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1-10田慧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由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2012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形式和路径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积极尝试,由此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感染力。
1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开展推动了高校思政的创新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开展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政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围绕教材理论内容开展,由于理论脱离实践,很难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思政教育自然也难以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思政教学实践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理解运用理论,不断提升在理论指导下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入脑入心”,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2)开展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实践出真知。通过开展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使大学生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智慧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开展,学生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但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明显,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1)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始终处在“口头重视、实际忽视”尴尬状态。首先,学校管理部门缺乏顶层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完善的方案以及充分的人财物保障,这需要学校主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总体方案全方位进行支持。但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实施主要以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组为主,由于课程组缺乏调度人财物的能力,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其次,思政专任教师和学工队伍在思政课程认识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思政专任老师注重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于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开展缺乏重视,疏于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学工队伍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和配合意识。最后,学生缺乏对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正确认识。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存在抵触情绪,在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主动积极的意愿,完成实践任务态度敷衍,未能达到通过参与实践坚定信念提升素质的目的。
(2)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求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开展却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的问题。虽然很多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实现形式,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经费人力的限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奔赴实践基地集中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考察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都是依据教师制定的社会调研主题分散调查。进行分散调查的学生既缺乏教师指导又缺乏各方面的配合,调查过程困难重重,大多是浮光掠影的调查,缺乏深入分析,撰写的调查报告自然差强人意。在参观访问方面,参观访问的范围比较狭小,指定的目的地往往是红色革命景区以及历史遗迹,年复一年引导学生前往参观访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在参观访问的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的介绍以及相关问题的设计,导致学生往往将参观访问成果以游记的方式进行单薄呈现,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3)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不完善。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在组织管理、激励考核、监督评估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思政课教学实践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开始阶段,缺乏对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内容的分析论证,缺乏实践活动开展方案的规划设计,缺乏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式方法的教育准备。在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面临的人财物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是组织管理人员短缺,思政课实践涉及学生人数众多,而思政课专任老师人数有限,难以有效进行组织管理,以及及时提供指导帮助;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实践能够申请的经费有限,经费使用管理严格,难以对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支持。此外,在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中缺乏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的控制引导。由于受到经费人员的限制,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分散实践的形式。教师只负责布置实践题目以及收取实践报告,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控制引导,从而为部分学生弄虚作假提供可乘之机,这些学生上交的实践报告完全是网上复制粘贴的产物。其次,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完备的激励考核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具有实效性必须要注重调动思政课老师以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需要完备与之相关的激励考核机制。但是有些高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如通过采取对社会实践论文评奖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但对指导老师却未设置相应的激励内容。同时,实践活动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来进行考核和评价。最后,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涉及学生人数众多,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分散开展。因此,教学实践活动是否有效开展需要进行进行过程管理并进行严格监督,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果也需要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估。但很多高校还未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疏于管理,成果难以评估。
(4)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投入经费并积极与各方协调提供支持,以此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但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开展中普遍存在缺乏经费支持、人员配合、实践基地协作等问题。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任课教师规划设计的实践方案就难以实施,学生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没有相关人员通力合作,就难以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没有实践基地的紧密协作,学生的社会调查缺乏场所依托难以深入进行。因此,需要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促进思政实践教学有效开展。
3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认识,调动实践教学主体的参与意愿。高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广大学生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思政实践教学的意义,要认识到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建立实践教学的领导机制,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指导规范实践教学的开展。学校各级党团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掌握其他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协助思政专任老师开展实践教学。思政课专任老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依据课程内容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与学校党团组织、学工队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时对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大学生要端正态度,明确认识,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思考和领悟理论精髓,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整合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资源,推动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创新。实践教学要实现全面有效开展,需要更新观念,将课堂内外资源、学校内外资源整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实践。首先要利用好课堂、学校资源。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与课程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以专题讲座、辩论、演讲等形式对社会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品、话剧的形式演绎热点问题,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运用。在课外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建设思政专题网站,运营以思政为主题或以时事评论为主题微博、微信。其次要利用好学校内外资源。高校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思政课老师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与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生协作,组织学生开展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演讲、辩论比赛,指导学生编排弘扬真善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艺术节目,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中”。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为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也需要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这主要体现为思政老师组织学生到城镇、社区、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或到革命历史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依据思政学科的不同性质与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奔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城镇、农村,深入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户家中进行考察调研,引导学生研究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调研基层党组织运行状况、新农村建设状况、“村民自治”发展状况等。“中国近代史”课程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历史遗迹,访问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与地方史志部门协作引导学生研究地方史考察地方人文景观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则适宜与地方政法部门协作,组织学生深入法院法庭收集案例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道德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组织学生开展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来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奉献社会回馈社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而且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公益活动、志愿者行动也应该成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实现形式。
(3)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完善社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确保从前期宣传、选题论证、方案设计、活动组织、评估考核都有完备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师资队伍与相关人员,规范活动组织实施流程,实现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完善实践教学激励考核机制。高校应构建以评优激励、学分激励、经费激励为核心的学生教学实践激励机制以及以职称考核、课时核算、奖金补助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实践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应构建以学生实践过程与成果、教师评审意见、实践对接单位鉴定意见相结合的学生教学实践考核机制以及以实践效果、指导过程、教学管理部门鉴定相结合的教师教学实践考核机制。最后要完善实践教学监督评估机制。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学实践的监督和评估。一方面,高校通过建构实践教学监督体系对实践教学的经费运用进行严格监督,对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与成果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思政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完善以思政教学实践为核心的评估体系。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学科建设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评估考核指标,达到学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践实效性的目的。
(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高校要投入足够的经费进行保障。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参与学生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高校应设立思政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全方位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实践成果的嘉奖,实现经费使用效果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其次,高校要构建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思政实践教学是否能够取得实效取决于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功底。这需要组织专门的教育培训提升指导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激励表彰等制度激发指导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动力与热情,增强指导教师的自我认同度和职业自豪感;再次,高校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师资队伍。高校应构建“以学校党政干部为主体的管理队伍,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导师队伍,以教学教师为主体的指导队伍,以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参与队伍”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全方位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最后,高校要注重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思政实践教学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校管理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与社会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广泛建立实践基地,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如可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机关、工厂企业、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社会福利机构等机构部门联系,与相关人员通力合作组织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的长期有效开展提供场地保障。
作者简介:田慧(1979-),女,河南郑州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德育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4):53.
[2] 李东坡,王学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