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自恋特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2017-01-09王飞绒李建叶
王飞绒,李 永,李建叶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领导者自恋特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王飞绒,李 永,李建叶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自恋是影响组织活动的人格特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医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了自恋特质的概念,比较了常见的各类自恋特质量表型和非量表型测量方法,阐述了领导者自恋特质在企业创立前后发挥的不同作用,在创立前期对创业意图产生影响,在创立后期主要影响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战略决策及企业绩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自恋特质;创业意图;领导能力;战略决策;企业绩效
近年来黑暗人格研究兴起,该研究将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心理变态构成的性格称为黑暗人格三合一(Dark Triad)。一些学者提出当积极的性格达到极端(如自信程度达到极端变成自恋特质)时便会带来消极影响。但在自恋特质研究历史中,自恋的定义与其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两面。早在1914年,Freud的《论自恋:导论》中便将自恋特质与领导联系了起来[1],在许多成功的领导者如美国统治者亚历山大、商业领袖乔布斯等身上均可以找到自恋特质,但同时自恋特质也给自身和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通过医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区分自恋特质的概念,并对其衡量方法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自恋特质给创立企业前后期带来的不同影响。
一、自恋特质的概念
随着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以及企业自我宣传力度加强,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在社会大众面前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自恋特质。“自恋”来源于希腊神话,美少年Narcissus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但由于无法得到所爱的对象憔悴而死,在其死后变成了水仙花(Narcissus),后来衍生出自恋(narcissism)的单词。
(一)医学角度界定的自恋内涵
Ellis(1898)首次将自恋从文学概念引申至临床描述上,认为自恋是一种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待自己的态度[2]。Freud(1914)在《论自恋:导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特质,将其纳入精神分析领域并开启了自恋的理论以及临床方面的研究。从力比多理论出发,Freud认为自恋者不是性变态者,而是自我保护本能中自我主义的补充[1]。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将自恋人格障碍界定为独立的人格障碍之一。DSM-IV(1994)把自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定位为一种个体普遍夸大自己的行为,拥有权利感、优越感且缺乏同情心。Akhtar 和Thomson(1982)发现Kohut 与Kernberg对于自恋特质存在争议性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恋特质存在两种类型,即表现出自我浮夸、傲慢自大并对爱、权力以及财富等产生幻想的显性型自恋,以及存在自卑感、脆弱心理并追求完美的隐性型自恋[3]。本文认为从临床角度出发的自恋可以归结为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是一种病态型人格。
(二)社会学角度界定的自恋内涵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应测量工具的开发,人格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自恋是一种存在于正常人群的普遍现象。自恋在非临床领域并不是一种人格障碍,而是个体长期存在的人格特点[4]。Campbell、Goodie和Foster(2004)认为由于自恋来源于遗传因素和早期亲属关系的结合,因此一个人的自恋程度是相对稳定且持久的[5]。Kohut(1966)认为自恋不一定是病理性的,但存在着从婴儿期延伸至成年期的独立发展顺序。在其健康的形式上,成熟的自恋会产生如幽默和创造力的行为[6]。在临床和非临床角度出发的自恋者试验对象中,其中的成功者表明了自恋特质至少在短期内对该自恋者的职业生涯是有利的[7]。我国学者刘荣(2009)认为自恋者是种持续的个人品质而非病理性人格。自恋者对自我高度关注,对于他人的注意和羡慕有着持续的需求,夸大自我重要性,自己相对于他人更有优越感[8]。
二、自恋特质的度量方式
(一)量表方式
在自恋特质的研究中,人格特质学家采用了多种衡量方法来测量自恋特质。学者们一般采用量表或问卷的方式,如自恋人格问卷(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高度敏感型自恋量表(Hypersensitive narcissism scale,HSNS)和病态性自恋量表(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PNI)等来研究自恋特质程度以及其潜在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各个量表适用对象不同,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参见表1)。
(二)非量表方式
现实中,创始人以及高管等对自恋型人格的问卷调研较为敏感,即使参与调查,参与者对于自恋人格的反馈与实际也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通过传统的量表衡量方法对于企业家人格特质数据的收集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9]。为取得相对客观可靠的领导者自恋特质数据,可以通过非量表方式获得企业家人格特质的相关数据。如根据被试者对于存在自恋主题图片的不同反应,或者通过语言线索如词语的使用方式来体现自恋倾向,或者利用诊断式访谈来判断试验者是否具有自恋特质等[10]。Boyett(2012)在其著作《领袖之辩》中提出可以通过症状来辨别自恋型领导,症状包括要求对其充分的关注和赞誉,经常讲述自己并不断用“我”这个字眼,控制欲极强,在做决策时承担过大或者过小的风险以及难以留住高素质的员工等[11]。
