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小学数学教学法实证研究
2017-01-10李莉
李莉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体验式数学教学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教学策略,重视学生感悟、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和自信,提高了数学素养。
关键词:素养;策略;兴趣;体验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今后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不可缺少它。而数学,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数学的意识、习惯、方法、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简而言之,即人们习惯的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要学好数学,必然要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然而,当前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不是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而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来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学习能力。数学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艺术学科有着密切关联,意义重大。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这个阶段教育的基石。如果小学生在该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也会下降,那么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以我校小学的数学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现状分析
(一)数学教师的现状问题
我校的数学教师数量稍显不足,学生的数量却日益渐增,班容量都在65-70人之间。这样就使得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在这么重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去丰富自身素养,理论和实际脱轨,同时使得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联系少了。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负担偏重
目前,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客观上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很多教师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无形中扼杀了数学课的生机,而课后又布置较多的数学作业,学生在没有完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承担超负荷的作业势必让学生心力疲惫,难于应付;第二、很多教师认为小学数学课本过于简单,不用提前备课,凭着自己的想象增加数学的难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小学生年龄较小,各种能力与素质尚未成熟,对周围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小学数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无从谈起。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策略
当前小学普遍实行导学案的学习方案,注重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式教学,关键在于体验,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体验活动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在体验过程中自觉吸收数学知识。要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在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数學不仅存在于课本中,而且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把数学学习好的动力。把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起来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印象会加深。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圆的世界,无数个圆围绕在我们身边,好多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你能说说在哪儿见过圆形吗?”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车轮、硬币、井盖、光盘……”师:“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圆?设计成圆形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能不能用其他的图形代替呢?”在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说是只是为了美观可以用其他图形代替,有的学生说是不能用别的图形代替。师:“究竟谁说的是正确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探究吧!”
这一导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人,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从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趣味。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格尊严,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即使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猜测一下应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汇报时,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种,答案比实际面积小,他说是数方格得到的。第二种的方法是邻边相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第三种,方法是底乘高,因为自己预习了新课。此时老师要耐心听完学生的表达,给学生提出验证猜测的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进行。一组数方格(不满一格都按半格算)。其他组沿高剪、拼。这样通过合作,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得出计算方法。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倾听者”。这种新型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在这个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参加了体验,发现了问题,树立了自信,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从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学习,喜欢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数学学习有逻辑性,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进行自主思考。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整理,总结,反思,让学生深刻认识所学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一个问题挖掘多个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有这么一道题:男工与女工的比是3:5,女比男多14人,男、女各多少人?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方法一:男:14÷(5-3)×3=21(人)女:14÷(5-3)×5=35(人)
方法二:男:14×(3/(5-3))=21(人) 女:21+14=35(人)
方法三:女:14÷(1-(3/5))=35(人) 男:35×(3/5)=21(人)
方法四:男:14÷((5/3)-1)=21(人) 女:21×(5/3)=35(人)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内容,又复习了以前所学知识。将课程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
三、总结
由于数学学习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性,包含了相对复杂的计算,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而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的自信。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到数学内在的趣味、魅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