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2017-01-11魏文迪
魏文迪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魏文迪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作为一支特殊的教育力量,为浙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贡献。随着学历文凭考试的取消,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步履维艰,纷纷寻求转型,有些甚至退出了办学。浙江现存的民办专修学院通过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坚守阵地,尽管近年来仍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面临着生源危机、政策缩紧、师资缺乏和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文章阐述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为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而采取的现实举措,重点探讨该类院校拓展办学思路、寻求办学转型的可行性路径。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专修学院;转型;浙江
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以学历文凭考试为主要形式的民办专修学院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2005年取消学历文凭考试后,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陷入困境。民办专修学院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成为学界探讨的一项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类:一是对转型模式的研究。黄新茂指出:“具备条件的专修学院应准予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不具备实施高等自考助学条件的,应限期转向从事非学历培训,有条件也有意向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的,应予以支持。”*黄新茂:《教改新政下的民办专修学院路在何方?》,《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7日,第C01版。徐兴刚等梳理了民办专修学院转型的方式,包括升格为普通民办高职院校、转向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和逐步走弱或停办*徐兴刚、胡正:《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突出重围”》,《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24日,第C02版。。二是发展定位的研究。有记者解读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代表性人物的观点:浙江三联专修学院董事长胡正认为,民办专修学院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于继续教育;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董事长俞建明认为,民办专修学院的生命力在于从单一满足学历要求转向满足开放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来*解艳华:《民办专修学院 没落或者重生?》,《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7日,第C01版。。三是对困境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余溢多指出,民办专修学院在办学条件、生源、教学观念和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成立精干的领导班子,重视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将发展方向定位到继续教育上*余溢多:《民办专修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成功(教育版)》2013年第4期,第168-169页。。不过,该类研究仅作了概要性陈述,并未具体展开。
当前,以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为主要形式的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外部环境又发生了变化,高考录取率提高、生源减少、自考招生市场竞争白热化、自考政策重新调整以及自考难度加大等,使得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从招生到毕业生就业都陷入困境之中。因此,总结浙江民办专修学院遭遇的现实难题,探寻其在新时期的有效发展举措和可行性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背景
民办专修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在特定时期生存于特定的市场土壤中。20世纪90年代初,为弥补高等教育资源不足,让众多适龄人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学历文凭考试为主要办学形式的民办专修学院应运而生。1993年,国家教委首先在北京市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开展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1996年,国家教委发放《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做好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及推广工作,使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迎来了大好的发展契机。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学历文凭考试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达436所,在校生规模达32.1万人*②徐兴刚、胡正:《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突出重围”》,《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24日,第C02版。,以学历文凭教育为主导的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达到顶峰。
2005年,教育部取消了学历文凭考试,全国民办专修学院面临新的发展问题,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也纷纷寻求转型。以浙江育英文理专修学院和浙江东方专修学院为代表的民办专修学院,抓住时机升格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职院校,招生纳入省统招计划,同时获得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实现了向普通高校的成功转型。以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杭州江南专修学院和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为代表的民办专修学院,另辟蹊径,通过举办全日制的自考助学坚守阵地。还有一些办学规模较小、办学设施简陋甚至租赁办学场地的民办专修学院,则逐步淡出教育市场②。近年来,依靠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浙江民办专修学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根据《2016年浙江省自考全日制助学院校招生计划》,参与招生的院校共有50所,而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仅20所,包括浙江女子专修学院等3所省管助学院校以及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等17所市管助学院校,办学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在湖州和嘉兴也有分布*浙江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公布2016年自考全日制助学院校招生计划的通知》,2016年4月25日。。当前发展较好的民办专修学院主要有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杭州之江专修学院、杭州江南专修学院、浙江三联专修学院、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和嘉兴秀水专修学院等。
二、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困境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还难以真正享有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在办学过程中遭遇不少发展瓶颈。与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更为艰难。浙江不少民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均享有一定的政府公共财政拨款,有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岗位,招生也统一纳入国家计划,而民办专修学院则享受不到这些待遇,且主要面向落榜生招生。随着自考政策的日益缩紧,浙江民办专修学院面临着生源危机加深、考试难度加大、师资队伍不稳和办学经费不足等难题。
(一)生源危机加深