Chatterjee和Hambrick(2007)系统地提出领导者如首席执行官(CEO)自恋特质的量化方法,通过五个与自恋特质相关的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12]。Engelen(2013)借鉴了Chatterjee等人的自恋特质量化指标,分析了自恋特质在企业股东价值和创业导向之间的调节作用[13]。文东华、童卫华和彭希(2015)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舍弃了部分Chatterjee等人设定的自恋特质量化指标,研究领导者自恋特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以及战略决策的影响。在该方法中遵循了两个标准,即每个指标必须反映被试者在企业中的表现以及反映其自恋特质的多个方面[14]。
上述文献中提及的五个量化指标如下:一是CEO在年度报告照片中的突出性。自恋型企业家渴望自己在年报中出现频率高,以此显示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二是CEO在企业新闻稿中的突出性。企业会经常发布有关业绩、新产品、重组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新闻稿,自恋型企业家希望自己经常在新闻稿中被提及,以显示自己的权威。三是CEO在采访或演讲过程中自我的突出性,以使用第一人称次数与第一人称复数比例来衡量。与别人交谈或者发表演讲时,不断地提到“我”的字眼,体现了企业家的自信。四是CEO的工资与仅次于CEO的高管工资的比例,这里的工资指货币形态的收入。CEO工资设置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自恋型CEO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非常高,相对于他人值得更高的工资。五是CEO非工资性福利如期权等与仅次于CEO的高管非工资性福利的比例。CEO报酬高的原因除了自恋特质原因外,还可能是过去的成就或资历。但Chatterjee和Hambrick(2007)发现,即使加入CEO的年龄、教育背景以及任期等变量,也不会改变其自恋特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12]。
表1 不同量表的优缺点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三、领导者自恋特质与企业成长关系
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领导者能力的要求不同。领导者的同一特质在企业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也不同。领导者的自恋特质通过影响企业的创立、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领导效能、战略决策、企业绩效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长。
(一)自恋特质与企业创立的关系
自恋特质对创业意图有预测作用。自恋者往往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的原因在于:一是自恋者拥有外向的性格,愿意展现自己以获得关注和权力;二是自恋者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宣传自己远大的愿景,而人们更愿意信任自信心充足、拥有未来蓝图的领导者[15]。Mathieu和St-Jean(2013)是首次将自恋特质和创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学者,他们发现自恋特质对于创业意图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希望创业的学生、不想创业的学生以及城市工薪阶层等研究对象中,学生创业者的自恋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但在非创业者群体中自恋程度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即创业者比非创业者更加自恋。Mathieu和St-Jean认为领导者的自恋特质与企业诞生相关,但和企业成功的关系仍然有待检验[16]。自恋特质会促进个体成为一个领导者,尤其是处于新团队中的自恋者[17]。本文认为由于自恋特质的弊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展现出来,而自信等优点十分明显,因此自恋者在创业团队中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进而成为企业的创始人。
Campbell、Goodie和Foster(2004)认为自恋者可能存在过度自信和倾向于冒险的表现,过度自信会导致自恋者高估自己的能力[5]。过度自信是由于非理性因素导致认知和决策上的心理偏差[18],本文推测自恋者由于对自己能力认知上的偏差,相信自己在创业方面拥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创业决策。Koellinger、Minniti和Schade(2007)在其研究中发现创业者的自信程度和新兴企业的生存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创业者的过度自信特质不利于企业的生存[19]。总而言之,从积极角度看,自恋特质的优点可能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从消极角度看,自恋特质促进个体创立企业,但可能由于其认知偏差导致创业失败。
(二)自恋特质与领导效能的关系
1.自恋特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自恋者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越,并且会保持自身优越的想法以及促进自己能力的提升。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对象往往是有利于自我提升的人,一般为综合条件比自己差的或者极其优越的人。对于条件差的人,自恋者会产生优越感。对于条件极其优越的人,自恋者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当身处与这类人群中时自认为自己也极其优秀。显性自恋者在人际关系开始时比较主动,隐性自恋者在相处中较容易妥协,因此适度自恋对人际关系的维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徐瑞荣,2013)。在企业中,由于自恋型领导者傲慢自大的个性,其自恋特质并不利于团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Rosenthal & Pittinsky,2006)。自恋型领导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画面,也只选择听自己希望听到的声音,自恋特质程度过高容易令该领导者与企业的其他成员形成较差的人际关系(Chatterjee & Hambrick,2007)。在谈判的过程中,自恋型领导可以为企业争取利益,但很难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Park、Ferrero & Colvin et al,2013)。
