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镜零售业,敢问路在何方
—— “十三五”十二人谈之十二

2017-01-09张鸿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视光零售业十三五

文/张鸿林

眼镜零售业,敢问路在何方
—— “十三五”十二人谈之十二

文/张鸿林

编者按:新常态下,面临更多机遇,也面临更多挑战。对于眼镜这个大健康行业来说,应该怎样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眼镜行业必须从低端、低附加值、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重塑竞争新优势已成为眼镜行业的重大命题和当务之急,这不仅关乎到每个眼镜企业的命运,更关乎到整个眼镜产业发展的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本刊特别推出的《十三五规划12人谈》栏目,特邀业界12位有识之士,以审视大势的眼光,结合行业实际,畅谈对“十三五”的期许,给同行以启迪,未雨绸缪,系统谋划,趋利避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脚踏实地,成就眼镜业的辉煌梦想。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发展速度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在发展方式上,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在经济结构上,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而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创新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种大环境下,眼镜零售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需要与时俱进。既然不能改变这种大环境,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大环境。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一片愁云笼罩着传统眼镜零售业:门店人流量减少、高档消费下降、零售业态多元化的市场分流、电商的冲击,企业利润下降,经营成本却不断攀升……种种困扰与烦恼扑面而来,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看似热闹,到头来多半是赚了吆喝赔了钱。

眼镜零售真的是走入了死局?我看未必,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细挖一下问题的本质,说不定解决方案就在自己的手里:

门店人流量减少——是不是周边客群消费动线发生了改变?树挪死,人挪活,为何还坚守“死局”?

高档消费下降——为何不调整货品结构,让中高端和中端商品进入门店?

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经营成本的大占比无非是指人工和房租,我相信这两项费用加在一起后的占比变化不会太大,如果无法控制在35%以内,开任何零售店都会盈利乏力。

零售业态多元化——视光中心、快时尚、平价店、电商等业态的出现,细分了消费群体,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市场。

……

评价一个行业的兴衰,首先看这个行业是否已经饱和了。2016年,中国眼镜线下零售市场规模预计700亿,其中配光占550亿,大概1.1亿副(平均不到500元/副)。截至2015年底,中国城镇化率为56.1%,城镇常住人口7.71亿(非农业人口),需要配镜的人口占60%,这个规模大约为4.6亿人。如果按平均每3年换一副眼镜,每年至少有1.54亿副眼镜的需求。2016年的1.1亿副眼镜只占其中的71%,所以我认为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何况这里面还不包括未被统计的农村人口,也没有将平均换镜周期提升为2.5年。所以我认为市场的空间还非常大。面对这么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唱衰”是不是太早了呢?收拾起悲观的情绪,将目光和精力聚焦在如何把握机会上,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一.眼镜零售企业“抱团取暖”的出发点不是利润,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谈到抱团取暖,很多老板第一想到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抱团以后做什么?是实现单一企业做不了的事,是把资源整合到最佳状态后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才是抱团取暖的最终目标。

相比规模化过剩的鞋子和服装行业来说,眼镜零售行业是另外一个极端,规模化程度很低,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效率极其低下。前几年国家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优异的单店业绩的耀眼光芒掩盖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低下。近几年潮汐逐步褪尽时,谁在“裸泳”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大家能够化零为整,将各自的采购和供应链体系整合在一起,通过集中采购和集中加工,将货品和加工成本降低20%不是梦想,让企业增加6%的净利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省下的库存成本将直接转化为现金流,让企业的发展更为健康。上世纪70年代之前,欧洲经历了二战后的重建,利用廉价的中东石油,迅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这和我们改革开放的前30年很像,年增速都能达到两位数。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东欧佩克成员国的崛起,让西方的廉价能源时代终结,欧洲很多国家的增速迅速跌到个位数,这个时期,他们的眼镜零售店的日子也非常难熬,最终大家抱团,出现了只有那个时期才能成立的特殊团体“采购联盟”。时至今日,很多欧洲国家的眼镜店大多分属于不同的品牌加盟体系,或者是采购联盟体系,独立运营的单店不足30%,这样的结果就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中国目前的处境和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极为相似,正处于经济软着陆后的第一个拐点。如果眼镜零售业的同行之间抓住时机,抱团取暖,那么就能防御随之而来的“滞涨”寒冬。

