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2017-01-10徐建锋
徐建锋
摘要:阐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必要性,提出了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涵义;必要性;战略对策
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好农业工业,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1农业经济发展的涵义
严格地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意味着一个原来或多或少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农业经济,具有能够产生和支持每年一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能力。另外一种常用的发展指标是人均GNP的增长,这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是指快于人口增长率的产量增长。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二是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難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提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五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2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保护的实质在于工业剩余回流于农业、反哺农业,保护经济资源在工业间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对农业实施发展补贴,以维持农业的生机,谋求农业的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的过程也就是从小农经济转变为专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农业过程。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与保护,与市场经济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需要对农业进行支持与保护,以抗御市场风险对农业造成的危害,使农业发展有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农业越需要支持与保护。在我国,农业作为一个生物性弱质的特殊产业,受气候因素影响大,生产周期长,自然与社会风险同在,效益低,农民平均社会劳动熟练程度低,技术进步慢。因此,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现阶段,农业在吸收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还缺乏竞争力,国家必须对农业实行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2.2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一是科技推广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生活质量实现新改善,乡风文化呈现新风尚,人居环境发生新改观,农民素质达到新提高。这些都有赖于科技进步,使科技服务的领域更趋多样化、综合化。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既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新形势,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才能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科技创新,持续带动农村生产力不断跃升,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位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关键性要素,其作用不是外力助推,而是强大的内在驱动。既要加强科技创新,又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经济有赖于科技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生产是有机体和环境条件的统一。农业各项技术措施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导致技术经济效果的不同变化,使得农业科学技术具有复杂性。
3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3.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一是国家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三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四是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
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尤其要加强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选育,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中出现的新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对伏旱、秋风、冰雹、重大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进行研究,努力寻找有效抗御灾害的作物品种、耕作方法和防治措施。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创新,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激励机制,加强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与地方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紧密合作,大力开展各项农技服务,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引进和开发国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建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促进科技推广与应用。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同时,加强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
3.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二是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三是引导农民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民进行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四是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