2.自恋特质对领导效能的影响。在自恋特质研究历史中,一些学者认为自恋特质是成功领导人的关键因素,如Freud将领导者描述为是一个绝对自恋、自信以及独立的人[1]。自恋是许多权威性领导者如乔布斯等人的重要特质,自恋型领导超凡的个人魅力和伟大的愿景是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关键因素[20]。Grijalva、Harms和Newman(2013)认为由于自恋者是外向的,自恋特质与领导效能呈倒U型关系,领导者适度的自恋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过低或者过高程度的自恋都不利于领导效能的发挥[17]。也不乏有学者认为领导者拥有自恋特质不利于企业发展。Rosenthal和Pittinsky(2012)认为自恋型领导者具备了傲慢自大、自卑感、敏感性、偏执性、缺乏道德以及不灵活等缺点[20]。自恋型领导者对自己能力过度高估,容易忽视来自下属的正确建议或意见,忽略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以及环境的变化,其领导能力不利于企业的运营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21]。
(三)自恋特质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
当自恋型领导者同时拥有高程度自恋特质和权力时,由于其自信心充足且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的特质会促使其去执行高风险、高收益的决策,以便于自恋型领导者可以追求更高的职位权力[15]。在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并将其执行后,自恋型领导者对于该决策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充满自信,其自恋特质会影响领导者对于各种战略决策结果的主观评估。Chatterjee和Hambrick(2007)认为自恋型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更倾向于改变自己公司的战略决策,在其任职期间,战略决策内容的变化速度较快。若企业战略的实施是处于渐进方式(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这对自恋型领导者而言会过于平凡。与其他领导者相比,自恋型领导者更容易被不同类型或极具特色的战略决策吸引。为了吸引社会的关注并增加其知名度,自恋型领导者会采取大胆且独特的决策。他们不满足于维持或是仅仅改善企业的现状,而是更愿意追求戏剧化的行动[12]。当自恋型领导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做出决定,承担巨大的风险去执行决策时,可能会导致极端的组织后果[15]。
(四)自恋特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自恋型领导者会采取大胆的创新行动,容易导致企业绩效处于极端状态即可能会出现极高或者极低的企业绩效。相对于不自恋的领导者,自恋型领导对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出现更好或更差的结果[12]。Wales(2013)认为CEO自恋特质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与Chatterjee等人(2007)的研究结果类似,自恋型领导者容易导致企业的绩效处于不规则的形态即形成极端绩效[22]。Macenczak等(2016)认为自恋型领导不满足于维持或是仅仅改善企业的现状,而更愿意追求戏剧化的行动。当自恋型领导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做出决定,承担巨大的风险去执行决策,可能会导致极不理想的组织后果。Engelen(2013)则认为自恋特质与企业没有直接相关关系。自恋型领导者为了得到其他人的注意和崇拜,更有可能引领企业去寻求大量新业务的机会,使公司获得高水平的创业导向,这说明领导者的自恋特质可以通过创业导向影响企业绩效,创业导向在自恋特质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Engelen(2013)指出领导者的自恋特质会抑制企业创业导向的潜力,从而不利于企业发展。但在市场集中或市场处于动态的情况下,自恋特质在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可以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以上出现的不同结果可能是由于学者们选取了不同的样本,且采用的衡量方法也有所出入[13]。
从领导者自恋特质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我国历史文化一般将自恋特质归为偏负面性的特质,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社会大众,都不愿意将其作为自己性格的标识,因此,创始人自恋特质的消极因素可能更容易起主导地位。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自信展现于人前,过度自信或者自恋的相关表现不再被人们所诟病。自恋型创始人在企业创建初期相较于谦卑型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注意力,有利于在企业初期发展阶段打开市场并抢占市场份额,但在企业后续的发展阶段中,自恋特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究竟如何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四、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1.测量方法的局限。一是量表法面向的对象范围存在局限性。如NPI只能测试显性型自恋,NPDS和PNI测量的是临床方面的自恋,且很少有量表将临床方面和社会学或者管理学方面的自恋特质进行区分研究。现有研究涉及管理学时,试验对象一般是CEO或高管,并没有包括创始人或创业者。二是自恋特质的量表方法存在主观成分,测量出的数据可能对实际情况表达不够准确。尤其是针对企业家并测量其自恋特质时,为了不外泄自己的弱点或缺点,企业家可能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最后结果并不符合实际。三是非量表方法有待检验。非量表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的缺点,但这类测量方法刚提出不久,还未经过历史数据的检验。另外非量表型的测量方法是否可行有效,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四是测量方法“各自为政”。研究者一般采取一种方法来研究,单一方法的检验可能无法解释自恋特质的多种维度。
