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017-01-10张孺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工匠精神

张孺

内容摘要:本文从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培育“工匠精神”,推进职业教育精细化进程;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实践化进程三个方面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引言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更是时代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支撑,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行“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对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重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职业教育为促进战略实施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此外,职业教育办学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国际间不同群体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友好和谐互动。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没有“工匠精神”则难以向“制造强国”迈进。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价值观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都与“工匠精神”的构建紧密相连。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之基,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职业发展是人才培育的重要保障。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生力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快城镇化步伐。通过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实现创新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保障水平。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全球化协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科研队伍的壮大,职业教育研究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然而职业教育只是在国内发展,缺乏对外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汇。我国对于外国职业教育往往不甚了解,不利于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难以在深层次上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应伴随经济社会形势的改变而不断调整。

(二)缺乏人才评价标准和上升通道

缺乏统一的职业认证考核办法,目前我国少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有了全国统一的认证标准,如会计、律师、医师等。但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还是由地方劳动部门委托设立在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来考核,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证标准,使得相同职业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职业教育缺乏职业上升通道,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能读到高职,不能像普通高校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等晋升空间,容易致使技术人才失去求学的动力。

(三)对职业教育重视不足

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一些如助学金等优惠政策,中职生现在基本是免学费,个别地方入学甚至是零门槛,但依然招不到学生,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社会价值观念或多或少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存在着等级之分。职业教育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许多地方职业院校通过中考招生、高考招生,最后批次录取,出现了所招学生分数偏低的现象,制约办学积极性,影响办学质量。企业用人标准存在“唯学历论”,在一些高薪岗位往往会设置一些学历门槛,将有技能没学历的技术工人拒之门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要求,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育“工匠精神”,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此才能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受教育者人生大放光彩。

(一)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紧抓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协力合作,共同为职业教育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价值认同、智力支撑和基本保障。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撑。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人才保障是关键。培养“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职业院校要紧贴“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理实一体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关于政治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的合作重点,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加强职业院校合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共建区域性、校际间实训基地,通过职业院校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生产联动。

多方协力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共同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职业教育研究者的探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必须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及时解决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依托行业企业,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机制,整合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明确行业指导职责,提高行业企业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发挥社会团体帮扶作用,社会团体是联结职业教育办学机构与政府、劳动力市场、消费者与职业教育不同办学机构之间的纽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监督评估、组织协调的中介作用。

(二)培育“工匠精神”,推进职业教育精细化进程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工匠精神”。李克强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培养工匠技艺。工匠精神对产品的要求是精益求精,没有扎实的职业技能难以成就完备的作品,没有完备的作品难以实现追求完美。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做到“专”,“术业有专攻”,各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优势,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科学设置专业科目,在某一领域上不断积累优势,培育优势专业,培育专业强项。其次要做到“精”,杜绝“差不多”思想,让受教育者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在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不断优化技艺,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最后要做到“长”,职业教育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特长培养,因材施教,对于天赋好、基础强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鼓励学生不断地追求卓越,培育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培育职业精神。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企业必须转变“重技轻人”观念,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担职业教育人的重任。一是深化文化育人,摒弃“技能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通过职业教育,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静下心来钻研产品;二是树立“客户体验”思想,以客户为先,改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手段等,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三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增强技术技能工人的价值认同。

(三)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实践化进程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职业教育上,我们要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重心,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培育新型人才、创新培育模式、改革办学体制,培育出更多的“创客”,让职业教育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发挥出推动经济腾飞的“原动力”。

培育新型人才。职业教育要培育“敢创新”人才,营造包容氛围,鼓励尝试、允许失败,引导师生自主、自由、自在地创造新科技、新价值,让职业教育院校切实成为发明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培育新人才的专业孵化器。职业教育要培养“会创新”人才,会创新要求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求创新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没有专业技能做基础,生产出的东西好比空中楼阁;另一方面,需要创新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上班结合起来,通过实战实训加深理论理解,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创新,增强学生素养。建立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专业学科设置,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个人的喜欢及其特长,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地企业的需要,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实现毕业之后好就业。真正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2015-12-25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工匠精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