领导团队的更替也会使其定位产生波动,但这种波动是在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立足于发展特点,“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可以被诠释为:在传承最初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民办本科院校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理念,集聚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对新形势下自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角色的重新选择。
二、影响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因素
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是办学者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素基础上制定的科学发展规划。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发展所处的时代特征、政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等,主要指社会需求对民办本科院校定位产生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现任校长等,是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对自身发展定位产生的制约作用。
(一)外部因素
1.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替的速度愈来愈快,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日益成为各国发展教育和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第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第三,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类型不断丰富。据教育部网站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 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达到2 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达到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柴葳、万玉凤:《首份高教质量“国家报告”出炉》,《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8日,第01版。,已进入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当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参与高等教育学习、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等传统内容,更追求高质量和个性化。
2.日趋完善的民办教育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至今已有15年,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的指导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我国现有民办高校734所、在校生610.90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13所、各类注册学生77.74万人*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07-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民办高等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纷纷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以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区域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便利,并加强了监管,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出台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了各类民办高校法人属性不明、财产归属不清以及政府扶持不到位等发展瓶颈,进一步优化了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环境。
3.复杂多样的区域环境。民办本科院校所处的区域环境对其发展定位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区域环境作深入分析是科学定位的重要前提。区域环境复杂多样,对民办本科院校定位的影响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受区域经济特征的影响*鲍威:《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和区域发展模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第151页。。现阶段民办本科高校多属于地方性高校,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对学科定位和特色定位有重要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不平衡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地区间在人才需求类型、层次和数量上不一致,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征。第二,受区域政治特征的影响。各省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异,陕西、江西和河南等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受区域文化特征的影响。区域文化对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办学模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结构和类型,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影响最明显。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类型丰富,民办本科院校应倾向定位于行业类特色高校;反之,则应倾向定位于综合型高校。
(二)内部因素
1.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是制约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学校的起步环境、办学阶段以及举办者的办学定位等,这些均对发展定位有重要影响。第一,从起步环境看,不同的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办高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公办高等教育的不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21世纪的民办高校多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个性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可见起步环境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催生不同的办学定位。第二,从办学阶段看,学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定位。刚升本的民办高校必然重点关注生源、教学评估等问题,老牌民办本科院校更关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问题,而刚刚“转设”成功的民办高校则更关注转型问题。第三,从举办者的办学定位看,延续性是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重要特征,这种办学定位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2.办学模式。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以学养学滚动发展模式、以产养学资金注入发展模式、民办公助发展模式、国有民办整体转制发展模式和合作办学发展模式*杨雪梅:《浅谈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模式》,《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1-3页。,不同的发展模式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以学养学滚动发展模式”的学校由于办学起点较低、办学之初资金有限,更注重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产养学发展模式”和“民办公助发展模式”的学校由于办学起点较高、资金力量雄厚及管理机制先进,更追求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国有民办整体转制发展模式”的学校由于办学投资与运行模式的明显转变,更注重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转变;“合作办学发展模式”的学校主要有“中外合作办学”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两种,因与世界知名高校接触较多,其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国际化特征明显,更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3.现任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在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眭依凡:《大学校长的办学定位理念与治校》,《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第51页。。民办本科院校校长面临的办学环境、办学任务与公办高校的校长相比有较大不同,前者作为职业化校长,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更有机会实现办学理想,但也面临着政府支持不足、学校发展起步较晚及各种资源竞争激烈的现实困境,需要校长拥有政治家的头脑、教育家的睿智、企业家的精明和社会活动家的老练*史飞翔:《论民办大学校长在构建办学特色中的核心作用》,《学理论》2011年第15期,第242页。。如果校长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勇于创新的气魄,学校在“双一流”背景下更有可能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发展定位,更好地实现规划目标。
三、对民办本科院校科学定位的建议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双一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具体指“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2015-10-24,http://www.moe.gov.cn/jybxxgk/moe1777/moe1778/t20151105217823.html。。这一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及“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作出的重要规划。
(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
在“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机遇体现在:一是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也在不断加大,从起初的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发展到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和个性化的选择,这些需求给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和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三是民办本科院校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已初具规模,办学特色较为鲜明,办学模式和培养体系不断优化,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挑战体现在:一是市场竞争压力。民办本科院校在迎来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公办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间为抢占市场先机也在相互竞争。二是来自社会的偏见。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偏见虽有较大改观,但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仍影响着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等。三是民办本科院校自身发展仍有不足。民办本科院校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发展定位模糊、专业设置雷同以及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中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执行不彻底和权力不平衡等,成为制约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内容
所谓“双一流”背景下的发展定位,就是民办本科院校在国家构建“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中对自身位置的选择,可从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和面向定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办学类型定位——应用技术型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逐步细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人才*黄藤、王冠:《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外部质量标准和评价的思考》,《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第2页。。民办本科院校须重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现错位发展。在“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立足办学基础,面向市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力争办成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兼顾其他层次。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地方院校,总体定位是应用型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当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办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定位上应有所差异,发展历史较短的要重点发展本科教育、兼顾专科教育,本科建设时间较长的要在做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
3.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在“双一流”背景下,为区域经济社会输送合格和急需的人才,是民办本科院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民办本科院校要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找准发展方向,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既有助于凝练办学特色、提高社会声誉,也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生源和教学资源,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是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双一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定位于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但这仅是在“双一流”背景下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的宏观思考,未涉及具体学校的定位以及如何实现定位的问题,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 毛红霞)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 Class”
ZHU Shenghui
(President’sofficeofXinyangCollege,Xinyang,Henan, 464000,Chin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rient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non-government regular universities mainly refers to their loca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iza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t has been restrict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temper of times,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 system, regional environment, university development history, university running mode and university senior management. Facing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riented as local based, region served,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Double first class”;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orientation
2016-09-21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4-GM-056)
朱胜晖,男,河南新乡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