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小江
2017-01-07张家海
张家海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今日说法》是我每天必看的午间档节目。我关注它播放的每一个案例,喜欢与主持人一起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走进案件的前前后后,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人,在他们人生的某个节点上几乎都有过“迷路”的苦恼和彷徨。每当看完一期节目,我就会萌生感慨:要是那时候有人为他点亮一盏心灯,他们怎么会走向不归路呢?
那个周五放学后,我匆匆忙忙锁好教室门,正准备搭末班车回家。突然,校长打来电话,要我马上去校门口。我顿时心里一紧:不会是又摊上事儿了吧!
几乎是跑向校门的。远远地,看见我班的小江和小文正耷拉着脑袋站在校长面前接受训话。
一询问,才知道这俩孩子因为一句话不投机争执起来,小江说要“用刀子捅死”小文,恰巧被路过的校长听见。
这年头一听说“刀子”两字,老师的神经就会立马绷紧。这不,校长要求我这个班主任重视并调查处理此事。
小江个子不大,平日里面目也很和善。但眼前的小江,为什么眼神、发型,乃至从头到脚,都似一只“好斗”的公牛呢?仔细打量小江,我不由得想起今秋开学报名时的一位家长。
8月31日上午,各班正在紧张地开展报名工作。当时全班同学的家长都在教室外面排队,等候缴费报名注册。这位家长因为插队,与另一位家长争执起来,他也说要“用刀子捅死”对方。好在旁边的家长及时劝阻,双方才没有打起来。
回想起那位口出狂言的家长,小江从长相到神情,以及那一股子牛劲儿,还真与他有几分相像。试探着从小江那儿一打听,果然,那天“斗狠”的那位家长正是小江的父亲!
这可怎么办?难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吗?对于小江,我纵然可以先“管住”他,但对于小江的父亲,我可没有办法啊!再说,在学校里我即使可以“管住”小江,可毕竟他还要回家啊,到那时候我的话还管用吗?我所做的一切会不会前功尽弃,化为乌有?
我心里知道小江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但是我不敢说出来啊!若在孩子面前说了他父亲什么不是,说不定他父亲知道了就会缠着我不放,到时候耍起狠来怎么办?由于一时没想到更稳妥有效的办法,我便用“同学之间要团结,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友善”之类的话,暂时平息了事态。
“用刀子捅死你!”坐在车上,这句话犹如定时炸弹,在我耳旁不断回响。周一的课外活动时间,我找来小江谈话。从谈话中得知,他母亲离家出走好几年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目前与奶奶一起生活。打小,他的父亲就告诉他:“在外面胆子要大,不要怕!只要有人欺负你,你就大胆和他斗,斗不赢喊我来!”听了小江这话,我突然意识到:我真的摊上事儿了!小江成长环境堪忧。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看着面前这个没妈的孩子,这个缺少亲人关爱的小江,我感到既同情又无奈。怎么办?深入思考后,我想探探“水深”——看看小江对父亲的那种“以牙还牙”教育的态度。
我首先问他:“小江,如果有人欺负你的兄弟姐妹,你准备怎么办呢?”
“我一定要站出来和他讲理,帮助我的亲人!”小江毫不犹豫地回答。看得出,小江还是有很强的亲情和是非观念的。
“说得很好!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同学之间能在一起学习、生活是一种缘分,就跟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是一样的。生活在一家的兄弟姐妹怎么可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我开始引导他正确认识同学关系和人际关系。
“嗯!”小江开始点头,眼睛里闪现一丝亮光。
我趁热打铁:“既然没有深仇大恨,那犯得着像对待敌人那样‘用刀子捅死他吗?”
想起他父亲那句话,我知道孩子“好斗”的根儿在他父亲。我接着对小江说:“天底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你爸爸正是出于对你的爱,怕你受欺负,才让你跟别人斗狠。”稍停了一会,我抚摸着小江的头嗔怪地说:“你可不能当真啊!都快成大人了,要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爸爸一人在外打拼不容易,要少给父亲添乱,全心全意搞好学习才是最好的报恩方式!”
话已经慢慢沁入到孩子内心深处,触动了孩子的良知。最后,我严肃地告诉他:“以后可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用刀子捅死你这样的话,一个人要对三个方面——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你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应该考虑到说出这句话的后果啊——你本来是随便说说,想吓唬吓唬别人,可万一遇上一个比你还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你还只是说拿刀子,他却已经将刀子插进你的胸膛,那怎么办?”我眉头紧锁,盯着小江。小江的脸“刷”地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从眼神中看得出他已有几分悔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关键中的关键。但看得出,指望家庭对小江的教育起到多大作用,暂时来说恐怕只是一种奢望。但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管。
要迅速对小江的思想认识纠偏,我得想别的办法。我想“曲线救国”——试着先让小江“教育”他父亲:“小江,你是读书人,是知书达理的,你可要学会判断是非,以后父亲再说出‘用刀子捅人之类的话,你要站出来大胆地指出他的不对,你要告诉他‘打人杀人是犯法的!”小江笑了笑,点头说“好”。
考虑到家长毕竟是成年人,还是试着沟通一下。顺便从小江那儿问了他父亲的电话号码,随即给小江的父亲发去一条短信:“我是小江的班主任。小江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同学之间就和自家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请家长放心,也请家长鼓励孩子学会克制、学会包容、学会尊重他人!”
晚上,终于收到回复:“谢谢老师!”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个字,至少已经搭建起心灵沟通之桥。这也告诉我,小江的父亲也不是“铁板”一块,起码的人际交往礼节还是有的。
有了这第一堂“授课”的成功,我决心再寻找第二次机会。终于,机会来了。一年一度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对象开始认定。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班上进行了政策宣传。告诉全班同学我们班共分配到8个指标,并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有意识地让班上那几个贫困学生写申请,其中就包括小江。
没想到,交来的申请多了两份,而且单从申请书上的自述还确实难以作出名额分配。
怎么是好?我把自己的为难在班上一讲,当即有一位同学就自愿放弃了申请。这时候,我手中依然还有9张申请书。当我拿着申请书表示要进一步确定贫困对象时,小雯又站了起来:“老师,我也放弃申请,把机会留给其他几位同学,特别是小江——小江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家里还有多病的老奶奶,他很需要帮助!”这时候,坐在一旁的小江嘴唇又动了一下。看得出,他心里既想推辞又有感激。“好啊,感谢小雯对小江同学的体谅!我说嘛,同学之间就跟亲兄弟姐妹没有两样!”我随即宣布了班上8名贫困寄宿生认定对象,一边发着认定表,一边转身对小江说:“小江,要好好学习哦,你看大家都在帮助你呢!
很难得的 “二次授课”。不知道小江的爸爸先前那种待人观点是否有所改变,我也知道,短时间的说教未必能彻底转变一个人,但是我相信,冰也会有融化的一天。
我知道,是家庭原因让小江暂时“迷路”了。小江的未来会怎样,我理当一直关注着,只要有合适的切入口,我这个班主任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看着小江近来几周的欢快劲儿,我心底里暂时总算有一丝慰藉——我感觉,一盏心灯正在被点亮。但愿这盏心灯经得住风吹雨打,越燃越明,能照亮更多迷失方向的人。◆(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