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2017-01-07张敏

考试周刊 2016年101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数控专业

张敏

摘 要: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者面前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从“培养环境”的构建着手,阐述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数控专业 职业能力方法

一、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随着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控设备成为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企业设备数控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企业对数控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成为学校设置数控专业的最充足和必要的理由。于是,学校必办“数控”,“数控专业”一度成为求学者的第一首选专业。华北机电学校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内,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中专学校,1996年开始筹建数控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控专业建设可以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用人单位的回访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较差,即快速适应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实训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多课时实习实训的需求等。

二、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的产生原因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我校前身是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原先以理论知识、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提高、就业适应性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试想,一个终日坐在教室,只管完成习题、作业的学生,怎么能开得了机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可见,问题的实质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不足。

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比如,中职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显然,仍沿用传统以理论授课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强化。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并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实训设备、师资等硬件条件的不足。

归根结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训练时间越长,其熟练程度越高。因此,具备足够多的实训实验设备是职业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就我校数控专业来说,机床台数、CAD/CAM实训工位、双师型师资数量等存在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占到一半多学时的教学要求。

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的改善途径

如何提升我校数控专业的办学实力,培养出让用人单位满意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职业教育视为“次等教育”,没有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习惯印象仍然没有根本扭转。同样,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不重视职业教育的作用,认为职业教育是高中学历教育的补充而已,是低分数中考生的最后无奈归宿,他们仍然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解读职业教育。事实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有着深厚的发展潜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的,这可以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体现出来。

因此,首要任务是让中职学校教师能够尽快从陈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切实看到中职教育发展的巨大前景,自觉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真正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来做,肩负起社会和国家赋予的重托,立足本职岗位,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

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最重要,它是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的集中体现。纵观国内外,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其共同特点都是贴近生产实际,人才培养有很强的指向性,校企合作办学并优势互补[1]。在我校,上述模式尽管得到了认可和学习,但由于受学生人数多、行业或企业的不合作或不情愿支持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直接导致学校教学与用人企业的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切实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根据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实际工作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限制,优化精选课程,重点建设几门核心课程。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依据职业岗位所需关键能力的要求,重新整合确定相关知识点,删除不需要的过多理论内容,增加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实践训练的时间,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其次,要主动与周边相关行业、企业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最终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办学,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学校最少要选择1~2家效益较好的生产企业作为教学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一方面缓解学校设备投入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真实生产零距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

(二)摒弃粗放式的训练,构建以职业活动规范为背景的培养方式。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从其本质属性来看,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岗位职业性,更加注重工作过程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强调其应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了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以本专业对应的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那么如何再现真实的职业活动工作场景,做到与实际生产的零距离呢?关键要做到下列几点:

一是要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技能训练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组织训练,训练中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等问题,都应依据生产企业的真实管理要求确定,同时要把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入技能训练中,诸如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一些模拟训练,也要提出相应的工作实际要求。这种真实职业活动再现式技能训练,与传统的和生产实际脱钩的粗放式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技艺外,还能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对实习实训的重视度和兴趣。

二是科学设计学生的技能训练,要便于分阶段地具体实施。技能训练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认知过程。因此,在技能训练项目的设计上,要注意训练内容在难易、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分层递进性,确保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三是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技能人才优势,弥补学校在实践训练环节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改善师资结构,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学科型高校需要大师级学者一样,职业院校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能的过硬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分析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师资质,很少是对口数控专业毕业,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专业都是机械类、机电类相关专业,大多数教师是经过继续教育、短期学习等数控技能培训,掌握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由于没有企业生产实际经验,因此导致大部分教师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缺乏,这将会严重阻碍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的数控专业技能已显得尤为紧迫。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现有师资的再改造。依照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场地、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口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能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是通过引进和聘用补充师资的不足。对于技能型师资的不足,通过社会招聘或临时聘用企业现有的或已退休的“身怀绝技”的技能型人才,让他们加入到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操作方面的优势,同时可以带动一批教师,营造在校教师和新聘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做事、优势互补的良好氛围。这是较快改善师资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是强化细化师资队伍管理。学校或数控专业科室可通过制度化形式对专业教师在数控专业职业技能方面提出业务考核要求,如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证,定期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学校或省市、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举办的数控技能大赛等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下厂锻炼、参赛等环节提高自身技能业务水平。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目标,遵循贴近生产实际的培养模式[2],营造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环境,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有用之才,为企业用人单位培养出受欢迎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9).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数控专业
中职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数控专业毕业生企业调查促进教学改革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
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惠州经济发展研究
技校机械AutoCAD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