2.研究背景的单一。对于自恋特质的探索多数是在同一国家文化背景下进行,如Chatterjee和Hambrick(2007)采取的是美国企业的样本[12],Sengul、Unal和Akca等(2015)则是对土耳其企业的领导者自恋特质进行了研究[23]。我国历史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较大,如美国崇尚个人主义,我国更注重集体主义。我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人的塑造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同样规模的企业中,领导者由于文化的不同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类型的自恋特质或者不同程度的自恋特质,自恋特质对创业活动或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国内外现有文献中鲜有对此加以区分并进行对比研究。
3.缺乏自恋特质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展关系的研究。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领导者的自恋特质对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自恋特质概念和创业者人格特质概念如风险倾向、控制点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性,可以推测自恋者更有可能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创业可以让自恋者自认为高水平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的创业活动方兴未艾,媒体的发展也促进越来越多的自恋型领导站到了社会大众的面前。在我国背景下的个体尤其是企业创始人和高管的自恋特质表现如何;是否会促进创业并且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自恋型领导者出现在大众面前之后,得到关注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运营或创业绩效是否更加有利,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未来研究展望
1.改进测量方法。针对自恋特质测量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自恋特质指标。通过利用前人成熟的量表型方法来指导自恋特质量化指标的构建,使得指标的构建更有依据。由于自恋特质的非量表化方法近年才提出,还未经过历史数据的检验,需要现实中的数据验证。二是扩大被试者的范围。通过构建信度和效度较高、适合不同领导者对象的统一量表,开展不同但却相关的群体同一特质之间的相关研究,从而丰富和推进本领域的进展。三是增强数据的客观性。改进量表内容和方式以降低被试者对自恋特质问题的敏感程度,令数据更加可靠。在非量表的方法中,扩大领导者的观察角度并进行推广,以客观方面的信息来反映被试者的自恋程度。四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可以增强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使得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利用量表方式测量时,可以结合针对不同自恋类型的测量方法如NPI、HSNS等对自恋特质进行衡量,以证明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取的信息测量出的结果是有效的,并可以检验个体自恋特质的多个维度。
2.研究文化对自恋特质的影响。在我国儒家文化影响下,一些企业家为显示自己是谦卑型领导,往往会表现出谦虚的表象,显性自恋的特征表现得并不明显,可以借鉴隐性自恋特质的量表如HSNS等来研究中国谦卑式企业家自恋特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对企业绩效或创业活动的影响。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今社会的潮流,但理论和实际应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历史文化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直接将国外的研究结果生搬硬套,应该在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研究自恋特质在创业中的作用,这对我国的创业活动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恋特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发现当文化作为实证中的研究变量时,是否会影响自恋特质的表现及其产生的作用。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家的自恋特质差异及其影响,对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交流或者对比有一定的意义。
3.研究自恋对企业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Glad(2002)认为自恋和权力是存在密切关系的[24]。Kotter(1978)表示在不同时期企业家权力和影响力应不同[2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初创企业中企业家和企业绩效的客观数据以及尚未进入创业但有创业意图的人员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研究企业家自恋特质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作用,以及当领导者的自恋特质与权力相结合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另外,不同行业产生的研究结论也可能不同,可研究行业因素是否会导致自恋特质对企业影响的结果有所差别。同时可以分析在同样的行业环境下,不同企业的领导者自恋特质对其企业活动的影响。
[1]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M].车文博,译.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8:650.