二.将一种业态真正做精、做专就是成功

在过去的30年里,眼镜零售行业一直是按照传统经营模式在发展。随着消费者意识和需求的转变,单一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眼镜零售业出现多元化业态就成为必然。

但是,对于传统眼镜零售企业来说,轻易涉足新业态并非易事。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强是好事,但是盲目跟风就是自掘坟墓。当打算创建一个新模式时,必须问问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做平价店,有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有无产品开发能力?转型视光中心,仪器设备会操作吗?能给消费者提供视功能问题的解决方案吗?因为每个业态有不同的专业销售流程,需要进行研究和细化。

国家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了,眼镜零售业不能再按老套路出牌,过去的优势很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阻碍。以前,每个城市都有几家非常知名的大型百货公司,产品种类应有尽有。但这些年,这些百货公司纷纷关停并转,他们被新型的购物中心取代,因为后者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做得非常到位,这种转变恰恰迎合了特定消费者已经升华的体验需求。我们很多传统眼镜店就像当年的百货公司,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结果却没有抓住任何一个细分人群。细分市场的维度有很多方面,不论是价格维度,还是年龄维度,只要在门店覆盖范围内切分出的目标人群规模,足够支撑门店的业绩,就应该根据此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大胆调整门店形象、货品结构、销售话术、促销活动等等。在这个时代,“大而全”的门店再也无法将所有的消费者“一网打尽”,只有细分人群才可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市场,让门店脱颖而出。

三.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

眼镜零售业态百花齐放,看着客流量被稀释,不少老板的心态变得浮躁起来:买一堆仪器设备作摆设,然后再变换个门头,就称转型为视光中心;无底限地和同行杀价,就认为自己踏进了平价超市的领域;在网上开个店,或是在电商平台搞搞团购,就以为自己也跟上了“互联网+”的潮流;改变一下店面的装修陈列,弄几个档次的价格套餐觉得自己“快时尚”起来了……

将一种成熟业态转型成另一种新业态,风险极高。很多老板会选择“跨界”的方式,即原有模式照常运行,另外再开辟一个新战场,启动一个新模式,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之前,我奉劝各位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因为现在已经不是“摸石子过河”的时代了,一时头脑发热,一个拍脑袋的决策,就有可能让企业陷入死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人。以宝视达为例,如果要开发100家门店,需要包括配镜师、视光师、店长在内的近500名专业人员。以中国的视光教育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我们一家企业的需求。由于眼镜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从业人员的价值得不到认可,不少从业者不把会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所以造成眼镜行业人才极易流失和极度匮乏。因此,我们应该看到,视光教育培训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那种坐享其成,同行间互挖墙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人才离开了适合的土壤无法健康成长,缺乏后续的继续教育,人才即使被挖走,几年后也会枯竭。所以老板们应该在赚到钱后,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教育,培养人才,那么行业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市场潜力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四. 未来的5年,“整合”将成为关键词

未来中国眼镜零售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形势一致,是L型底的走势。未来的5年,眼镜零售行业的年化增幅大概在5%左右,甚至更低。同时将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将逐步退出。大型零售连锁、大型采购联盟将出现。线上眼镜零售将在未来5年逐步占据20%的市场份额。

中国眼镜零售行业存在这样一个病态症结:即使经济大环境不好,眼镜店却越开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老板们总是想扼杀同行来赚取利润。未来5年里,眼镜零售店的关关停停将成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日子最难过的就是那些没有团队、缺乏后台支撑、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中小眼镜店,因为受规模限制,无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强大的后台支撑。未来的眼镜零售行业应该与具有大型供应链的公司进行整合,才能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比如宝视达目前所有的加工都委托依视路完成,这不仅减少了成本投入,而且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零售店要当好工厂的产品信息“收集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将此需要反馈给工厂,让工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未来,去中间化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中间商就消失了,中间商应该转型成为优质的服务商,不仅仅提供货产品,更多的是为零售商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大型零售商整合到一起,共同打造优质的服务平台。

眼镜零售行业浮躁了这么多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量一番了,我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一个企业不可能干完所有的事情,但是却可以干最擅长的事。干好最擅长的事,路就在我们脚下。o

本文作者系河南宝视达集团董事长

猜你喜欢

视光零售业十三五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
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