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以新 有温度的医者

2017-01-09

北京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科服务中心病人

文 本刊记者 徐 飞

王以新 有温度的医者

文 本刊记者 徐 飞

无法想象她体内蕴含多大的能量和才能,身兼数职而尽善尽美。快节奏的生活下却依旧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亲人般的笑容,患者体会的是来自医者的温度。

关注到王以新委员,是因为她高质量高产量的提案,近四年来王以新提出提案44件,件件关乎社情民意,且每年都有提案获得北京市政协、朝阳区政协优秀提案。在大家眼中,王以新是个实干家。热爱本职,她是百姓的好医生;积极履职,她是政协好委员。

小爱与大爱

想要更深刻地认识王以新,就要了解她的父亲——我国著名的棉花专家(长绒棉创始人)及农业教育家王桂五教授。他早年留学于美国,后来义无反顾回到祖国,献身于棉花科研和高等农业教育事业。为了响应国家号召,1952年王桂五教授随王震将军举家支边到新疆,为新疆八一农学院的筹建和发展,为新疆的农业教育事业和全区棉花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我国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父亲对祖国的热爱和为之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小就深植于王以新内心,她带着父亲“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刻苦学习,贡献社会”的做人宗旨,一路不畏艰难地走来,心里的那份根也随之开花结果。行医30余载,王以新——这位美丽的白衣使者,如今已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未来她还要做得更多、走得更远。

王以新选择医学是缘于父母,年少时看到父母劳累成疾,深受病痛之苦,她就给自己选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现在这份孝心已然孕育成大爱,她始终将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切实为病人着想。

她和蔼可亲的行医风格,吸引许多患者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做医生,医术很重要,医德更重要。给病人治病,每一个细节都得注意,看病的时候多做几个简单的问、触诊,多说几句暖心话,占不了我们医生多少时间,但对于病人而言,往往是不同的。”常常有挂不上号的病人,王以新身边就准备着一打白纸条,为他们加号看病。对工作恪职尽守的她,很多时候都是加班加点,坚持把候诊的病人全部看完。由于病人太多,不愿看病的时候丢下病人去卫生间,王以新养成了看门诊时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的习惯,即使看完一天门诊之后已口干舌燥,嗓音沙哑。对于急诊患者,王以新一向是随叫随到,有时一晚上连续做三台手术,手术结束时天都亮了……或许这些对于王以新都不算什么,因为有那么多需要她的人,因为这是她热爱的工作。在网络上搜集王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了让我感动的一幕,王教授治疗过的患者留言很多,字里行间都透着对王教授的感谢以及对她行医风格的钦佩。医术高超的医生有很多,但受到病人如此爱戴的医生绝对更值得我们的尊敬。

王以新常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她心里装的不仅仅是身边的患者,也把挚热的双手伸向远方的百姓,给他们送去健康,送去温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以新就开始参加民革中央、民革市委及统战部组织的多种义诊活动。1987年,她的孩子刚七个月大,她就“狠下心”把孩子交给年事已高的父母,随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到贵州偏远山区医疗支边。活动结束后,王以新一回京就迫不及待地组织人员将自己医院的医疗耗材回收后支援到了贵州山村。她说:“正是那一个月的锻炼,影响了我的一生。那里极端艰苦的条件令我至今难忘,正是这股力量时刻提醒着我,激励着我。我每次给刚进医院的年轻医生上课的时候,首先要求他们要有医德,有德才能行医,有德才能使医疗事业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也是从那时起,心系基层,送医下乡就成了王以新多年的习惯。她把每一次义诊、社会医学讲课、捐助、献血等公益活动都当作自己重要的事业去做。真的难以计算王以新的工作有多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王以新(右二)参加义诊活动

为社区医疗传经送宝

都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但是走进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人耳目一新。这里没有高大上的楼房,来看病的患者也没有三甲医院那样的车水马龙,但用络绎不绝来形容还是不为过。

“将优秀人才输送到基层,一方面可以将大医院的诊疗经验等带到社区医院,一方面也给本院的医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加强社区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很多居民都是慕名到大屯社区服务中心来看病,这种方式在北京只有这一家,也是一种创新模式。”王以新说。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126名医护人员服务人口17.2万。王以新把妇产科专业与社区全科相结合,带头率领大医院大专家及医学教授下社区、出门诊,为社区百姓开通预约挂号和诊疗绿色通道,实施双向转诊制度。这样的转诊模式使服务中心在基层社区与医院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真正将“医联体”做到实处,真正为大屯社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便利。为老人免费体检,规范管理属地精神病人,实行医疗组进居民家并签约家庭医生责任制,建立并完善首医大“安贞大屯全科教研室”等,这期间所需的协调及细致的方案,凝聚了多少汗水我们无从得知,但每每看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这种便利,王以新和她的伙伴们都会感到无比骄傲,这是一种使命感达成的欣慰与自豪。

王以新说:“我们要当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她带我参观了服务中心各个科室。谈到自己多年倾其心血逐步发展起来的基层全科医疗,培训建设出来的医疗团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她并不满足于此,下一步她将重点建设全科基地的护理、口腔、康复、中医等方面,继续走在服务于人民的路上。

王以新委员作为北京市政协2014年度优秀提案代表上台领奖

毋庸置疑,王以新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吴英恺院士首届基金会“优秀青年医师”称号、首都医科大学校级优秀教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优秀专家奖、民革全国优秀女党员、北京市民主党派年度优秀人物、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等等。面对这些,王以新表现得十分淡然,她说:“居民健康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王以新周末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

履职为民

王以新的父亲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她对政协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增强了她履职的使命感。

把一键式呼叫终端(简称“一按灵”)安装到床头,解决独居老人医疗急救的难题;建设“互联网+医疗”方便患者进行移动医疗、远程医疗,节约就医时间、减少就医成本;将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医联体,就可以让很大一批“死”档“活”起来……王以新每个提案都广受称赞。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王以新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着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责任。她充分利用医生接触群众广泛的优势,收集社情民意,以提案的形式反映给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起到参谋作用。在政协活动中,她积极参加各种座谈会、调研活动。王以新用她的智慧和努力一点一滴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也用她深邃的目光审视着我国医疗现状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王以新委员在2016年的北京市“两会”提出:以“网络+医疗”缓解看病难问题。“医院每天有很多千里迢迢而来的病人,十分辛苦,自己作为医生很是心疼。因此在做了一些调研后,有了想把‘网络+医疗’发展起来的设想。这样能对病人看病难的问题起到缓解作用。”

王以新还借助多方平台表达自己的心声,多次参加北京广播电台《议政论坛》等节目探讨“新医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提高护理费用”、“新型养老模式”等课题,亦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政协提案抑或是参加访谈节目,她都不断地为老百姓寻找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医疗形式。王以新委员对于实现“十三五”规划谈了自己的期许,她希望在未来5年内能从医疗价格、分级诊疗和患者就医程序等方面和国际接轨,让各级医院做各级医院的事情,大医院做研究和疑难病例,大部分病人和慢性病管理交给社区医疗,让医联体真正地联合起来,让每级医院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提案撰写,考察调研、专题议政以及各级各类会议,在给了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学习提高、尽职履责的机会和动力,感谢政协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相信对于每一个认真参加履职的政协委员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成长经历。”

无法想象她体内蕴含多大的能量和才能,身兼数职而尽善尽美。快节奏的生活下却依旧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亲人般的笑容,患者体会的是来自医者的温度。

猜你喜欢

全科服务中心病人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谁是病人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