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幸福观的构建
2017-01-09孙贺汤爽
孙贺,汤爽
(1东北大学 招生工作办公室,沈阳 110819;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工作部,辽宁 大连123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幸福观的构建
孙贺1,汤爽2
(1东北大学 招生工作办公室,沈阳 110819;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工作部,辽宁 大连123000)
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从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自身幸福的评价和预期以及追求幸福的途径等方面作为大学生幸福观的构成要素,针对大学生幸福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网络建设、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模式、发挥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作用以及加强个人修养等构建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幸福观
“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的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体验;是生存发展达到某种完美和免除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3“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标准等问题所持观念的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措施,是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在东北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及辽宁科技学院取样,每个年级各抽出100人,覆盖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回收16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18份,问卷有效率达76.13%。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18.0分析上述四所高校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诱惑的干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充分认识到金钱是影响获得幸福的因素之一,但二者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这说明,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决定因素。
大部分大学生赞成幸福是造福与享福的统一体。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更加侧重选择“创造幸福”。同时,在“创造幸福”的基础上,多数大学生深刻意识到适度奋斗创造幸福的重要性,即“创造幸福”的同时,学会“享受幸福”,他们比较认同“幸福是造福与享福的统一体”。但仍有部分学生选择“幸福就是享福”(4.9%),在这些大学生的幸福观中是享乐主义至上,如果他们不学会“创造幸福”,终有一天他们所谓的“幸福”会被消耗殆尽。
表2 关于幸福与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关系的统计分析
基本认同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实际需求,相应地,个人的幸福离不开国家的主张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幸福目标要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符合。
表3 关于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进步的关系的统计分析
这说明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他们将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个人幸福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能为人们实现个人幸福提供强大的助力,反过来,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也反映出国家的进步水平,这与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实现个人幸福不谋而合。
表4 关于为了国家发展是否会放弃个人的幸福追求的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大学生看来,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位置高于个人幸福,这是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积极体现。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甚至是把个人幸福放在较高的位置,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不仅会滋生大学生自私自利之心,甚至会使他们迷失自己。
(二)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的评价和预期
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的评价。为了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幸福观教育,本研究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的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幸福的衡量标准、大学生的幸福来源以及大学生缺乏幸福的原因。
探索大学生对幸福的衡量标准,就能了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情况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从大学生对幸福的衡量标准的7项调查内容发现:有目标、有追求、事业有成(58.1%)、身心健康(54.3%)、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家庭(47.9%)、有知心朋友(44.7%)、为社会做贡献、体现个人价值(44.2%)、生活自由自在(32.0%)、有钱、有权、有地位(22.0%)。由此可见,身心健康、有目标、有追求、事业有成和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家庭成为了大学生对幸福的最主要的理解。这表明,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作用,在追求成功的征程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我国“家庭美满、身体健康”等传统观念仍持有较高的赞成度,这也是大学生幸福的一种体现。
大学生的幸福来源。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幸福的主要来源”包括自己取得好成绩(84.0%)、靠自己的努力赚到生活费(79.8%)、幸福的家庭(71.8%)、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70.0%)、帮助班集体获得荣誉(36.9%)、看到别人幸福,我也感到幸福(18.1%)、其他(8.2%)、看到别人的不幸,我感到幸福(4.1%)。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幸福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努力以及家庭的和睦,而对通过集体获得幸福不够重视,这与90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以及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相吻合。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成为大学生幸福的主要来源,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于社会幸福的关心度较低,他人的幸福对自己的幸福影响程度较小,不能有效感知他人的幸福,更有甚者,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幸福,这种扭曲的幸福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题。
大学生缺少幸福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缺少幸福的主要原因:学习、就业压力过大(74.53%)、经济压力过大(62.31%)、缺乏成就感(58.45%)、自己努力不够(46.37%)、父母对我期望太高(40.72%)、精神空虚,缺乏生活目标(36.48%)、自我期望值过高(26.56%)、其他(14.19%)。幸福是人的积极情感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近几年,就业前景不明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就业的压力随着而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把“经济压力过大”当成缺少幸福的原因之一,这说明,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不断攀升,如果想要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可能更在意经济带来的幸福。在影响大学生缺少幸福的因素中,选择“缺乏成就感”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没有详尽地规划,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个人需求、理想抱负和自我价值没有实现。
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的预期。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将来或许会幸福吧”(45.3%),而针对“你对未来的幸福有信心吗?”“坚信会比现在更幸福”(55.0%)、“不确定,未来不可预知”(36.8%)、“没信心”和“还没考虑”(8.3%)。以上统计结果表明,这表明,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多过对于当下幸福的感知。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他们对未来的幸福有预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充满希望,有坚定的信心,但是也反映出大学生当下以及过往的生活感知不足,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当下的幸福。
(三)大学生追求幸福的途径
关于实现幸福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90.0%)、“依靠父母支持”(5.0%)、“依靠亲戚和同学或朋友帮助”(3.0%)、“找个好的对象,帮助自己发展”(2.0%)。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幸福是需要自己打拼的,而不是借助其他外力来获取的。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追求幸福、实现幸福的途径的选择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够到达人生的顶峰。因此,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意志是否坚定对能否实现自我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如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的选择”,“顽强奋斗,继续努力”(72.9%)、“放弃,追求其它目标”(13.0%)、“顺从命运安排,听天由命”(12.1%)、“向他人求助”(2.1%)。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比较坚定的信念,能够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拼搏,同时,也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幸福观的构建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引导其树立正确、合理的幸福观,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幸福目标中,通过被社会认可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一)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建文明的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负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对大学生的幸福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加强网络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不断完善网络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的使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增强校园网络的健康、文明、和谐,为学生搭建干净、有序的交流平台。
(二)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幸福观之间的相关性,引导学生意识到实现个人幸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其次,授课方式也应转变,由“填鸭式”教学向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最后,学校应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强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幸福观寓于学生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
(三)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这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家长要与学校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将幸福观与学生的需求、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二是家长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解决困难,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三是家长要鼓励大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其独自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注重加强个人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幸福观统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当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比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所带来的幸福感更加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创造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让大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寻到正确的幸福观。大学生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再去追求个人幸福,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不断学习,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树立崇高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幸福的重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幸福观相结合,是更高层次的幸福观,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幸福观,值得大学生广泛践行。
面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需要从价值观的层面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幸福观的契合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自身幸福的评价和预期以及追求幸福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的有效途径。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幸福观相辅相成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前提,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追求幸福,大学生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大学生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学生幸福观的构建也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肖玲.深圳特区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5)
(本文荣获东北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
(责任编辑:乐程)
Positive Influen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up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Happiness
Sun He1, Tang Shuang2
(1AdmissionOffice,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 2StudentAffairsDepartment,LiaoningTechnic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23000,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mpon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happiness including how they define happiness, how much happiness they feel and what are their expectations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in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ur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ut more efforts into network construction, enrich the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method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arent-school coordination and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mselves.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llege student; outlook on happiness
孙贺(1983-),男,东北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汤爽(1989-),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工部副主任。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6.014
G641
A
1674-5337(2016)06-0054-04
□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