生源是民办专修学院的生存之本。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省内高考落榜生,但近年来,除了普通本科院校扩招,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实行自主招生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录取率逐年提升,落榜生逐年减少*余溢多:《民办专修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成功(教育版)》2013年第4期,第168-169页。。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有28万考生参加高考,统一招生录取24.4万人,录取率为87.1%,比上年略有提高;3.8万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考单招,共录取3.1万人,录取率为81.6%*鲍夏超:《2015浙江高考录取完毕 普通高考和高职单考单招共招生27.5万余人》,2015-08-26,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5/08/26/020805608.shtml。。同时,高考落榜生也并非都选择民办专修学院:有些选择复读,有些选择就业或进入家族型企业,有些选择参军入伍,有些选择函授、网络教育等形式获取相应的学历文凭,有些选择出国留学,还有些进入公办普通高校就读自考。很多公办高校本身就是自考的主考院校,与民办专修学院相比有得天独厚的招生优势,吸引了大批落榜生前往就读;民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也利用自身优势招收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最后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到民办专修学院就读。
(二)考试难度加大
以往学生通过获取非学历证书来顶替自考课程学分或通过“衔接沟通的委托考试”来代替相关自考统考课程的方式,获取自考本、专科文凭“相对容易”。根据《2014年浙江省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意见》,2015年1月1日后取得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实施以外的非学历证书不再认定学分,2015年7月1日后各类“衔接沟通的委托考试”也全部取消。这就意味着自学考试的政策日益缩紧,考试难度加大,对本就招生困难的民办专修学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师资队伍不稳
浙江民办专修学院师资队伍存在兼职教师过多、专职教师偏少的问题,且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教师大多为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学校对他们缺乏必要的约束,教师流动较频繁,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公办高校退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对年轻教师可起到一定的“帮扶带”作用,但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影响,精力投入较为有限。刚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转换到教师身份、适应民办专修学院需要一个过程,从普通高等教育到自考教学也需要一个学习、钻研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随时都要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那些能够胜任民办专修学院工作的教师,也存在不稳定性,因民办专修学院属于民办非企业性质,教师存在失业风险,且福利待遇不高,每年都有大量教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教师流失较多。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批管理人员,他们是民办专修学院发展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除引进之外,主要在本校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中年教师中选拔。但中年教师人数本就缺乏,管理人员的选拔空间异常狭小,这显然不利于民办专修学院的健康发展。
(四)办学经费不足
办学经费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维持运转,缺少公共财政支持,也极少有民间资本或校友资助。他们较少有独立产权的校舍,以租赁为主,且随着场地租赁成本的增加,办学压力不断增大。第二,受生源危机影响,学费收入相应减少,民办专修学院被迫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和招生投入,甚至出现了少数学校之间的恶意竞争——一些招生机构对潜在生源“明码标价”,直接导致招生成本的增长。第三,为稳定师资队伍,民办专修学院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来留住校内教师和吸引校外人才,造成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以上种种情况,让经费本就不宽裕的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三、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出路
要真正解决浙江民办专修学院所面临的困境,还得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比如:通过拓宽办学思路来解决生源危机难题,通过转型来规避自考政策缩紧、全日制自考助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的问题,通过创办适合民办专修学院自身特色的“三留人”用人机制解决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等,通过转型,探索出一条适合民办专修学院发展的新路径。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有所作为,给予其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与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专修学院有其独特的发展定位和运行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在给予支持时应考虑其特殊的现实诉求。
(一)拓展办学思路,寻求办学转型
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一些落榜生有继续求学的意愿,加上自考文凭认同度的提升,全日制自考助学还有存在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民办专修学院在一定时期内仍有生存的土壤。但从长远看,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第一,浙江经济相对发达,必将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第二,随着海外留学市场的进一步壮大,越来越多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选择送子女出国深造;第三,网络教育、函授和电大等灵活多样的高等教育供给形式,对费用相对昂贵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产生较大冲击;第四,浙江省正在酝酿成人高考改革方案,以规范成人教育的招生和就读工作,今后成人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会有所提升,将对全日制自考助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浙江民办专修学院未来的生存空间将日益狭小,转型势在必行。
1.参照国内一般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思路,走民办应用型专修学院之路。浙江民办专修学院可实行“自考文凭+技能培训”的模式,培养应用型学生。受办学成本提升和自考难度加大等影响,民办专修学院设置的专业多以文科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旨在让学生更便捷地通过考试、顺利取得文凭。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即使拿到文凭,也很难在就业市场中找到理想工作。因此,民办专修学院可开设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专业(须教育主管部门在专业设置上作相应调整),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砝码和竞争力,通过提升自考助学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拓展生存空间。
2.加强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对接与合作,拓展生源。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使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招生628.9万人,在校生1 802.9万人,毕业生633.0万人*数据出自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公报》。。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教育的终点,绝大部分毕业生还需继续接受学历与技能的再教育,这是浙江民办专修学院的潜在生源。要挖掘这些生源,必须在“民办”上做文章,因为民办教育办学机制更为灵活、办学特色更易彰显。浙江民办专修学院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为他们“量身定制”,实现中等职业学院与民办专修学院教学上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在校园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既让学生“学有所成”,也让学生“玩有所乐”,努力提升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争取与公办、民办高职院校共同录取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
