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初探①

2017-01-10蒋红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应用型

蒋红英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初探①

蒋红英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体能占主导的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中,护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质量不仅取决于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护生的身体素质对专业技能操作的质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加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应用型人才培养 护理专业 体育教学改革

1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2013年2月教育部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并选择全国31所高校作为试点院校,这一重大战略对于试点院校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极大的生存挑战。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对实用人才要求的需要,也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此同时,在当前新医改逐步深入和大多数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相对频繁的今天,我国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日渐凸显。大众普遍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要有过硬的职业身体素质。近年来,一些大型医院在招聘护士时除了对她们进行理论考核、面试外,还把身体素质考核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条件。部分医学院校对护生的职业体能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毕业生在理论考核和面试都合格的情况下,体能达不到护理岗位的要求而遭淘汰。这充分说明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于现代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要求。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原则,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强化实践能力,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1]。通过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动手能力更强,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时间加快,真正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表1 体育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表

2.2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内涵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主要是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护生职业能力即护生在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2]。其中临床护理技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在体能占主导的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中,护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质量不仅取决于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护生的身体素质对专业技能操作的质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护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该文主要从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护生职业身体素质方面加以探讨。

3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如选项课、男女分班课、体育俱乐部等授课形式的开展,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在授课形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授课内容依然以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能、身体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达标项目等传统内容为主。根据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的护生已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用人单位对护士的整体需求,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具体表现为:体能不足导致难以胜任临床繁重的护理工作;职业责任感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护生营养过剩导致体重超标,影响护理操作的敏捷性等。另外,体育教师人数偏少,且大多数都是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致使部分护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毫无兴趣。总体来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医学院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加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4 应用型护理人才职业基本身体素质需求

护生阶段是一名护理专业学生过渡到合格护士的重要阶段,护生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护士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由于护理专业对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以适应劳动强度比较大、站立时间长等未来职业环境。应用型护理人才的职业基本身体素质需求是多样的,它包括身体形态、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度等素质。通过与在职护理人员的访谈得知,由于临床护理操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需求,身体形态是护理操作的基础身体素质。护理操作中应用频度较多的部位首先是上肢,主要为手指、手腕的灵敏、柔韧及手指力量,然后是手臂、腰腹肌和腿部力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身体素质——耐力,它是护理操作的核心身体素质[3]。

5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针对应用型护理人才职业基本身体素质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采取课内以传授知识和掌握锻炼方法为主,课外以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教学内容设计要在两个学期完成,体育课每周2学时,共72学时;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次,每次1学时,共72学时。具体如表1所示。

在实施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体育课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课程内容可以科学地选配组合、灵活运用,严格执行每周体育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合理安排,每相隔4周调整一次运动项目的组合和练习密度。根据学生的具体身心状况和健康标准中测试的内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方法则采用兴趣导入法、游戏比赛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就是将体育课教学与护生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模拟职场氛围进行情景式教学,使护生身临其境,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与动作技能[4],以达到改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提高职业体能的最终目标。

每周规定星期二、四有规律地组织两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学生体形、提高身体机能的教学内容为主。通过有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一定的力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以及核心部位的控制力,也可以改变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大量脂肪,让胖的瘦下来,瘦的通过锻炼可以增加肌肉横截面,变得强壮。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交流学习还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加强学生考勤,保证学生的出勤率,特别是课外活动时间的出勤率,把课外活动出勤率纳入学生平时出勤考核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操作质量明显提高。总之,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多种教学资源整合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线体育教师系统研究、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薛松梅,杨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132-134.

[2]陈月琴,杨丹丹,刘方.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8(2):102-103.

[3]蒋红英.护理专业学生体质健康与职业体能需求现状分析[J].运动,2015,2(3):56-57.

[4]李霞,李立斌.以“职业体能”为主导的高职护生形体课程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1,4(33):147-149.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04

G807.4

A

2095-2813(2016)12(a)-0004-02

本文系许昌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201511)。

蒋红英(1972-),女,汉,河南许昌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