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卮言

2017-01-10严承章

杂文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浮士德歌德实力

严承章

看到某地称要“打造”一片动漫文化产业,吹得天花乱坠,此可谓最典型的“文化打造”。文化是一种积淀,了然于胸而蓄势待发,一发则不可收,焉能如同锻铁“打造”。如果真的要说“打造”,那么请看看名家是如何“打造”:曹雪芹用十年写了《红楼梦》;左思《三都赋》也是用十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花了三十七年;但丁的《神曲》用了三十年;歌德的《浮士德》用了六十年。有的作家终其一生只一部成名作品,但亦足矣!

文化一般不是用铆足劲头可“打造”出来的,虽说文学史上有“子建七步”“温八叉”,但这是个例,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缜密思考,谓“十年磨一剑”。现在对文化的理解越来越庸俗,其实像动漫之类属娱乐性质文化消遣,在文化层面中属低层次的,一般不会给人造成精神层面太大的影响,真正的文化是用灵魂来写的,并对人造成精神上的影响。知识性的虽也属文化,但论其档次是不高的,属工具性质的,然现在也冒充“文化”,例如建多少个图书馆是“打造”文化大省的其中一个大目标等等,其实这些均属硬件,于是到处是“文化”。那么现在“打造”的又是什么文化?大抵属歌德派,到处“一派莺歌燕舞”。真正能留存于世并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大抵属批判性的。现存的世界名著,没有一部为当局歌功颂德的,故,再卖力气“打造”也是白搭,压根儿“打造”不出、也不可能出精品。

真正的软实力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哇啦哇啦喊是喊不出来的,不是“临时工”,更非政治口号,也绝非宣传品。古人对文章有这样的剖析:理、意、气三者相依关系。清钱泳《履园谭诗》有云:“诗文家俱三足,言理足、意足、气足也。盖理足则精神,意足则蕴藉,气足则生动。理与意皆辅气而行,故以必气为主。”以此形容软实力尚无不可,需要历史、时间的积淀,急功近利产生不了软实力。唯有内在的力量才能持久,成为共识,这种潜在的力量不会立竿见影却时时处处影响于人、于民族、于国家,是一种坚不可摧的、恒定的、无形的力量,得益于理、意、气俱足。一个心态浮躁的民族或国家产生不了软实力。

虽说正能量负能量也可是评论作品的一个参照系,但文艺作品要复杂得多,不是以此可囊括(事实上也囊括不了)。那种以我划线、以政治为唯一标准贴标签式的文艺评论,人们知道是“昨天的故事”,结果是文化凋零,今日故伎重演显然不合时宜。庸俗社会学的流行,不可能产生真正有质量且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评论。若根据正能量负能量来权衡,像《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应该剔出中国近代文学史;像鲁迅的《阿Q正传》、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一批作品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切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作品该扫进历史垃圾堆,因他们是“负能量”的推手,并没有引导国民“积极向上”。以政治代替艺术,艺术唯一的出路是最后沦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马克思语)方可生存,最后成了一花独放,文艺的多样性只是一句空话。

【郭德鑫/图】

猜你喜欢

浮士德歌德实力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歌德的书
软实力致胜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