3.努力寻求与国外教育资源、知名企业合作,打通出国留学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的通道。尽管落榜生获取学历文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成教、函授、电大和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文凭并未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完全认同,而含金量稍高的自考文凭获取难度又大,国外大学文凭自然成为较佳选择。同时,就业也是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重点,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民办专修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如果学生能在国外取得文凭的同时获取订单式培养的定向就业机会,对落榜生及家长将极具吸引力。此外,浙江省属于经济发达省份,相当多的落榜生家境殷实,具备支付高额学费的能力*应光明:《转型期杭州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1-45页。。至于具体的实施形式,民办专修学院可以先与普通高校合作,通过成人高考的形式,让学生取得普通高校成教学籍。民办专修学院作为普通高校的成教教学点开展教学工作,保障学生在就读期间获取大专学历,并开设语言课程和相关预科课程,为学生出国学习做准备。同时,与国外高校进行“订单培养班”合作,学生在专科毕业后进入国外高校学习,获取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到定向单位就业。此种模式类似于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开办的“日本丰田就业班”,将民办专修学院的发展之路与学生出国留学、出国就业结合起来,开创新的生存空间。
4.与地方公办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为申办独立设置的民办高职院校积累实践经验。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专修学院,可与地方公办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共同成立单独分院,开展计划内招生的普通高职教育,这也不失为一条新型的发展之路。以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为例,该校有独立产权,校园设施完全按照普通高职学院标准建立,2006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变身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吉分院,纳入省教育厅计划内招生管理,实行独立代码招生。所招学生第一年在安吉分院就读,依照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大纲、学生管理规范进行教学与管理,后两年在本部就读,毕业后获得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颁发的普通大专毕业文凭。通过此种模式,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教学与管理更加规范,对原有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该合作模式还可以机动调整学生在两地就读的时间,使民办专修学院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二)建立“三留人”制度,稳定师资队伍
为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举办者要充分发挥民办专修学院特有的办学灵活性和自主性,开创独具特色又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机制留人。待遇留人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教师留下来。感情留人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拥有归属感。机制留人即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拥有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要建立约束机制,对违约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增加教师的“违约成本”,还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员选拔机制与考核机制。
(三)力争政策支持,获取财政补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这些利好政策给民办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浙江作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理应在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上做表率。
在政策支持方面,一是重新分配全日制自考助学招生市场。让公办高校退出全日制助学的招生市场,原有的自考主考院校继续承担服务工作,并让浙江民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也逐步退出,由民办专修学院全力承担起自考助学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黄新茂:《教改新政下的民办专修学院路在何方?》,《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17日,第C01版。。二是“适当放权”。浙江教育考试院近年来推行“过程性评价考试”,赋予民办专修学院在学生自考成绩中30%的权限,这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自学考试。三是探索民办专修学院教师的保障机制,可参照温州民办教育综合试点改革“1+9”政策,给予民办专修学院教师与事业编制教师同等的待遇。四是重点扶持省自考助学优秀院校,做大、做强一批民办专修学院。
在财政补助方面,地方政府应把民办专修学院纳入公共财政的支持范畴,也可将政府部分培训项目交由民办专修学院承担,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这样既可缓解民办专修学院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可充分发挥民办专修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民办专修学院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民办专修学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却未获得任何财政资助,这也有失社会公平。政府对民办专修学院的财政支持可有别于公办高校、民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按计划内实际生源数的补助方式,尝试按照民办专修学院每年实际培养的毕业人数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以更好地激发民办专修学院的办学积极性。
浙江民办专修学院正遭遇着一系列发展困境,亟须政府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民办专修学院也要勇于探索,主动与政府对接,寻求“造血式”的帮扶;依靠特有的灵活性开创独具特色的用人机制,以稳定师资队伍;通过拓展办学思路实现办学转型,如走民办应用型专修学院之路,加强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对接与合作,与国外教育资源、知名企业及地方公办高职学院开展合作等。在区分浙江民办专修学院与公办高校、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浙江教育新形势,总结部分优质民办专修学院的创新做法,探讨民办专修学院转型的可行性途径。
(责任编辑 毛红霞)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 Specialized Colleges in Zhejiang
WEI Wendi
(WenzhouVocational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Wenzhou,Zhejiang, 325006,China)
As a special education force, Zhejiang’s non-governmental specialized college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Zhejiang. However, with the abolition of diploma examina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ir development reaches a tough period and they seek to either transform themselves or withdraw from the education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he existing non-governmental specialized colleges have chosen to hold their ground by providing tuition for full-time self-taught students and thus still managed to achieve certai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ightened policy and insufficient funds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measures taken by Zhejiang’s non-governmental specialized colleges for exploring new development with especial focus on feasible methods to expand the thought and seek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running.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specialized college; transformation; Zhejiang
2016-06-2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S023)
魏文迪,男,湖北仙桃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办教育、职业教育。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