[2] ELLIS H. Auto-eroticism: A psychological study[J]. Alienist and neurologist,1898,19:260-299.
[3] AKHTAR S,THOMSOM J A.Overview: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82, 139(1):12-20.
[4] 赵静,张海钟.自恋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 2007, 20(1):52-57.
[5] CAMPBELL W K, GOODIE A S, FOSTER J D. Narcissism, confidence, and risk attitude[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04, 17(4):297-311.
[6] KOHUT H. Form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arcissis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1966, 14(2):243-272.
[7] FURNHAM A, CRUMP J. A Big Five facet analysis of sub-clinical narcissism: understanding boldness in terms of well-known personality traits[J]. Personality & mental health, 2014, 8(3):209-217.
[8] 刘荣.自尊、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9:12.
[9] CYCYOTA C S, HARRISON D A. What (Not) to expect when surveying executives: A Meta-Analysis of top manager response rates and techniques over time[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06, 9(2):133-160.
[10] KONRATH S,COMEILLE O, BUSHMAN B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cissistic exploitativeness, dispositional empathy, and emotion recognition abilities[J].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014, 38(1):1-15.
[11] BOYETT.领袖之辨[M].张小英,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68.
[12] CHATTERJEE A,HAMBRICK D C.It’s all about me: Narcissistic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company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7, 52(3):351-386.
[13] ENGELEN A, NEUMANN C, SCHMIDT S. Should entrepreneurially oriented firms have narcissistic CEOs[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3, 42 (3):698-721.
[14] 文东华,童卫华,彭希.CEO自恋、所有权牲质和组织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5, (8):65-75.
[15] MACENCZAK L A, CAMPBELL S, HENLEY A B, et al. Direc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arcissism and power on overconfidence[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 91:113-122.
[16] MATHIEU C, ÉTIENNE S.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The role of narcissism[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55(5):527-531.
[17] GRIJALVA E, HARMS P D, NEWMAN D A, et al. Narcissism and leadership: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relationships[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13, 68(1):1- 47.
[18] 栾瑞.创业者过度自信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3.
[19] KOELLINGER P, MINNITI M, SCHADE C. I think I can, I think I can: Overconfid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7, 28(4):502-527.
[20] ROSENTHALS A, PITTINSKY T L. Narcissistic leadership[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2, 17(6):617- 633.
[21] RONNINGSTAM E F.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98.
[22] WALES W J, PATEL P C, LUMPKIN G T. In pursuit of greatness: CEO narcissism,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vari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3, 50(6):1041-1069.
[23] SENGUL B Z, UNAL E, AKCA S,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study for the Turkish adaptation of the Hypersensitive Narcissism Scale (HSNS)[J]. The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5, 28:231-241.
[24] GLAD B. Why tyrants go too far: Malignant narcissism and absolute power[J].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2, 23(1):1-2.
[25] KOTTER J P. Power, success,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78, 6(3):27- 40.
(责任编辑:薛 蓉)
The effects of leader’s narcissism on firm growth
WANG Feirong, LI Yong, LI Jiany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Narcissism is a kind of personality traitwhich affects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narcissism from medical perspective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compares different measure methods of narcissism including prevailing tools and unobtrusive indicators. The role of leader’s narcissistic trait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is different. In the early stage, leader’s narcissism mainly influence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Narcissism also exerts effects on the lead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late period. Sugges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is also put forwardin this paper.
narcissism;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leadership;strategic decision-making;firm performance
2016-1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02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G020018)
王飞绒(1974—),女,浙江舟山人,教授,博士,从事技术创新、创业研究;李 永(1992—),女,浙江苍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创新、创业研究;李建叶(1990—),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创新、创业研究。
F272.91
A
1006-4303(2016)04-03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